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是指在教學以前對教學過程中的一切預先籌劃,從而安排教學情境,以期達成教學目標的系統性設計。在體育新課程標準中,教學目標只是規定了某體育教學活動完成后,學生應習得的終點能力及其類型,并沒有具體說明這些能力或者行為傾向形成或獲得的過程與條件。要使體育教學目標真正起到指導體育教學的作用,構建高效的教學活動,必須對體育教學任務進行學習任務分析。
一、任務分析的概念
任務分析是一種教學設計的技術,指在教學活動前,預先對教學目標中所規定的、需要學生習得的能力或傾向的構成成分及其層次關系進行分析,為學習順序的安排和教學條件的創設提供心理學依據(皮連生,1996)。在我們平時的體育教學設計的目標陳述中,這些體育教學目標是學生學習結束時應該達到的目標,是某一終點的能力,我們稱之為“終點目標”,從學生的起點能力到終點目標之間有一段差距,彌補這段差距就是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需要達到的能力和前提條件稱為“使能目標”。體育學習任務的分析,就是找出確保學生達到終點目標的使能目標。
二、任務分析的基本步驟
1.精確陳述教學目標
在任務分析以前,教師首先要將教學目標以精確的語言陳述出來。對于教學目標的陳述,最常用的有行為目標陳述法、內部行為與外顯行為相結合的目標陳述法等,這在很多文章中都有過詳細的介紹。
2.確定學生的起點能力
在進入到新的學習單元時,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對新的學習任務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們是新的學習任務的內部條件。所以教師在確定終點教學目標后,必須分析并確定學生起點狀態即起點能力。另外,從知識分類學習論的觀點看,由于智慧技能從“辨別”到“高級規則”之間有著嚴格的先后層次關系,所以作為高一級智慧技能先行條件的較低級智慧技能必須全部掌握。而且由于技能的形成比知識習得所需要的時間長,所以在教授新技能以前必須及時進行補救性教學。在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運用安排小測試、課堂提問、問卷調查等方法來了解學生原有的基礎。
3.分析使能目標
從起點能力到終點能力之間,學生還有許多知識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這些知識技能又是達到終點目標的前提條件。從起點能力到終點能力之間的這些知識技能稱為“子技能”,以它們的掌握為目標的教學目標稱為“使能目標”。從起點到終點之間所需學習的知識技能越多,則使能目標越多。就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總體目標而言,其下屬的所有各級水平的具體目標都是它的使能目標,而各學期、各單元、各學時的教學目標又是其上層教學目標的使能目標。一旦分析清楚了起點能力、使能目標和終點能力的先后順序,教學步驟的確定就有了科學的依據。另外,學生的起點能力、使能目標和終點能力之間所存在的關系,也直接影響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4.分析支持性條件
在任務分析中,除了對使能目標進行分析以外,還需要對每一個子任務實現的支持性條件進行分析。支持性條件是指那些有助于學習的條件,如認知策略、情感態度、學生的體能狀況等。它雖然不是構成高一級能力的組成成分,但它就如催化劑一樣有助于加快或者減緩新能力的出現。
三、任務分析基本方法
在進行體育學習任務分析時,為了克服隨意性和盲目性,一般來說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歸類分析法
歸類分析法是把與教學目標有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恰當分類,形成有意義的知識結構,用直觀的形式揭示學習內容要素及其相互聯系的任務分析方法,它適合于陳述性知識(語詞信息)的學習任務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我們可以把學生應該學習的所有體育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分別列出,然后從任一層次開始,把內容要素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形成內容和邏輯上高度概括學習內容的一套圖表或者符號。這樣,在比較直觀圖上,我們就可以進行推敲和修正。這種分析方法有助于考慮現有的組織安排是否合乎邏輯,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例如用歸類分析的方法,對籃球運球學習任務分析,如圖1所示。

2.層級分析法
層級分析法用于揭示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需要掌握的不同層次的使能目標的序列,適用于智慧技能和動作技能的學習任務分析。分析過程從確定終點能力出發,即確定某教學活動完成以后,學生要達到的終點目標。通常采用逆向分析,即從終點目標開始,提出學生要達到終點目標,預先必須具備哪些知識和技能?而要培養這些知識和技能又需要具備哪些再次一級的從屬能力?如此一直追問到學生已經熟練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即學生的起點狀態或起點能力。然后將從起點能力到終點目標之間需要預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目標(使能目標)逐級排列起來。例如以“蛙泳”教學為例,利用層級分析的方法對其進行任務分析,如圖2所示。
經過這樣對一組目標層次關系的分析和排列后,教師就可以明確全部所要教學的內容,使每層技能都建立在前序學習獲得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在教學時,從起點能力開始,首先實現最低層次的使能目標,然后實現第二層次的使能目標,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簡到繁逐個實現目標,最后達到終點目標。
3.信息加工分析法
信息加工法也稱程序性任務分析法,它根據教學目標所要求的行為表現,利用流程圖來描述目標行為所含有的基本心理過程。這種心理操作過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構成教學內容。信息加工法適用于技能和態度類學習任務的分析。借助分析的流程圖可以是提綱型、直線式的,也可以是包含決策點分支式的。這種分析方法比一般性的陳述包含更多的實現目標的心理步驟。如圖3就是一個籃球“長傳快攻”信息加工分析的應用實例。
由于這些心理操作步驟之間的關系的展現,教學內容的結構和順序也就非常明了地揭示了出來。
任務分析是教學設計中制定其他環節的基礎,也為實際的教學工作提供心理學依據,它起到了溝通學習理論和教師教學行為的橋梁作用,有助于對學生學習困難進行診斷和補救。目前我國中學體育教學的設計主要還是依據個人的經驗,缺少科學的理論分析。如果在教學設計中體育教師能夠自覺地引進任務分析技術,用任務分析的思想指導教學過程設計,教師就會根據學習理論進行教學,有效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避免以個人經驗為主的教學設計,使教學按照優化的教學程序通向終點目標,從而確保終點目標的順利實現。這既是學習與教學過程科學化的保證,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