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國家教委于八十年代初期建立了教研員體制以來,各省、地、縣教委均配備了專職教研員。體育教研員絕大部分都是從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學術水平的優秀體育教師中選拔出來的。其主要任務是研究和指導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組織教研活動與經驗交流,指導體育教師業務進修。新課程標準出臺以來,各地都組織了各種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進行探索。在這些教學研究活動中,教研員往往都是評委,然而,新課程標準是一個新事物,教研員也是剛剛接觸,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教研員也有一個探索的過程;再加上多年脫離教學第一線,很難說教研員比下面體育教師會有更多的發言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的體育教研員劉堅老師做了很好的嘗試。
他自己采用隨堂授課的形式(不提前接觸學生),帶著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去上體育教學公開課,讓本區的體育教師在下面聽。課后由聽課教師評課,提意見、建議,并與聽課教師作交流。
這樣的教研活動,大家認為有以下好處。其一,避免了教研活動作秀的弊病,讓教研活動返樸歸真;其二,教研員不再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而是真刀真槍地實干,讓人信服,愿意跟其去進行體育教學改革;其三,教研員把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用授課的形式展現在聽課教師的面前,讓人感到新課程標準的貫徹不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是實實在在的可行的東西;其四,教研員和聽課教師之間的交流、碰撞,加深了彼此間的感情,提高了大家進行體育教學研究的積極性;最后,原來評課活動的主角和基層教師“換位”,也使授課的教研員本身受到了沖擊,只有作更多的踏踏實實的研究,才能解廣大體育教師之“惑”,也才能使體育教研員真正起到教學研究“排頭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