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中國與日本
在讀中學時期老師說: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就像一只大公雞,傲然屹立在世界東方,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聽家鄉的一位老者說:中國大地的版圖就像一片大大的桑葉,長長的日本小島猶如一條瘦長的餓蠶,死死地盯著我們這片大桑葉。老人還感嘆道:蠶的本性就是要來吃桑葉的。此話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追溯中日兩國的歷史,此話似乎不假。被大海包圍著的日本島國,資源匱乏,生活貧困落后,島內激烈的內戰野心培養了它們的侵略性,是一個從事著不斷侵略周邊國家的民族。從過去的武力侵略,到今天的經濟侵略,日本總是覬覦著我國的財富。恩賜于大海的保護,特殊的地理環境又使日本從未被外族征服過,只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才讓美國人以勝利者的姿態踏上了它的本土。二戰時期,是日本野蠻行徑發展到了最極致的時候,多個國家受到了它的侵略,特別是對中國造成了最大的傷害。這場戰爭,讓世界上的多少人民有著抹之不去的心頭之痛。提起日本,每一個關心祖國的人,都不會忘記這場戰爭所帶來的心靈創傷。
日本是一個不肯認錯的國家,也是一個無法理喻的國家。
二、領略“小日本”
我們泱泱大國,常常把日本人戲稱為“小日本”。今天全球化社會的和平進程,讓我們有了發展交往的機會。2005年4月,我作為中國書畫代表團成員去日本交流,雖然短暫的幾天生活,卻讓我深刻領教了“小日本”的幾方面生活,也許在這些“小”的里面可以給我們某些啟迪和警示。
4月11日飛機從北京起飛,經過2個多小時的空中飛行便降落在日本名古屋機場,這是一個剛啟用的新機場,傍海而建。據介紹它是專門為了愛知世界博覽會而在海中填土建造的。這樣的事情在日本還真不少,比如在東京灣所建的一些高樓大廈也是如此。看來活在37.8萬平方公里上的—億多日本人,要更好地發展,總是面對著大海,走著向海上擴張的必由之路。
我們一行下榻在名古屋市中心的一家賓館里,大使館參贊耿墨先生介紹說,這個位置媲美于北京的王府井。對面是公園,側面是廣場,地下還有商場和地鐵,生活非常方便,環境非常優美。乘電梯至六樓的房間,“小日本”的生活就讓我們長了見識,這些上下的電梯最多只能容納五、六人,小房間讓我們不知道把行李往那兒塞,睡得我們把被子掉到地下的小床鋪,恨不得找根尺子量一量到底小到多少。好歹我們也住過國內的一些大賓館,舒服的寬敞性簡直不能同日而語。在衛生間里,浴缸、洗臉盆、抽水馬桶等等,統統擠在不足二平方米的空間中,僅留一個人的活動余地,連小小的牙刷,也設計得像我們小孩子用似的。大家戲語相笑,這一回是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小日本”了。不過戲稱歸戲稱,喜歡蝸居在“小空間”的日本人,你還不得不佩服他們對生活的安排,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小的空間里都是現代化的生活設施,處處讓你領略生活的愜意。各種精致的小電器和小巧的液晶電視,都顯示了現代都市生活的質量,方方面面都考慮得很周全。第一次使用熱水沖洗屁股的抽水馬桶,讓我們的感覺就是愜意,浴后穿上賓館提供的和服也讓我們有些意外,一次性使用的剃須刀,質量很不錯,讓自己的生活方式超前了許多。打點停當,泡上一杯茶,透窗一看,居然有幾只烏鴉在對面的屋頂上哇哇大叫,這些黑怪物在日本據說還是吉祥物呢。
“小日本”的“小”充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處可見。比如,在這家賓館里,僅有一個女服務員在上下打點著自助早餐,收票、搬食品和整理餐具,忙忙碌碌,有條不紊。在箱根的一個餐館里,見過一個“小家子氣”的日本婦人,把吃剩下的半條三寸長的小魚干,仍然不扔掉,打包帶回。在東京書法研究院,兩國書法家進行技藝交流,同時揮毫切磋。代表團的一個書法家拿起大筆飽沾濃墨,順手操起旁邊的備用宣紙吸墨水,急得領隊馬上急叫起來,“不要浪費,不要浪費,用旁邊的餐巾紙!”還說“日本人都是很節約的,宣紙在日本不便宜,他可能嘴巴上說沒關系,其實心痛得不得了,放在桌上的餐巾紙,才是用來給你試筆用的。”
1.3億的日本人口密度比我們中國高得多,但走在名古屋的街道上看見的行人并不多,路上也不擁擠,進到地下商場時人數相對多一些。我們的展出地和住宿地距離很近,展出館的這座建筑設計據說還得過日本的某個一等獎,墻面轉彎處的裝飾就像一塊干裂的土地。毗鄰的名古屋公園呈狹長形,公園樹蔭濃郁,優美整潔,現代造型的不銹鋼雕塑和青銅雕塑下站滿了鴿子,不遠處的電視臺發射塔上高高地掛著“4月25日市長選舉投票日”的條幅。隔著公園對面的大樓里正在舉辦日本繪畫大師平山郁夫的畫展,與我們的展館遙相呼應。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學習機會,相約一位同道來到這個六樓展廳,里面老老少少參觀的人數還真不少。在參差不齊的年齡中,老少一比,就發現年輕人的身材要比老一輩高出許多。整個大展廳只有喃喃私語的聲音,沒有一個觀畫者在隨便放談,偶爾的咳嗽聲顯得異常清脆響亮,“小聲”給了我深刻的體會。平山郁夫的畫面靜謐清純、色彩濃郁,空靈的禪境能夠蕩滌你的塵心。島國的景色,日本畫的技法,感覺非常美好。在靜穆的氛圍中品畫,最能有感而發。我掏出口袋里的水筆和紙坐到旁邊的凳子上,認真地記錄著幾點感想。“……”耳邊有聲傳來,一個年輕的服務員走近我,蹲下身輕輕地對著我說著什么,我哪里懂得什么日本鳥語。只見她微笑著遞上一支鉛筆的時候,我才醒悟過來,也許怕是我手中的水筆不安全,生怕會弄臟名畫或地毯吧,所以要我換成鉛筆。讓我感慨的是,在日本的公共場合,生平第一次受到了這么好的蹲身服務。
