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運動愛好和特長,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實行選項學習無疑是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
一、開設體育選項課的現實意義
1) 符合學生客觀實際,便于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2) 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與愛好,塑造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3) 有利于充分發揮教師專長,發揮其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4) 對于實施國家推行的全民健身計劃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5) 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的需要。
二、選項教學的實施方案
1. 學校的基本情況
學校目前有57個教學班(高一、二、三各18個班,預科班3個)。高二年級在上學年已進行了“基礎+選項”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即把每周的兩節體育課分成“基礎課”和“選項課”。“選項課”則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和教師的能力專長開設六個體育項目,采用“三選六”的形式(即一節體育課同時安排三個班的學生,根據個人選擇開展六項分流教學),規定學生每學年選擇一次選修項目學習。準備在現高一和高二分年級同時開展“六選九”形式的體育課。
2. 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內容
必修內容:健康教育、田徑、體操、游泳。
選修內容:高一年級——男子籃球、女子籃球、男子足球、男子排球、女子排球、健美操、形體、舞蹈和武術共九項。
高二年級——男子籃球、女子籃球、男子足球、男子排球、女子排球、乒乓球、健美操、形體和武術共九項。
健康教育、田徑、體操是學生必修必選,各1學分;游泳也是學生必修必選(初學者至少掌握一種泳姿,已會者要學會兩種以上的泳姿),占2學分;學生選項占6學分,學生總共修滿11學分,體育與健康課程合格,體育課方為合格。
3. 課程總體設置與教學安排
1)教師在開學第一周對起始年級進行體育課堂常規教育,宣布課程改革的內容和實施方法,指導和完成學生選項登記工作,從第二周開始高一按選項分班上課。高二、高三和預科班按年級學年計劃正常上課。高一第一學期除把田徑、體操、游泳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外,還要加強學生課堂常規,增強學生各方面身體素質,為后續的選項教學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礎;高三年級因有體育會考的任務,除在第一學期繼續安排有田徑和體操的教學內容外,給予學生自主學習、自我鍛煉和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將選項課調整為選項活動課,高三第二學期則主要是完成《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任務,不設置學分。對于身體有疾病,不適宜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必須持具有二級乙等及以上資質醫院的診斷證明辦理免體相關手續,可以準予免修體育與健康課程。
2)建立選項任課教師“五包”崗位責任制。第一,包自己選項班級的必修課程教學;第二,包選項班的選項項目教學;第三,包選項班學生的體質測試和登記;第四,包選項班項目的年級群體競賽;第五,包學生學籍健康卡片的登記和管理。
3)加強對學生選項學習的指導。包括對學生選課指導,以及對學生的選擇學習進程、選擇學習方法等方面給予充分的指導。
三、選項學習評價方案
選項學習評價應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將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和教師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以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綜合技術、綜合能力為目標的評價體系。我們采用百分制記分方法,其主要內容、比例和方法是:
1)學習態度的評價(占15%)。其中出勤(占5%)。根據任課教師記錄的學生出勤情況,全程參加學習者記滿分,未滿分者按相應的比例折合。若參加學習課時未滿規定課時的1/3者,學習課時考核記零分。態度(占10%),其中50%采用量表由教師指導學生自評,50%由教師根據課堂教學觀察和平時學習觀察給定。
2)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的評價(占15%),學生情意表現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情緒調控能力、自信心和意志表現;學生合作精神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采用教師觀察、口頭評價以及學生量表自評、互評等方法。
3)選項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占50%),選項知識成績評價(占10%)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所選體育項目的認識與理解,運動常識、衛生保健及相關理論與裁判知識的掌握與運用等,采用筆試的形式,也可以參考平時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由教師評定;專項運動技能掌握與運用情況的評價(占40%)根據學生選擇的具體運動項目進行,評價內容可以包括規定動作的展示,在教學比賽中學生所學專項運動技能的運用,學生擅長技能的展示等。
4)體能評價(占20%)。學生體能學習成績評價的內容應有助于促進學生體能的全面發展,可以結合各選項具體特點進行測驗,也可參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自行安排,具體的考核項目學生可以有一定的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