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德拉(1844-1925)是英王愛德華七世的王后,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長女,1863年3月10日在溫莎的圣喬治教堂與當時還是威爾士親王的愛德華結婚。由于她非常美麗而且儀態萬方,所以立即贏得了英國公眾的熱愛。她生有六個子女:艾伯特·維克托、喬治(后為英王喬治五世)、路易斯、莫德(后為挪威女王)、多利亞和約翰。她于1867年患重病后,成了跛足,又患有遺傳性耳聾。作為王后,她把大部分收入和時間都用于濟貧扶困。正是由于這位英國王后的參與,馬拉松比賽較前加長了比賽的距離。
凡是參加過馬拉松比賽的人都知道,臨近終點時,每邁出一步都比先前困難許多。長跑運動員們聯想到追尋古希臘信使所跑過的傳奇般的距離,內心就充滿了激情。公元前490年,希臘信使從馬拉松戰場奔回雅典宣告希臘的勝利。然而實際上,當代馬拉松參賽運動員比古希臘的那個名叫菲迪皮茨的士兵跑得更遠,他從馬拉松奔跑大約40公里到雅典,把戰勝波斯的消息報告給同胞。當代馬拉松運動員之所以這樣是由于一位英國王后,即亞歷山德拉一時興起所致。
今天的一些歷史學家質疑是否有人真的從馬拉松奔跑到雅典。然而,流傳甚廣的是1896年雅典奧運會的組織者于那一年設定了長跑的路徑,其距離為24英里;在下個25年中,馬拉松的距離依據舉辦城市不同有所變動,不過總是在25英里左右。
在倫敦,1908年這一年,馬拉松的路線為從溫莎市中心的鬧市區到白城體育場,距離約為26英里。然而,亞歷山德拉王后突然為好奇心所驅,竟想在體育場內的王室包廂里觀看這種艱苦卓絕的比賽,特別是運動員們起跑時那種激動人心的場面,于是起跑線就被延長至溫莎城堡門前的草坪上。
亞歷山德拉王后的一時興起使倫敦馬拉松賽跑的距離驟然增加了385碼,雖然這似乎是一點微小的距離上的延長,但對多蘭多·彼得里來說,情況就遠非這么簡單。多蘭多·彼得里當時年僅23歲,是一個意大利的糖果制造商,他在比賽途中一路領先,然而,當他氣喘吁吁地堅持跑進白城體育場——此時距終點線還有100碼的距離時,突然癱倒在地。此時觀眾大聲助威,齊喊“加油!”亞歷山德拉王后也興奮地用她那柄貴重的小傘頻頻敲擊地面,彼得里全身發力,一躍而起,踉踉蹌蹌地掙扎著前行了幾碼,隨即又重重地跌倒在地,美國的一位年輕人約翰·海斯快趕上他了,彼得里的意大利同胞扶起自己倒地的民族英雄,此時的彼得里真已經精疲力竭,人們連拉帶拖,將他拖進終點線。
這是迄今為止最震撼人心的一場馬拉松比賽,盡管彼得里由于沒有獨自跑完最后的幾碼距離而無可奈何地被取消了比賽資格,但亞歷山德拉王后破例頒發給他一尊金質的獎杯以資嘉獎,因為他付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當然,如果亞歷山德拉王后讓自己的家人離開溫莎城堡去觀看比賽的話,那么彼得里就不會面對導致他崩潰的這額外一段距離了。
馬拉松比賽的距離一變再變,歷史的車輪終于駛入了1921年這個值得紀念的年份:這一年國際業余運動員聯合會仍選擇倫敦奧林匹克運動會馬拉松比賽的距離26英里加385碼為比賽的法定距離,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