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體育處處長季克異同志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首先回顧與總結了去年的工作開展情況,并對今年的學校體育工作的總體思路和重點工作進行了介紹。采訪中,季處長著重談到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問題,這將是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學校體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記:季處長請您簡要回顧一下,2005年學校體育各項工作的進展落實情況。
季:2005年,在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加強《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力度
2005年1月初完成了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庫的建設,成立了由我司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有關人員組成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管理中心,分別在北京和杭州舉辦了兩期《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與數據上報工作培訓班。4月教育部發出通知,提出了各地學校上報《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的要求。
為了使各地學校方便、快捷地完成《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上報工作,建立了《學生體質健康網》(鏈接在教育部主網站上)。
自2005年9月到年底,各地學校已經陸續上報《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此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努力提高體育課開課率和教學質量,加強學生課外文體活動,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
2005年繼續以專項督導的方式,組織了督導組赴北京、天津、浙江、上海、福建等地督導,檢查學校體育課開課率和教學情況。
委托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課題組進行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工作的調研,擬于年底完成調研報告,為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指導意見提供依據。
繼續推動全國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建設。今年組織了4個專家組考察、評估了各地申報的第三批“全國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示范區”。3月召開了“示范區”工作會議,研究、部署了學生集體競賽項目的實驗和有關活動的組織工作。
研究、制訂了《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國家標準,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05年8月26日發布,2005年10月1日實施。
由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托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設了《中國學校體育網站》,搭建學校體育信息交流的平臺,以滿足課程建設與發展的需要。
10月12-14日,委托中國學校體育研究會組織,由鞍山市人民政府和遼寧省教育廳共同舉辦了“落實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現場觀摩研討會,觀摩了鞍山市體育課教學、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現場,交流了解決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具體措施,全國各地400余人參加了會議。
——成功舉辦了第九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
8月舉辦了第九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同時召開了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表彰了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和先進個人。
經各地預選后,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收到論文1950篇。有300位論文作者參加了報告會,其中尤為可喜的是有不少行政管理方面的專家參與論文撰寫工作。
本屆運動會設有田徑、游泳、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武術等七個比賽項目,共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等34個代表團、255個運動隊、2366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總接待規模約5000人左右。
本屆中運會運動成績和水平明顯高于往屆。縱觀整個賽場,競爭激烈、精彩紛呈,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加強體育專業建設和體育師資培訓工作
委托全國高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分別在上海、海口舉辦了兩期全國普通高校體育部主任培訓班,在蘭州舉辦了全國體育系(院)主任(院長)培訓班。
為解決擴大研究生培養數量后出現的培養質量問題,組織全國高校體育專業有培養經驗的研究生導師,分5個專題編寫了體育學類研究生通識教材,并在河南開封舉辦了研究生導師培訓班。
舉辦了2005全國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大賽,全國24個體育院(系)參加比賽,本屆大賽設基本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術技能兩大類共7個項目的比賽,基本理論知識類分為體育理論知識筆試、外語知識競賽和計算機操作等3個項目;運動技術技能類分為田徑、體操、球類、武術等4個項目。
全國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大賽屬于教學比賽,是對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進行教學檢查、評估的一項重要措施,各參賽隊通過比賽,促進了體育教育專業的建設,提高了體育師資的培養質量。比賽以育人為宗旨,突出了素質教育的特色,體現了團結奮進、改革發展的精神。
——完善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體系,為國家培養優秀體育后備人才
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了《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意見》。
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了200多位專家,建立了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評估專家庫;研究制訂了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評估指標體系;與學生司、學生體協秘書處會商了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評估的基本原則、評審程序、評審辦法。2005年11月2日-6日組織專家委員會對2005年各地高校申報的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材料進行了評估。
記:2005年10月全國“落實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現場會在遼寧鞍山召開后,反響巨大,您能就進一步貫徹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有何具體要求談談嗎?
季:2005年4月在北京召開了中小學體育工作座談會,會后起草、印發了《教育部關于落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的意見》(簡稱“意見”,下同),國務委員陳至立同志給予肯定并在文件上作了重要批示。
“意見”明確闡述了貫徹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重要意義,提出了貫徹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基本要求。
“意見”指出:黨的十六大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青少年的健康素質是全民族健康素質的基礎。為切實提高廣大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必須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
“意見”對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提出了6點要求:
——開齊并上好體育課。小學1-2年級每周為4課時,小學3-6年級和初中每周為3課時,高中每周為2課時。地方和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
——保證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凡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要組織學生參加一小時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時間應排進課表,形成制度。
——學校要將大課間體育活動排入課表,按時進行。要積極探索、不斷豐富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科學、合理地安排運動負荷。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保證中小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支持中小學校認真執行《中小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同時,學校還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積極建設快樂體育園地,努力滿足青少年學生體育活動的需要。
——加強組織管理。校長是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第一責任人,學校各部門及廣大教師要關心和支持這項工作。凡直接參加組織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體育教師、班主任及文化課教師,均應計算工作量。
——建立督導、檢查和工作評比制度。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將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工作,納入對中小學校的綜合督導內容及評估指標體系,加強督導檢查。
記:請您介紹一下2006年學校體育工作的總體思路和重點工作。
季:2006年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抓落實為主,繼續推進《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全面實施;推行《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國家標準),廣泛開展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落實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努力提高體育(與健康)課開課率和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全國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2006年的重點工作是,組織召開“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全面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學校體育工作的經驗,進一步明確學校體育工作的目標、任務與措施,繼往開來,努力使學校體育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2006年學校體育的重點工作如下:
1)舉辦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會前擬召開“全國中小學體育工作座談會”和“全國高校體育工作座談會”,布置、落實各地有關調研材料和經驗交流材料,起草會議文件。
2)加強《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工作,擬起草、印發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指導意見,特別是對農村學校保證體育開課率提出意見。
3)與中國教育學會學校體育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全國中小學體育課現場觀摩活動。
4)繼續組織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示范區開展“2+1項目”和學生“集體競賽項目”的實驗工作,總結、編寫相關的指導用書。組織全國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示范區學生夏令營(或冬令營),并開展學生“集體競賽項目”的示范性比賽。
5)進一步推動《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全面貫徹實施。總結2005年《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工作,表彰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根據數據上報的實際工作情況,調整2006年數據上報的要求;著手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智能系統》軟件進行升級。
6)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繼續舉辦“全國體育部、系(院長)主任培訓班”,力爭各類高校全面實施《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在體育課程教學中貫徹“三個自主”(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內容、任課教師和教學時間)的原則。
7)貫徹落實《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意見》,重點建設幾十所高水平運動隊大學,探索教體結合的教學訓練模式;配合國家體育總局和北京奧組委,搞好2008北京奧運會的宣傳。
8)加強體育專業建設,繼續貫徹、落實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和各類主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正式出版體育類研究生系列通識教材;組織研究制訂全國普通高校運動訓練專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社會體育專業和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課程方案。
9)籌備2007年在廣州舉行的第八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做好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提前預賽等有關工作。
10)加強《中國學校體育網站》的建設并充分發揮其宣傳、交流等作用,努力推進學校體育現代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