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視新聞娛樂化始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進入高潮。電視新聞娛樂化崛起的背景是20世紀末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進入發(fā)達的成熟穩(wěn)定期,整個社會包括媒體在內的市場化程度很高,受眾對信息的需求呈現(xiàn)復雜的多元化狀態(tài)。一方面社會大眾的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接觸和使用的媒體數量與種類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受眾除了對嚴肅的信息需求之外,由于閑暇時間的增多,又有可能同時需要休閑、娛樂、消遣性的內容。同時,媒體市場的高度發(fā)達,媒體種類和數量的極大增長,部分媒體為了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生存,開始放棄新聞專業(yè)主義原則,傳統(tǒng)的、一直比較嚴肅的新聞節(jié)目呈現(xiàn)出了“娛樂化”傾向。
美國電視新聞娛樂化表現(xiàn)為新聞內容上和形式上的娛樂化。具體表現(xiàn)是:一是在內容上偏向軟新聞(西方人稱之為“大眾新聞”)或盡力使硬性新聞軟化。其表征是減少嚴肅新聞的比例,將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帶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聞、暴力事件、災害事件、體育新聞、花邊新聞等軟性內容作為新聞的重點;竭力從嚴肅的政治、經濟變動中挖掘其娛樂價值。二是在表現(xiàn)形式上強調故事性和情節(jié)性,從最初強調硬新聞寫作中適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強貼近性,衍變?yōu)橐晃镀孀非笕の缎院臀Γ瑥娀录膽騽夷罨蛏壳椤⒋碳さ姆矫妫咝侣劰适禄⑿侣勎膶W化道路。20世紀末的辛普森殺妻案、戴安娜王妃之死以及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緋聞案,成為新聞娛樂化的三大經典案例。
在殘酷的媒體競爭中,新聞成了世界各大電視臺的主打節(jié)目,新聞頻道成為國際媒體競爭的主要戰(zhàn)場。20世紀末,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qū)普遍開辦了24小時向全球播出新聞的電視新聞頻道。比如1980年出現(xiàn)的世界上首家24小時全新聞頻道有線電視網——CNN(Cable News Network),1996年微軟成立的MSNBC 24小時電視新聞,1997年英國BBC開辦的24小時新聞頻道BBC News24,1996年美國的福克斯新聞頻道(Fox News Channel)等。在這些新聞頻道中,1996年成立的福克斯新聞頻道后來居上,短短數年時間其收視率就大幅上升。目前,它的收視率已經大大超過已有24年歷史、首創(chuàng)“新聞頻道”概念的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成為美國收視率最高的新聞頻道。其成功的原因很多,但筆者認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新聞娛樂化的新聞理念和操作手法。
在世界新聞界,客觀性原則一向被奉為圭臬。比如英國廣播公司(BBC )一直以報道客觀性新聞自居,CNN的口號是“CNN,新聞中最值得信賴的品牌”,強調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公平性和權威性。它要求媒體“在匯集和呈現(xiàn)新聞成品時,概以事實為主;沒有偏私也沒有黨派立場,展現(xiàn)的是正確、真實的報道”;“對于新聞事件,他們除了只愿作為“公平的證人”,平衡、平均地處理一個論題的各方意見是不變的原則”。
福克斯新聞頻道卻對客觀性原則公開提出了挑戰(zhàn),它認為“客觀”報道是不可能的,而代之以“公正和平衡”(fair and balanced)原則,福克斯認為任何單個媒體的報道不可能是完全客觀的,總帶有主觀性。另外在一個公平競爭的自由市場中,沒有任何單個媒體可以左右社會輿論。所謂公正和客觀,是所有媒體在法律保護下發(fā)表意見的總和。福克斯的存在是對其他自由派媒體的平衡,顯示了“公正和平衡”。這一口號無疑是對傳統(tǒng)新聞理念的一大沖擊,成為福克斯新聞頻道的突出形象標志。
在具體操作上,福克斯又提出:“We are journalists,but we are also Americans!”(我們不僅是記者,我們更是美國人),“我們報道,你決定”(We Report,You Decide)。堅持在處理政治新聞時愛國主義凌駕于新聞原則之上的政治立場,在新聞報道內容上偏向軟新聞或盡力使硬性新聞軟化。竭力從嚴肅的政治、經濟變動中挖掘其娛樂價值。尤其是在“9·11”之后,它打著“愛國”的旗號和共和黨站在一起,用娛樂化的新聞將硬性新聞軟化,得到了美國大眾的普遍歡迎。在社會新聞上,福克斯極盡煽情新聞炒作之能事,強化事件的戲劇懸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這種風格正好迎合了工業(yè)社會中人數龐大的低教育程度的受眾心理特征——尋求感官刺激,喜聞樂道隱私和表面的愛國主義。
