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供應鏈管理已經成為當今研究的熱點問題。采購管理作為供應鏈管理的重點內容之一,在供應鏈管理的環境下將由庫存采購向以訂單驅動方式進行。JIT采購是在供應鏈環境下產生的一種新型的采購模式,以電子商務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本文重點分析供應鏈管理下的JIT采購模式,并與傳統采購方式進行了系統的比較。
關鍵詞:供應鏈;采購管理;JIT采購;電子商務
一、 引言
采購是指企業為實現企業銷售目標,在充分了解市場要求的情況下,根據企業的經營能力,運用恰當的采購策略和方法,取得營銷對路商品的經營活動過程。采購成本是商品的成本與采購過程中所耗各項費用之和。采購的成本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利潤和資產回報率,影響企業流動資金的回籠速度。因此,原材料及零部件購入的采購成本在生產成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達到銷售額30%左右。在傳統的采購模式中,采購的目的是為了補充庫存,即為庫存采購。隨著全球經濟的形成,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競爭方式已由原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轉變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因此,在供應鏈管理的環境下,采購將由庫存采購向以訂單驅動方式進行,以適應新的市場經濟。我們知道制造訂單的需求是在用戶的需求訂單的驅動下產生的,這種JIT(準時生產)的訂單方式,可以使得供應鏈系統能準時響應用戶的需求,同時也能較大的降低庫存成本。作為標準JIT系統的一部分JIT采購被定義為“一種能夠把采購過程中的浪費和無效率剔除掉的技術和概念的集合”。它的關鍵特征包括:能夠在需要時立刻到達的小批量,物料的運送和買者的生產安排同步化,選擇較少的供應商、很低的庫存(甚至零庫存),高的產品質量(要求“零缺陷”),同供應商的長期合作關系,高的部件通用性,供需雙方的信息共享,仔細地考慮選址問題等。
二、 供應鏈協同及JIT采購的基本思想
供應鏈協同是指供應鏈中各節點企業為了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而進行的彼此協調和相互努力。各節點企業通過公司協議或聯合組織等方式結成一種網絡式聯合體,在這一協同網絡中,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客戶可動態地共享信息,緊密協作,向著共同的目標發展。供應鏈實現協同,要求節點企業基于技術和Internet網的信息共享和知識創新成果共享;要求各節點企業樹立“共贏”意識,為實現同一目標而努力;要求合作伙伴在信任、承諾和彈性協議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對于具有相同信息平臺、生產背景的總公司與分公司之間更擁有建立合理協同計劃的優勢。
準時采購也叫JIT采購法,是一種先進的采購模式,是一種管理哲理。JIT哲理的核心是:JIT的思想核心可以歸結為在恰當的時間、地點,以恰當的數量和質量提供恰當的物品,消除一切無效的勞動與浪費,超過所需要最小數量的任何東西都將被看成是浪費,因為在現在不需要的事物上投入的精力和原材料都不能在現在被使用。JIT十分重視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重視人的作用;重視對物流的控制,主張在生產活動中有效降低采購、物流成本;要求全過程各階段都要具有高水平的質量、良好的供應商關系以及對最終產品需求的準確預測。
三、 準時采購對供應鏈管理的意義
準時采購(JIT采購)對于供應鏈管理思想的貫徹實施有重要的意義。從前一節的論述中可以看到,供應鏈環境下的采購模式和傳統的采購模式的不同之處,在于采用訂單驅動的方式。訂單驅動使供應與需求雙方都圍繞訂單運作,也就實現了準時化、同步化運作。要實現同步化運作,采購方式就必須是并行的,當采購部門產生一個訂單時,供應商即開始著手物品的準備工作。與此同時,采購部門編制詳細采購計劃,制造部門也進行生產的準備過程,當采購部門把詳細的采購單提供給供應商時,供應商就能很快地將物資在較短的時間內交給用戶。當用戶需求發生改變時,制造訂單又驅動采購訂單發生改變,這樣一種快速的改變過程,如果沒有準時的采購方法,供應鏈企業很難適應這種多變的市場需求,因此,準時化采購增加了供應鏈的柔性和敏捷性。
綜上所述,準時化采購策略體現了供應鏈管理的協調性、同步性和集成性,供應鏈管理需要準時化采購來保證供應鏈的整體同步化運作。
四、 供應鏈管理下的JIT訂單驅動采購模式分析
