殷鐘麒(1907-1970),四川長壽人,是我國近代檔案教育事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從1935年開始從事四川地方檔案工作改革,先后在縣級機關、地方稅局工作,在四川省禁煙總局、四川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四川省則政廳、教育廳等行政杉L關主持過檔案工作,歷經十多年。工作之余,先生還熱衷于檔案管理教學和檔案學研究,曾發表十多篇文章以指導檔案管理實踐。多年的工作實踐使他認識到培養文書檔案專門人才的重要性。他認為“欲訓練真實可川之人才,必須意志統一,辦法切實,實干硬干,乃言有成”,以備政府機關之需要,擔任改革的重任。為此,1946年3月殷鐘麒在重慶開辦了崇實檔案學校(為函授性質),開始投入到我國早期檔案教育事業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殷鐘麒先生曾在第一歷史檔案館工作,為我國檔案事業做出了貢獻。
《中國檔案管理新論》則是殷鐘麒先生在其檔案管理工作及檔案學研究的基礎上完成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檔案學著作,]949年5月由重慶私立崇實檔案學校出版部出版,后于1958年由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作為內部資料翻印。
綜觀此書,具有兩個較為明顯的特點:
1、內容詳備
該書共3編17章。從檔案的一般理論到檔案行政組織體系,再到檔案管理辦法,論述了檔案管理的方方面而,尤其是行政機關的檔案管理。第一編緒論,主要論述檔案的基礎理論,共5章。內容涉及檔案的定義、檔案管理的意義和范圍、檔案的功用和重要性,以及檔案管理了作的歷史與今后展望。值得一提的是在“檔案之簡史”一章中還用專節介紹了法國、英國、美國和前蘇聯的檔案管理情形。第二編行政,主要論述檔案行政組織,共5章。內容涉及檔案組織和制度、檔案人員的培養及研究考察辦法等。在檔案行政組織體系的論述中還專門設計了檔案組織系統圖,頗有新意。第三編辦法,主要論述檔案管理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共7章。內容涉及文書檔案連鎖法、檔案三聯制(設計、執行、考核),以及檔案管理、檢查、整理舊卷等。其中對檔案文件管理工作的各環節,如點收、登汜、分類、編目、編卷、裝訂、典藏和調閱等,淪述尤洋。由于此書涉及內容較為詳備,傅振倫曾評價此書“集古今中外之說,冶為一爐,推陳出新,多所發明。”
2、眾多著者獨到見解
2.1 對檔案基本理論的見解
2.1.1 檔案管理之范圍拓展。殷鐘麒先生拓展了檔案的范圍,認為檔案不僅限于公務文書歸檔以后為檔案,“古代銘于金屬,鍥于甲骨,刻于金石,鐫燒于陶瓷者,書于木簡、縑帛者及現代圖表、會計·文件、照像、電影、有聲記錄”都是檔案。
2.1.2 檔案種類之科學劃分。吳寶康教授主編的《檔案學概淪》對殷鐘麒關于檔案種類的論述評價甚高,說:“殷鐘麒的淪述突出之處在于:第一,他沒有限定只是對公文檔案種類進行劃分,劃分檔案種類的范圍寬了。第二,他從檔案的形成時間、稿本、載體、名稱和內容等方面的種類進行具體的劃分,在劃分標準上也明確、具體得多,即使對今天來說,也仍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2.1.3 檔案作用之深層認識。殷鐘麒將檔案的作用概括為三個方面:“一則供行政之參考,二則備學術之研討,二則于國史尤為切要。”在檔案界,學者們對殷鐘麒的這段論述評價很高,認為“無論從廣度和深度上,比黃彝仲、何魯成都有一定的提高,并在某種意義上,還能代表當時檔案學對該問題的研究水平。”“這三方面的作用已經揭示出檔案作為反映社會各個領域歷史真跡的憑證性質和各項工作的參考價值。”
2.2 對現代檔案人員素質要求
殷鐘麒總結了現代檔案人員應有的三種信念、五項道德,值得借鑒。三種信念指:一要有盡忠竭智、獻身國家的信念;二要有以服務為目的的信念;三要有以檔案職業為崇高職業的信念。五項道德即指守法廉潔、負責忠誠、創造合作、和藹平易、言行合一。另外,作者認為檔案人員還要“知勇兼備”,意思是指檔案人員除了具備豐富正確的知識(為之“知”)之外,還要有百折不撓的毅力(為之“勇”),這樣才能稱得上優秀的檔案人員。
2.3 對檔案管理方法的見解
殷鐘麒在實踐文書檔案連鎖法的過程中,極為講求檔案管理方法的適用性。其在書中所論述的檔案管理方法,是“經察各機關之組織大小,業務繁簡,分列高、中、低三級以適應之,以待各機關自行酌情采用,不作削足適履之舉。”并以專章子以分別論述。
我同近代歷史上機關檔案工作比較發達,已具有相當的規模和水平。受此影響,這一時期的檔案學著作多以機關檔案管理為對象,殷鐘麒的《中國檔案管理新論》也未免于此而帶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然而,此部著作的完成是基于作者多年從事機關檔案管理的實踐經驗,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它不僅在當時為機關檔案工作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而且也為檔案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材。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殷商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