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念要創新
理念是根植于一定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思想共識,是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理念具有支配性、先導性和前瞻性。當今社會,全球范圍內的競爭是以文化為基礎的綜合實力競爭。從國家的競爭到經濟的競爭,從經濟的競爭到企業的競爭,從企業的競爭到管理的競爭,這一切的背后都是靠理念來維系和支撐的。人是文化的存在,理念是人的靈魂,是深層結構的觀念,對于一個人而言,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的行為取向和價值訴求。理念創新,關鍵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思想上突出一個“新”字,在工作上突出一個“實”字。理念創新的核心是創,目標是新。創,就是“敢”字當先,勇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闖出新路子,找到新方法;新,就是推陳出新,以新思維、新觀念推出新舉措。當前,我們要在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思想的指導下,做到樹“三觀”:一是樹立檔案工作服務中心的大局觀。檔案部門和檔案工作者必須了解大局、熟悉大局、把握大局,把為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務作為重點,確立服務的主攻方向,抓住服務的主動權。具體到我們河南,中原崛起是大局,為文化強省出力流汗就是我們蘭臺人的“大局”。二是樹立檔案工作加快開放的發展觀。要肅清封閉的觀念,確立開放、整合、融入的新理念。要加快檔案開放步伐,拓寬利用渠道,改善檔案館基礎設施。要樹立檔案資源整合的意識,摒棄檔案部門各守一方、資源封閉、“自給自足”的樊籬,充分發揮國家綜合檔案館在檔案資源建設中的主體地位;主導作用和輻射功能,使各種檔案資源合理流動,優化配置,形成檔案工作整體合力和規模效應。要把檔案工作融入到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同經濟發展共榮,與社會發展同步,不斷提升檔案工作的發展空間。三是樹立檔案工作面向社會的效益觀。必須科學理解中央提出的“文化生產力”概念,順應經濟文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向市場尋找發展空間,像省委徐書記講的那樣,“放開膽子發展文化產業”,轉變檔案工作只講投入、不講產出、不求效益的觀念,在檔案管理、檔案利用和檔案中介服務上爭創效益。在管理上要優化館藏,把好接收、征集關口,加強檔案鑒定工作;要改變不合時宜的做法,縮短重要檔案在機關保存的時間,盡快進入檔案館,實現檔案的社會價值。在檔案利用上,要運用各種先進的技術和手段,最大限度地開發檔案信息資源,促使“死材料”變成“活信息”、“老皇歷”變成“香餑餑”,滿足社會的各種需要。譬如利用檔案資料制作影視記錄片等。在檔案中介服務上,目前我省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差距很大,遠遠滯后于社會需求,發展空間巨大。所以要加強檔案咨詢服務中心、檔案寄存中心等機構建設,這應當是檔案走向市場,向產業化發展的突破口。
2、管理要創新
檔案工作包括檔案的收集、整理、鑒定、保管到開發利用,可以概括為基礎工作和提供利用兩個方面。基礎工作是為利用工作創造物質基礎和工作條件的,利用工作則是直接為社會服務的,這是檔案工作的根本宗旨和目的。檔案工作從收集、整理、鑒定、保管到利用,都有緊密相連的工作流程,每一程序的科學性、技能性都很強。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檔案載體呈現出廣泛性和多樣性。譬如,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比較,具有更方便、準確、高效等優勢,但在收集、鑒定、使用、保管、保密和安全等方面,又出現了一些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課題,如果仍然用傳統的“一本賬”、“一張卡”去管理,顯然不合時宜,創新是必然的。可喜的是檔案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創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對電子檔案的安全利用問題采取通訊傳輸的加密處理,不定期更換密匙跟蹤監控等進行有效控制。計算機管理和網絡管理要求我們必須跟上時代步伐。
3、體制要創新
體制不統一的問題可以說一直困擾著檔案部門,直接影響著檔案工作。筆者以為,體制創新可以從三個方面人手。首先,要徹底理順檔案部門行政編制問題。據初步了解,大部分檔案人傾向于公務員編制序列。實行公務員編制,徹底解決“局館兩制” (公務員編制、事業編制)問題,是大勢所趨,這樣既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又有利于檔案執法的順利實施。其次,要堅持和完善檔案局、國家綜合檔案館合一的工作體制,這有利于檔案行政管理和檔案保管利用兩種職能的有效發揮,有效地為居于主體地位的檔案館工作提供法律政策保障和行政管理服務。第三,要建立法制統一、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檔案行政管理體制。要維護省、市、縣檔案局的行政執法主體地位;轉變檔案行政職能,強化綜合規劃、監督協調、社會服務等職能;特別是要充分發揮檔案中介機構在檔案咨詢、寄存、評估等方面的作用,在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中,促進檔案產業的形成和發展。
4、科技要創新
就是要充分發揮現代科技在檔案工作中的促進作用。一要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檔案基礎工作的快速發展。這方面的工作,隨著政府各部門網絡建設、辦公自動化系統及各種數據庫建設規模的形成,數字檔案館建設方興未艾。但是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非常明顯。比如資金不足的問題,技術落后的問題等,使檔案信息建設處于或多或少的尷尬境地。我省的現狀更不容樂觀。二要加快檔案科技的開發和推廣應用,提升檔案工作科技含量,提高檔案服務水平。加大投入、成立攻關小組、同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合作,這些措施可形成檔案科研創新優勢。同時,要形成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運行機制,促其向產業化方向發展。三要加快檔案科技創新體制的建設。要形成政府對檔案科技宏觀調控的機制,借助國家、政府的力量,建立科技中心等常設機構,朝著功能社會化、服務產業化方向發展,更好地提高檔案的科技創新能力。
5、服務要創新
服務創新,必須圍繞檔案服務的決策參考功能、展覽教育功能、信息集聚和傳播功能、咨詢利用功能、市場服務功能、學術交流功能、文化休閑功能展開,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服務觀念創新。要樹立市場經濟意識,讓更多人了解檔案、利用檔案;要全面認識檔案的利用價值,全方位發掘、更好地發揮每一份檔案的真正價值;要加強對利用者的研究,在研究當前利用者的同時,要研究潛在的利用者,既研究利用者當前的需要,又研究利用者潛在的需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便最大限度地消除利用者利用檔案的障礙。其次是服務內容創新。提供全新的檔案信息服務是檔案工作的目的,服務是檔案工作的永恒主題,服務理念、服務態度、服務環境、服務方式、服務時間等都要隨著用戶的需求而不斷地創新。檔案工作服務的領域要有新拓展,順應時代和改革的現實需要,為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用戶提供檔案信息服務。要實現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由滯后服務向超前服務、由單一服務向多元服務轉變。要加強檔案信息資源建設,不斷豐富館藏,強化檔案基礎工作,改善和提高檔案技術和管理條件。第三是服務手段創新。要充分認識數字檔案館運作方式的演變,要從檔案館的保管者到服務本體的信息提供者,從單一的媒體到多媒體,從延時提供到及時提供等運作方式的轉化方面進行探索。要完成檔案館的一系列重建,即重建檔案館的館藏體系、業務流程、運作模式、理論體系。要認真破解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技術難題,處理好各種矛盾和沖突,諸如數字檔案館與實體檔案館的關系、電子檔案與傳統檔案的關系、數字檔案館系統的開放性和系統安全性的關系。通過服務創新,使檔案工作達到“五個貼近”,即貼近百姓、貼近生活、貼近家庭、貼近社會、貼近經濟建設,為社會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的檔案信息服務。
(作者單位:河南省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