在傳統的采購模式下,需方同供方經過洽談后,要下達采購定單,供方要把需方從采購定單轉變為客戶定單,安排生產。在這個過程中,需方要不斷跟蹤,甚至派出專員常駐供方監督生產。供方在產品生產后要進行質量檢驗,先儲存在自己的成品庫,然后發貨到需方。需方在接到貨物后,還要進行一次檢驗,然后入原材料或配套件庫,等生產有需用時,再發料到生產部門。
在供應鏈管理的模式下,需方和供方是合作伙伴關系,供應商是經過資格認證的,質量和信用是可信的。采購作業通過電子商務,一次把需方的采購定單自動轉換為供方的銷售定單;質量標準經過雙方協議,由供方完全負責保證,不需兩次檢驗。由于信息暢通和集成,采用設在需方的供方管理倉庫的VMI方式,把供方的產品庫和需方的材料庫合二為一,僅在需方生產需要時,才把供方的產品直接發貨到需方的生產線,并進行支付結算,減少供需方各自分別入庫的流程。新的流程與傳統流程相比,減少了許多不增值的作業,如:定單的下達和接受轉換、生產跟蹤、質量檢驗、入庫出庫和庫存積壓。這里的采購業務流程重組已經不僅局限于一個企業的內部,而且延伸到企業外部的合作伙伴,體現供應鏈管理合作競爭的特點。依靠信息技術的支持,使經營模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這個模式下,信息溝通、經營成本、庫存等都有明顯的改善,提高了供應鏈的競爭力。這也是協同商務的一種體現。但由于訂單驅動下的采購管理,需求是離散的,消耗是不穩定的,頻繁按需求批量補給生產會造成采購成本增加,庫存成本隨庫存量增加而增加,采購成本與訂貨量成反比,所以需要找到一個合理的經濟訂貨批量,使總成本最小。
經濟訂購批量公式又稱經濟批量法(簡稱E. O. R公式)。它是由確定性存儲模型推出的,進貨間隔時間和進貨數量是兩個最主要的變量,運用這個方法,可以取得存儲費用與運貨費用之間的平衡,確定最佳進貨數量和進貨時間。推導公式的過程中,做了以下假設:(1)缺貨費用無限大;(2)當存儲降至零時,可以得到補充;(3)需求是連續的、均衡的,需求速度只為常數,則t時間的需求R(t);(4)每次訂貨量不變,訂貨費用不變;(5)單位存儲費用不變。
五、 供應鏈管理下JIT訂單采購驅動模式的優點
在供應鏈管理系統中,制造商與供應商之間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單貨源供貨。通過信息共享縮短響應時間,實現了供應鏈的同步化動作。在供應鏈控制管理環境中,采購管理的目標是在需要的時間,將需要數量的合格物料送到需要的地點。準時化的采購使采購業務流程朝著零缺陷、零庫存、零交貨期的期望方向發展,增強了供應鏈的柔性和敏捷性。
1. 供應鏈管理下的JIT采購方式和傳統的采購方式的區別。(1)采用較少的供應商。在供應鏈的管理環境中,采用較少的供應源。一方面,管理供應商比較方便,利于降低采購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供需之間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質量比較穩定。(2)對交貨準時性的要求不同。交貨的準時性是整個供應鏈能否快速滿足用戶需求的一個必要條件。對供應商來說,要使交貨準時,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要不斷改進企業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二是要加強運輸的控制。(3)對于信息共享的需求不同。JIT采購方式要求供應和需求雙方信息高度共享,同時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實時性。由于雙方的戰略合作關系,企業在生產計劃、庫存、質量等各方面的信息都可以及時進行交流,以便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處理。(4)制定采購批量的策略不同。可以說小批量采購是JIT采購的一個基本特征,相應增加了運輸次數和成本,對于供應商來講當然是很為難的事情。解決的方式可以通過混合運輸、供應商寄售等方式來實現。
2.在供應鏈管理下訂單驅動的JIT采購方式的優點。(1)供應商同采購方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基于以前簽訂的長期協議進行訂單的下達和跟蹤,不需要進行再次詢價報價的過程。(2)在同步供應鏈計劃的協調下,制造計劃、采購計劃、供應計劃能夠同步進行,縮短了用戶響應時間。(3)采購物資直接進入制造部門,減少了采購部門的庫存占用和相關費用。(4)進行了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的外部協同,提高了供應商的應變能力。
六、供應鏈管理下JIT采購模式實施方法
前面分析了準時化采購法的特點和優點,從中我們看到,準時化采購方法和傳統的采購方法的一些顯著差別。要實施準時化采購法,以下三點是十分重要的:(1)選擇最佳的供應商,并對供應商進行有效的管理是準時化采購成功的基石。(2)供應商與用戶的緊密合作是準時化采購成功的鑰匙。(3)卓有成效的采購過程質量控制是準時化采購成功的保證。
