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陳老師:我現在教高中女生體育課,感覺女生一到高中后都不太愿意動,很難調動起她們的積極性。請問王教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調動起她們的積極性?
王教授:這個問題在現行的中學體育課上是有一定普遍性的,也是最令高中體育教師頭疼的一個問題。
我以為,要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來考慮。從學生方面來看,體育教師要特別關注高中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一方面,高中女生由于體重的變化出現不愛參與體育活動的現象,而另一方面她們此時又特別愛美——怕發胖。所以,體育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變化,深刻分析并知曉高中女生的“所思”、“所想”和“所求”,為她們設計出能夠有效“塑身”的體育活動內容。例如“形體練習”、“健美操”等健身活動就可以很好地滿足她們的愿望,從而激發和引導她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我想,高中體育教師可以從大學一、二年級女生以極高的熱情選修“形體練習”、“健美操”等類型體育課中得到有益的啟示:需求是行動的激發劑,同時可以對現行的體育課活動內容與形式進行一下針對性審視。我相信,上述的啟示和審視對于調動高中女生參加體育課的積極性必將有益。
湖南長沙王老師:隨著新課程的實施,體育老師在課的設計上努力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反映在課堂示范上,越來越多地運用學生領做,多媒體的使用等等,那么我們體育老師的作用如何體現,應如何把握示范的時機和多少呢?
王教授:我以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僅是正確的,而且在我們體育課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因為,教育是以學生的健康成才為歸宿的。
至于說到教師作用的體現,乃至示范時機的把握,我的教學實踐體會是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在體育課上運用“學生領做”和“多媒體”教學是值得大力倡導的。運用“學生領做”,既可以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又能夠激發學生為展現一個“完美的自我”而努力練習;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對教師的示范給予必要的補充。例如,在教授籃球“原地單手投籃”時,我們既可以采用教師示范,同時輔以“多媒體”補充,從而使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技術表象。
另一方面,“學生領做”和“多媒體”的運用在示范的形象性、生動性和方便性等方面與教師的示范是無法比擬的,也是難以替代的。例如,我們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班的學生在學習同一體育動作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技術錯誤,即使是同一技術錯誤而表現出的身體姿勢也會有所不同。為了使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自己動作錯誤的實際表現,體育教師常常采用“正誤對比示范”,并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我個人的觀點是:“學生領做”是以激發學生不斷為自己設置更高學習目標的一個有效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技術,旨在彌補體育教師動作示范之不能(如教師的示范就不能在任意的時間和空間停止不動);而教師的示范動作是一種最形象、最生動、最方便的直觀教學方法。三者相互補充,目標一致。
江西馬老師:王教授我們現在最怕學生在課上受傷。為了不出事,上課大多采取降低難度的辦法,甚至不惜將有一定難度的器械課的教學內容砍掉,如跳箱、跳山羊、單杠、雙杠等。不過,即便是小心再小心,也難免有意外發生,面對這種現狀有什么可行的辦法讓我們放下這沉重的心理負擔?
王教授:這個問題我從好多個渠道都了解到了。我的看法是:
第一,體育課或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最終目標,或者說核心目標是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進而言之,無論是發動學生的體育興趣、教會學生學會體育鍛煉的方法,還是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其終極目標都是讓學生從小形成自覺地運用體育這個有效的手段促進自身的健康。特別是要讓學生從小樹立起這樣一個觀念:自覺維護自身的健康是一種社會責任。
因此,體育課上要保證每一名學生的身心健康是每一個體育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第二,據我的調研得知,現在的中小學生在體育課上很容易受傷。為什么?我的看法是:“惡性循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我所說的“惡性循環”是指越不愛參加體育鍛煉,身體機能越差;身體機能越差,一運動就容易受傷;一旦受傷就越怕參加運動。
從2005年7月6日《教育部關于2004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公告》中可以看出,2004年與2002年相比,我國學生的爆發力、力量等素質繼續呈下降趨勢;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繼續呈現下降趨勢;超重及肥胖檢出率繼續呈上升趨勢等。
1996年,我在德國參觀一個體育俱樂部時就看到過4-8個月嬰兒的體育活動班,孩子在母親的幫助下,跟隨體育指導員練習手指操。
因此,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要接受良好、系統的體育鍛煉要成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父母、每一位校長和每一名教師的實際行動還任重道遠!
