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會化與社會性發展
心理學研究認為,個體的發展不僅表現在認知與智能的發展,也表現在社會行為的發展。個體通過與他人交往,接受社會文化影響,形成適應社會的人格并掌握社會認可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過程叫“社會化”,又稱社會性發展。“社會化”這一概念實際上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社會群體提供既定的社會規范和價值,另一方面,個體通過學習,使自己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被整合到這些既定的社會規范和價值之下。在個體與社會相互作用過程中, 社會行為規范轉化為個體內部觀念的過程稱為“內化”;依據一定的觀念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出個體的品質的過程稱為外化。
“社會化”與“社會性發展”兩個概念常常相互替代使用,這是因為二者意義基本一致,只是所強調的角度不同。“社會化”側重從個人向社會的轉換,關注個人融入社會群體的過程;而“社會性發展”側重個體的自身發展,強調個人成長和發展的主題內容。實際上“社會化”與“社會性發展”二者都是指個體成長與發展并且逐步融入社會的過程。個體社會性發展的過程,就是個體社會化的過程。
二、社會適應與社會化
研究認為,社會適應是指個體基于一定價值目標,通過不斷做出身心調整,從而在社會環境中維持一種良好、有效的生活狀態,以促進價值目標實現的過程。
社會適應是一種過程,在社會心理學中,適應是指社會個體與社會環境在相互作用中發生改變的過程;社會適應是對社會環境的適應,社會環境指社會文化環境,不僅包含物的要素,更重要的是包含人的要素;社會適應是人與社會互動,并且接受社會化的過程;社會適應不單是一種被動順應,更表現為一種積極的創造性的適應。
社會化中內化和外化社會文化價值的過程,就是社會適應過程。實際上,社會化和社會適應本來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社會化”是從社會的角度闡述社會對個體的作用,代表社會整合個體的力量;而“社會適應”是從個體的角度闡述個體對社會的作用,代表個體適應社會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相輔相成,個體的社會化越完整,其社會適應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
三、學校體育提高和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依據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將社會適應更清晰地表述為:指個體在與社會環境的互動關系中,面對變化的社會環境,通過自身的心理調適和行為調整,使自身在變化的社會環境中維持良好的生存狀態的過程。顯然, 從這個表述可以看出,社會適應具體包括心理調試和行為調整兩個密切相關因素。
與其他學科教學相比,不難發現,在學校體育環境中,學校體育具有其他學科不能比擬的實施提高和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教育環境。學校體育提供了豐富的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交往機會;營造了學生無拘無束的行為表現空間;創設了學生盡情宣泄情感的情景;構建了實時的對學生行為、語言等的評價機制。這些獨有的特點,使得學校體育不僅有利于調適人的心理,更能影響人的行為。因此,學校體育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學校體育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核心目標
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其社會性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學業負擔重,就業壓力大,單親家庭增多,網絡成癮,毒品泛濫,社會風氣不良,大眾媒介的消極影響等等,使學生的社會性發展出現新的情況。比如,心理障礙、心理疾病有增多的趨勢;學生在與人交往、緩解壓力、調節情緒、應對攻擊等方面出現適應困難。出現這種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基本的、有效的應對方法,也就是缺乏基本的社會技能。因此,學校體育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核心目標是通過學校體育培養學生的社會技能。具體的目標設定要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從學生成長過程的普遍規律出發,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社會技能,解決學生應對和解決成長過程中的一般性問題;二是從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個別現象出發,使學生掌握特殊的社會技能,幫助學生應對和解決成長過程中的特殊問題。
社會技能是指個體在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中,個體運用社會知識和經驗,通過觀察、模仿而形成的能帶來最大社會適應效能的活動方式。在中小學階段,學生的社會技能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內容:
(一)人際交往技能。具體目標是適應他人,學會與人交流與溝通;積極采納權威的要求,遵從各種規章制度。
(二)適應學校環境和學習的技能。具體目標是為自己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這一技能主要包括: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快樂學習的態度,培養良好的注意品質;提高學習效率,保證課業的完成;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技能,獨立學習和合理地安排課外時間的技能。
(三)調節情緒的技能。具體目標是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感,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學會保持心理平衡狀態。
(四)應對壓力和攻擊的技能。具體目標是學會克服焦慮、保持平常心的方法,;學會寬容,善待別人,能比較好的處理與他人的矛盾和沖突。
(五)生存的技能。具體目標是掌握基本的意外傷害的預防和緊急處理方法,學習并掌握對潛在危險的預見并積極避險的生存技能。
(六)自我概念確立和自我人格發展的技能。具體目標是正確對待自我,學會自我管理、建立責任感、樹立公民意識等等。
社會技能的目標系統是開放的,事實上,社會技能基本目標還包括促進同伴關系與同伴友誼建立,促進學生道德與價值觀的發展,促進親社會行為的形成,促進自信與自尊的培養,促進性別角色與性心理的發展等重要內容。
上述社會技能的目標是一個理念層次上的系統,如何從目標系統出發,結合學校體育實際和學生實際,將其變成學校體育各種教育教學行為,并且通過教育教學行為的實施,使其成為學生人格和行為的組成部分,則還有待研究。通過系統的研究,構建一套科學、有效、可操作的培養學生社會技能的學校體育實踐體系是體育課程改革最迫切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