福克斯新聞頻道的這種娛樂化傾向,因此被人認為是電視界的保守派“小報”,MSNBC主管索倫森認為福克斯新聞頻道做新聞的方式有如跳探戈,CNN與MSNBC則是跳華爾茲,“我們跳的是很優(yōu)美的華爾茲,但探戈才是當紅舞蹈”。CNN與MSNBC專注于提供客觀新聞時,福克斯新聞頻道卻將自身定位為“極其生動的電視言論版”。
作為媒體大亨默多克旗下的媒體,福克斯新聞頻道承襲了默多克旗下媒體的兩大特色:在政治新聞上,走的是愛國主義的新聞路線,把政治新聞節(jié)目娛樂化;在社會新聞上,走的是花邊主義的新聞路線,極盡煽情、夸張之能事。
首先是在節(jié)目形式上大量借鑒小說、電影、戲劇的敘事方法。
福克斯新聞頻道的欄目主要有三類:一是新聞類,由不同主持人主持,有新聞、時事、政治、財經、股市、理財、綜合新聞等。二是訪談與辯論類,如著名的“歐瑞利因素”。三是雜志類,如在美國各家有線電視新聞頻道早間節(jié)目排名第一的“福克斯與朋友們”等。這些新聞深度報道和紀錄片中的故事講述方式,大量借鑒小說、電影、戲劇的敘事方法,使節(jié)目既真實可信,又情節(jié)起伏,生動好看。
其次是主持人風格上偏激、另類。
福克斯新聞頻道高薪聘用了一群年輕、勇于表達自身立場的新生代主持人,他們在美國擁有很高的知名度,雖然相貌、口音、氣質各不相同,但是其主持風格卻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把政治娛樂化,讓嚴肅的政治議題變得通俗好看,嘩眾取寵,吸引觀眾,提高收視率。主持人的語言風格也傾向于娛樂化,用煽情的言語贊美自己一方,譏笑和嘲諷被視為敵人的另一方,使節(jié)目呈現(xiàn)出突出的娛樂化特點。例如,福克斯新聞頻道的主持人和前方記者,一改美國新聞界的慣例,在報道中把美軍稱為“我們的士兵”,把“海軍陸戰(zhàn)隊”稱為“我們的海軍陸戰(zhàn)隊”,把伊拉克駐聯(lián)合國大使阿杜里形容成猥瑣和“有某種缺陷”的人。“歐瑞利因素”的主持人,其主持風格更為另類,他以美國國家利益的捍衛(wèi)者自居,經常打斷受訪者的談話,提高語調,指手劃腳,一邊反駁對方的立場一邊渲染自己的觀點,以期營造一種火爆氛圍。38歲的主播史密斯在播報新聞時,把投身阿富汗前塔里班政權的美國青年約翰·沃克·林德喚做“圣戰(zhàn)強尼”,對于CNN、MSNBC或三大有線電視網的主持人來說,絕對不敢如此稱呼。
再次是內容上煽情、夸張。
盡管福克斯新聞在報道內容和節(jié)目安排上并沒有太多的新意,但卻承襲了默多克報業(yè)帝國中各類媒體共同的理念和特點——內容上極盡煽情、聳動和戲劇化式的新聞報道。
“9·11”事件的發(fā)生,為福克斯打敗CNN提供了一個歷史契機,當時,福克斯新聞頻道的煽情式報道風格,正好迎合了美國人激進的愛國情緒和政府鼓勵民心士氣的需要。2003年第二次對伊戰(zhàn)爭期間。福克斯新聞頻道毫不掩飾地支持軍方的每一次行動,如果軍方的行動造成伊拉克平民的重大傷亡,福克斯電視也常常視而不見,不予批評。對美軍特種兵營救女戰(zhàn)俘林奇的報道,儼然是又一個《拯救大兵瑞恩》的奇跡再現(xiàn)。完全顛覆了新聞報道的“公正、公平、準確”的原則,這種大膽、出位、令人吃驚的表現(xiàn)徹底顛覆了多年來美國有線新聞電視的排名,一舉壓倒了以報道相對冷靜客觀著稱的CNN。據“尼爾森調查”顯示,在伊拉克戰(zhàn)爭的第一個星期,福克斯新聞名列各大電視網之榜首,而保持客觀立場的CNN只吸引了437萬觀眾。盡管美軍在伊拉克深陷泥潭,至今無法取勝,但福克斯卻成為這場戰(zhàn)爭的最大贏家。
福克斯新聞頻道新聞娛樂化的理念和操作手法,使其在媒體大戰(zhàn)中大獲成功,在美國收視率排行榜高居第一名。福克斯新聞頻道的異軍突起也引起了新聞界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并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福克斯現(xiàn)象”。有人認為福克斯新聞頻道“把愛國主義凌駕于新聞原則之上,使用影射、暗示和渲染的新聞手法,說服受眾接受某種政治立場”,“通過對政府的輿論支持,謀求建立話語霸權,最終實現(xiàn)商業(yè)利益的最大化”……這是“福克斯現(xiàn)象”的實質。
福克斯新聞頻道成功的背后也表明了,在美國,一部分媒體已經開始放棄新聞專業(yè)主義原則,不再堅持那種追求真理和自由的“新聞英雄主義”,新聞已經成為一種大批量生產的消費品,媒體也像其他商業(yè)機構一樣,受到資本的擺布。福克斯新聞頻道的成功是以新聞娛樂化,以傳統(tǒng)的、嚴肅的專業(yè)主義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消失為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