1. JIT采購模式實施方法。
(1)創建準時化采購班組。專業化的高素質采購隊伍對實施準時化采購至關重要。為此,首先應成立兩個班組,一個是專門處理供應商事務的班組,該班組的任務是認定和評估供應商的信譽、能力,或與供應商談判簽訂準時化訂貨合同,向供應商發放免檢簽證等,同時要負責供應商的培訓與教育。另外一個班組是專門從事消除采購過程中浪費的班組。
(2)制定計劃,確保準時化采購策略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要制定采購策略,改進當前的采購方式,減少供應商的數量、正確評價供應商、向供應商發放簽證等內容。在這個過程中,要與供應商一起商定準時化采購的目標和有關措施,保持經常性的信息溝通。
(3)精選少數供應商,建立伙伴關系。選擇供應商應從這幾個方面考慮:產品質量、供貨情況、應變能力、地理位置、企業規模、財務狀況、技術能力、價格、與其他供應商的可替代性等。
(4)進行試點工作。先從某種產品或某條生產線試點開始,進行零部件或原材料的準時化供應試點。在試點過程中,取得企業各個部門的支持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生產部門的支持。通過試點,總結經驗,為正式實施準時化采購打下基礎。
(5)搞好供應商的培訓,確定共同目標。準時化采購是供需雙方共同的業務活動,單靠采購部門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供應商的配合。只有供應商也對準時化采購的策略和運作方法有了認識和理解,才能獲得供應商的支持和配合,因此需要對供應商進行教育培訓。
(6)向供應商頒發產品免檢合格證(下轉第108頁)書。準時化采購和傳統的采購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買方不需要對采購產品進行比較多的檢驗手續。
(7)實現配合準時化生產的交貨方式。準時化采購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的生產準時化,為此,要實現從預測的交貨方式向準時化適時交貨方式轉變。
(8)繼續改進,擴大成果。準時化采購是一個不斷完善和改進的過程,需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從降低運輸成本、提高交貨的準確性和產品的質量、降低供應商庫存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進,不斷提高準時化采購的運作績效。
七、 結束語
JIT采購對企業的采購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企業需要改變傳統的“為庫存采購”的管理模式,提高柔性和市場響應能力,增加和供應商的信息聯系和相互之間的合作,建立新的合作模式。采購批量在采購決策中也是一個應該重視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采購的數量越大,在價格上得到的優惠越多,同時因采購次數減少,采購費用會相對降低,但一次進貨數量過大容易造成積壓,占壓資金,且增加了利息支出和倉儲管理費用。如果一次采購的數量過小在價格上得不到優惠,因采購次數的增多而加大采購費用的支出,并且要承擔因供應不及時而造成停產待料的風險。如何控制進貨批量和進貨時間間隔,使企業生產不受影響且費用最省,是采購決策應解決的問題。同時如何加強供需雙方的信息共享及其透明度,增加供需雙方的信任度,促進供需雙方供應鏈的協同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研
究方向。
參考文獻:
1.Radovilsky,Zinovy,Gotcher,William,Mistry Ravy.J IT purchasing:analyzing survey results.Industrial Management,1996,38(6):17-22.
2.彭田各,田澎.一個新的基于數量折扣的JIT 采購模型.工業工程,2005,(5):34-37.
3.馬士華等.供應鏈管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4.曲昊月,初建環.JIT 模式對供應鏈采購管理的優化.商業經濟,2004,(4):18-19.
5.陳春鋒,姚冠新.經濟定貨批量研究.工業工程,2005,(1):41-44.
6.聶福全,楊文莉.JIT采購模式的原理和實施過程.機電信息,2005,(5):11-15.
作者簡介:張翠華,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博士后;董國強、馬林,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