第三,鑒于此,體育課就要從學生的實際體育基礎和身體能力出發,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身體活動能力,是預防學生體育課受傷的關鍵。
例如,2004年我參加“全國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示范區”評審時,在江西宜春的一個極其偏僻的農村中心小學看到,三年級學生在自制的雙杠上能夠自如的完成“跳上成分腿坐——分腿坐前進一次——支撐擺動——前擺直角下”的成套動作,而且是幾十個學生排隊一次完成的。但對于許多城市學校的同年級學生來講,這套動作實際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所以說,每一位體育教師上好每一節體育課是切實提高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關鍵性環節。
江蘇通州的袁老師:當我們的課改教學行為遭遇評課者傳統教學思想否定時,我該怎么辦呢?
王教授:對于這個問題,我認為首先必須弄清楚以下兩個方面問題才可能做出分析和探討。第一個方面是你所說的“課改教學行為”的實踐體現如何?第二方面是你對“評課者傳統教學思想”的界定。
我從調研中了解到,新課標實施以來,體育教師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不會上體育課了。為什么呢?深入分析之后發現,實施新課標后一系列問題擺到了體育教師面前:首先,國家不規定統一的教學計劃了,許多體育教師就不知道體育課該上什么內容了;其次,5大學習領域目標怎樣才能在體育課上達成?第三,體育教師自己在大學期間所學的體育專長中的運動項目既過于“死板”,又過于注重技術的規范化,而現今流行的、深受青少年兒童所喜愛的體育健身項目絕大多數體育教師又不會……凡此種種,就引發了學生愛體育活動,卻不愛上體育課的現實。
實際上,新課標的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在于,把實施體育改革的權利交給了體育教師!體育教師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場地器材實際、學生運動基礎實際和需要、地域體育優勢等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在體育課上實際可以開展的體育活動,以此促進學生的體育發展。一句話,體育教師的選擇權落實了,體育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來實施體育課程改革的空間拓展了。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我們體育教師是否為此做好了所需要的自我準備?!
也就是說,過去在哪個年級上什么內容,體育教學大綱中已經規定好,體育教師基本上做到“按部就班”的上課就可以了。但現在不行了,我們體育教師必須打破原來的“上課定勢”。故此,我想目前的體育課程改革就是要緊緊圍繞不斷提高學生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水平這一中心來展開。
至于你所說的“課改教學行為”,我個人的建議是,只要這種“課改教學行為”能夠體現出促進上述5大學習領域目標的實現,就可以說是積極、有效的,也是你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的。而對于你所說的“遭到否定時,該怎么辦?”的問題,我的建議是:你首先要與否定者交心,坦誠自己“課改教學行為”的深層思考,使其能夠“表里如一”地全面了解你的課程設計與實施;另一方面,你還需要了解自己哪些(一)方面被“否定”了,以便進一步改進你的教學行為。因為,任何一種改革都不會是“憑空而起”的,都一定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故此,我想“否定者”必有其合理成分,你不妨認真的聽聽,會有所啟發和收益的。
北京趙老師:我很想知道公開課怎么樣上才好,也想知道現在課的結構究竟是用我們所知的“三段式”還是“四段式”?
王教授:“公開課到底該怎么上才好”確實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課題。不過有一點我以為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公開課”既要展示出上課教師的教學功底:對教材的鉆研程度、對學生的了解深度、對組織教法的把握程度等等,同時又是衡量上課教師的課程設計理念與實施水平等等。總之,一節好的公開課要能夠使觀摩者從中獲得有益于提升自己課堂教學質量的啟發和動力。
至于課的結構是采用三段式,還是四段式,我的個人觀點是不要過于看重。因為,我們過去常采用四段式,而現在多采用三段式,其實質并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
天津吳老師:請問王教授,學校安排的“健康教育”這部分的知識怎么樣教才行? 可以在我們平時的體育室外實踐課中滲透嗎?
王教授:健康是一個人人都重視的問題,也是體育教育重點關注的問題。健康包含著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等方面,那么健康教育就必然包含著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會適應教育和道德健康教育等等內容。因此說,健康教育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對于體育課來講,主要應該貫徹在平時的實踐課之中。
我們以實心球練習為例:實心球練習具有“拋接和傳遞”兩大特點。拋接練習可以從“拋得遠、拋得準、拋得美”三個方面來設計教學內容,并把健康教育知識貫徹其中。
在“拋得遠”的各種練習過程中,體育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講授“要想拋得遠”,就必須具備良好的體能(如腰背力量等)。
在“拋得準”的各種練習過程中,體育教師就要向學生講明“要想拋得準”,就需要拋者與接者密切配合,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精神;同時通過遵守練習要求或規則,使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意識和習慣。
在“拋得美”的各種練習過程中,體育教師就要向學生講明“拋得美”體現在拋的遠度、準確度、熟練性、身體姿態、表情等等方面,借以激發學生善于表現自我、勇于迎接挑戰的勇氣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