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遠能力是反映下肢爆發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腿部力量和腰腹肌力量。是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項目之一,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得到以下幾點體會。
一、立定跳遠的基礎練習
學生的彈跳能力是立定跳遠的基礎素質,我們可以多進行摸高、跳臺階、深蹲跳、單足交換跳等。
學生的腰腹肌力量也是關鍵因素。加強手段有:1)雙膝倒掛:膝關節壓住雙桿一邊,用腳背鉤住雙杠另一邊,使身體倒下、起來,連續做11-20次,然后放松,再做。2)仰臥起坐練習。3)兩頭起練習。
二、立定跳遠的擺臂動作體會
立定跳遠的預擺動作一般1至3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預擺時,身體應該象彈簧一樣先充分的伸展,然后用力壓縮再立即彈起來。這就是要求身體在預擺時充分拉伸,兩臂經前至上舉,然后向后擺,膝、踝、髖關節彎曲,重心前移,腳跟稍離地時,用力快速向前擺動,擺至與肩平行,立即制動,讓身體在空中飛行片刻。快要落地時,兩臂再用力快速向前下擺動,使身體再向前移動一段距離后落地。
三、立定跳遠的“蹲”和“蹬”的體會
在測試的時候發現大部分學生這兩點作得不到位,從而影響了自己的成績。
1)“蹲”就是屈膝。在學生中不到位的原因主要表現在:
(1)起跳前的屈膝動作不夠深。
(2)預擺中屈膝動作不協調,很僵硬。
(3)騰空后空中收腹屈腿動作不充分。
(4)落地屈膝緩沖不夠。
針對以上幾種情況,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法:
第一種:由半蹲開始的蹲起跳動作。教師應強調學生的腿要半蹲或可再深一點,讓學生在多次的練習與教師啟發性講解中,體會和認識到屈膝的深度不同,其作用是不同的,同時讓學生初步學會空中收腹折腿動作。
第二種:屈腿跳越橡皮筋(落在墊子上)。這一方法讓學生注意騰空時雙腿的折疊,同時可順勢沿續到屈膝落地。
2)“蹬”。在解決了學生的屈膝問題后,蹬擺動作的質量尤為重要。在這一技術環節中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強調學生雙腿蹬地的用力速度。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雙腿蹬地的速度,提高學生爆發力水平,這對學生以后立定跳遠成績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