日本就是日本,不管他心里對你怎么想的,或者你對他有什么想法,你都會受到彬彬有禮的對待和服務,也許你一不小心就會飄飄然起來,但不應忘乎所以。
三、日本國會議事堂
由于日本國會議員近藤昭一的聯系,我們參觀了東京的國會議事堂(相當于我國的人民大會堂),近藤議員因為要發表選舉演說而不能陪同我們,派他漂亮的女秘書作全程陪同。經過嚴格的安檢,并由保安作為翻譯領著我們參觀了各處。日本國會相當于中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日本的政治中心。國會大廈位于東京的中心地區,號稱是全日本的最中心位置,建于昭和十一年(公元1936年),占地面積約為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5.5萬平方米。整幢樓是—座近代式樣的白色宏偉建筑,中間部分突起,呈金字塔尖頂,共9層,高65.5米,左右兩側對稱,各成長方形狀。左面為眾議院,右面為參議院,各高3層。這里有莊嚴肅穆的大會議廳,奢華靜謐的休息室,議事堂的正門內,立有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板垣退助的銅像。在議事堂的周圍有首相官邸、議員會館、記者會館和國會圖書館等。在堂內我還發現有郵箱為你提供方便。在眾議院議長接待室墻上掛滿了歷屆議長的畫像,整個裝飾是歐洲風格的。國會議事大廳里有標著天皇、小泉及議員發言席位的字條,這個地方拒絕讓我們照相。議事堂的弧形連排硬木椅子并不寬敞,我坐下去試了試,有些局促擁擠,坐著顯得不舒服。天皇的休息室也很簡潔,鋪著地毯的客廳里僅有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同樣,這地方也不讓拍照。
四、老鷹窩的勝利
攤開名古屋愛知博覽會的導游圖,可以發現整個博覽會的會址并非聯在一起,在地圖上的右上角還有一個獨立的場地。翻譯告知我們,博覽會協會設置了“環境小組”的組織,1999年開始著手環境評估。調查了來自工程的噪音和振蕩,會期中的活動等發生的擴音器音量,以及放射到夜空中的燈光照明給環境帶來的影響,把環境負荷控制在最小限度內而采取種種應對措施,這些環境評估有200項以上,在2001年12月決定了現在的會場。他們在建造場地的時候,在這片山坡上發現了一個老鷹窩,不同觀點的雙方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最后老鷹窩取得了勝利,決定保留它與自然和諧共處,會場分成了現在的兩個區,由索道提供交通方便。這則消息讓我聯想起了《讀者》雜志上介紹的美國人對一個鳥巢的態度。2003年12月7日,位于紐約上東區著名的第五大道527號公寓樓筑有一個鳥巢,由于影響了居民的生活,經業主委員會同意,兩個清潔工人把這個鳥巢捅了下來。這是一個紅尾鷹的鳥巢。紅尾鷹是美國國家保護動物。它1993年出現在這個小區,曾有—位動物觀察者把它的經歷拍攝成一個專題在探索頻道播出,并且獲得了一個全國性大獎。在許多人尤其是動物愛好者眼里它已經成為紐約527號無可爭議的居民。清潔工人的行為把動物愛好者們給惹怒了,他們組織群眾進行游行抗議。最后紐約市政府出面進行了艱難的斡旋,業主委員會終于作出讓步,同意紅尾鷹可以在公寓樓的其它地方筑巢,但動物保護者們不依不饒,非得讓它回到原來的地方。
欣賞美麗的自然景觀,必然要以自然和諧為前提。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很高,并且非常珍惜資源,國內的森林覆蓋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一路所見的都是郁郁蔥蔥的綠色,在富士山上看到的更是一片原始森林的景象,在盤旋的山路中兩旁倒伏的、死亡的大樹,任憑腐爛,無人砍伐。日本的大街小巷,你看不到垃圾,無論是走到擁擠的地鐵,還是人頭攢動的商場,地面都光潔如新,人們沒有隨地吐痰的習慣,對垃圾的分類處理也非常細化。在東京,我們用餐過的一家自助餐館,餐廳和走廊里的紅色地毯都光潔如新。繁華的東京城市,幾天的參觀活動我只見到過兩個交警,日本人遵守交通規則,汽車、人流嚴格按紅綠燈指示行動,一絲不茍。
五年一度的世界博覽會共展出半年,是各國的科技文化水平的集中體現。在一整天的參觀中我連續不斷地看了七十多個國家的展館,大飽眼福,也是本次團員中達到參觀點最多的—個。發達國家所展現的高科技項目,讓我驚嘆,無法想像人類的智慧和聰明才智。中國館以大紅的十二生肖展現在世人面前,民族特色濃郁,吉祥而熱烈,館里舉辦著豐富多彩的展出和系列活動,向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與發展。在中國館里還碰到了一位搞書法和篆刻展售的朋友,異國遇故友,感覺只有高興親切。
【責編 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