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運動技能教學中學習對象差異性較大的特點,本著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促進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探討和掌握的原則,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實驗總結了兩種學習評價方法。
第一種方法:永遠的1/3
此種方法適用于難度不太大而且在學生之間便于檢測和統計的項目。如學習單人跳(短)繩、單(雙)手定點投籃、立定跳遠、單人墊球、拋實心球等。特點是易于學生單人練習,以自我活動為主,關鍵是要將檢測結果及時地展示給學生,提高其課上和課下練習的積極性。
評價方法:(以學習單人跳短繩為例)
⑴第一次測試。根據成績按全班人數的1/3記為優、1/3記為良、1/3記為及格。
⑵第二次測試。與第一次測試相比根據提高的幅度按全班人數的1/3記為優、1/3記為良、1/3記為及格。成績沒有提高的按第一次測試方法記分。
⑶第三次測試。與第二次相比,根據提高的幅度按全班人數的1/3記為優、1/3記為良、1/3記為及格。成績沒有提高的按第一次測試記分方法記分。
⑷第四次測試。根據成績按全班人數的1/3記為優、1/3記為良、1/3記為及格。
⑸四次成績平均后為學生的終結成績。
⑹如測試連續出現兩次成績無提高,將總成績降低一個檔次。
第二種:滾雪球
此種方法適用于有一定難度但可以開展,而且在學生中能進行檢測的項目。如學習單人雙搖跳(短)繩、輪滑、單雙杠中的主要動作、技巧中的頭手倒立以及魚躍前滾翻等。特點是以學生的自我活動為主,不管是結對子,還是練習過程,均是學生的自我掌握。關鍵是啟動學生中教與學的積極性,雙方“合作”的好壞對學習效果影響較大,因此務必營造一種“我愿教他愿學”的活動氛圍。
評價方法:(以學習單人雙搖跳短繩為例)
⑴第一次測試。選出能跳三個以上的作為小老師,根據小老師的能力雙向選擇不會跳的作為學生(小老師的終結成績為教會一個學生加2分)。
⑵第二次測試。雙向選擇重新分組(小老師的終結成績為教會一個學生加4分,小老師可以個人練習)。
⑶第三次測試。雙向選擇重新分組(小老師的終結成績為教會一個學生加6分,小老師可以個人練習)。
⑷終結成績。測試一分鐘“雙搖跳”,根據成績按全班人數的1/3記為優、1/3記為良、1/3記為及格。凡小老師均加上每次的教學得分。
操作建議 :
1)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選擇、培養一小部分學習領頭人。
2)教師的技術指導是必不可少的,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好教與學的點撥,尤其是讓學習進程較慢、協調性稍差的學生看到自己明顯的進步。
根據學生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如不喜歡和體質差的學生接對子,不愿接納水平差的學生加入團伙等。針對此種情況設立一個加分因素,由教師評判,對能正確處理這類問題的小組或個人,給予一定比例的加分。
3)學習的過程基本也是評價的過程,選出、指定或變換學生裁判,加大評判力度,增強評價在學習過程中的激勵作用。
4)在學習過程中,利用設置班級、年級和學校紀錄等方法,鼓勵大家不斷刷新自己的成績。
5) 在學習開始階段,不要因為學生中掌握“雙搖跳”的人數太少而擔心著急,也不要因有個別學生水平高而盲目地加快學習進程,面向全體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和成績的提高是采用這種評價方法的初衷。
6) 任何一種評價方法在教學中都不是萬能的,都有其適應的和不適應的兩個方面,因此在使用時注意教學的階段性特點。同時,這兩種評價方法對不斷啟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有一定要求,失去了學生的這種熱情,往往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缺點 :
1) 對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目標沒有比較明確的體現,大家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或使用本評價標準時注意適當引伸和補充。
2) 本標準比較注重評價的結果,或者說是比較注重評價的激勵作用,始終以評價的結果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在這一點上是否合乎《標準》的評價思想,可以再探討。
3) 在運用本標準進行某個項目的學習時,教學技巧的運用是需要研究的,如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參與就貫穿其中,這是一條很重要的線,失去了這條線使其幾乎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因此在使用時,對教學經驗有比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