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魏亨邁爾,37歲,是世界上首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盲人,曾被人們稱為“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者”。他現(xiàn)在每年仍要花費50天時間來進行登山活動。以下是記者對他進行采訪時的一段談話。
記者:“你為什么要去登山?你到了山頂并不能看到任何景色。”
魏亨邁爾:“我熱愛它的美景。我深愛手套抓著巖石的那種感受。我沉浸在探險的想象之中。我想把事情搞明白。我喜歡與能使我更為堅強的、健全的人群在一起。”
記者:“毋庸置疑,失明的人要面對一系列超乎尋常的困難和艱險。”
魏亨邁爾:“確實如此。當我開始攀登冰面——冰凍的瀑布時,不少人認為是自殺式的瘋狂舉動。有視力的人會尋找折射著淡藍色光的冰面,即堅固的冰面攀登,而不去碰白色的、不堅固的冰面。我做不到這點。所以我用工具輕敲冰面來傾聽聲響,以此來判斷冰層的質(zhì)量。攀登一座山脈可以有許多途徑。我認為人們在做事時常會拘泥于一種方式。找到多種方法來超越這些界限正是探險的精髓之所在。”
記者:“你尋找登山伙伴有什么要求?”
魏亨邁爾:“我要尋找那種對生活有幻想式樂觀精神的人。我聽人們說,只有見到,才能相信(百聞不如一見)。而我要人們反過來理解,只有相信,才能見到。你必須首先相信你正在做的事情并確定你有理由來相信它會成功。你應該辨別哪些人屬于這類人。比如你可以這樣說,‘喂,愿意與一個盲人去登珠穆朗瑪峰嗎?’瞬間,你就會搞清楚誰是信仰者。”
記者:“那么你任何事都能干嗎?”
魏亨邁爾:“當然不可能。的確存在局限性。我的意思是說,我不能開汽車。不過生活中總是存在著正面的問題和負面的問題。負面的問題是那種稱為,如果……會怎么樣的問題。如果我較聰明,或較強壯,又會怎么樣?如果我有視力的話,又會怎么樣。那些都是陷入死胡同的問題。而正面的問題是,以我現(xiàn)在所擁有的條件怎樣盡最大的努力來做?”
記者:“你把生活中的酸果轉(zhuǎn)變成了甜果。”
魏亨邁爾:“是的。我的朋友休·赫爾在一次攀冰過程中出事失去了雙腿。他后來成了一位工程師,研制出橡膠假肢。現(xiàn)在他是一個比以前更優(yōu)秀的登山者。我把像他這樣的人稱為超凡之人。生活中發(fā)生的事并不總是公平的,你只能接受事實并促使它俯首稱臣。因此當我攀登一些1000英尺以上的山峰時,我并不考慮‘如果我能目睹那上面的景色,生活可能會輕松得多。’我只是在想,‘謝天謝地,我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