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繆(Amand Gaston Camus1740 ~1804),法國大革命時期杰出的檔案活動家和法學家,法國國家檔案館的創建者和首任館長。
1 生平簡述
法國大革命爆發后,卡繆于1789年8月4日當選為國民議會檔案館館長。1790年,該檔案館改組為法國國家檔案館后,繼任館長。1793年底,在戰爭中不幸被奧地利人俘虜,1795年12月回國后繼續擔任法國國家檔案館館長職務,并且連選連任。1799年,拿破侖組織執政府,卡繆投票反對執政府,但拿破侖未計前嫌,仍然讓他留任館長職務,直至去世。在他的領導下,法國檔案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1792年卡繆被授予“共和國檔案學家”稱號。
2 主要貢獻
2.1 首次提出檔案館開放原則
法國大革命以前,國家檔案館只對少數特權階層開放,對普通民眾則完全封閉。針對這種情況,卡繆首次提出檔案館開放原則,他提議檔案館每天都應對公眾開放,并將這一思想寫入《國家檔案館條例(草案)》,提請國民議會審議。1790年9月,法國國民會議批準了《國家檔案館條例》,只是對他提議的開放時間進行了適當限制,規定法國公民在每周的固定日期和規定的時間內(每周三天),可以進入檔案館免費查閱他們所需的文件。1794年頒布的《穡月七日檔案法令》又規定中央檔案館所實行的“對外開放原則”是所有國家檔案館的共同原則,這一原則后來被西方學者譽為“檔案的人權宣言”。
2.2 推動《穡月七日檔案法令》的頒布
作為一位法學家,卡繆自擔任法國檔案部門領導人之后,一直致力于使法國檔案改革的成果能以法的形式確立。在他的推動和直接參與下,法國檔案工作的第一部基本法,也是世界上把檔案工作作為一項專門事業進行管理的第一部檔案法——《穡月七日檔案法令》得以出臺。
《穡月七日檔案法令》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民議會于1794年6月25日頒布的一部基本檔案法,因頒布日期正好是法蘭西共和歷二年穡月七日而得名。該法分5部分,48條,第一部分為“組織基礎”(1-7條),主要規定法國國家檔案館的性質、機構組成和基本職責;第二部分為“文件劃分與挑選”(8-14條),規定了劃分和處置不同機構檔案文件的方法;第三部分為“清理辦法”(15—28條),主要規定地方清理機構的設置、人員組成、清理程序和完成期限等;第四部分為“巴黎檔案清理機構的組織”(29-36條),規定了巴黎清理機構的任務、人員任用以及與國家檔案館的關系;最后一部分為“總則”(37-48條),規定所有公共檔案館實行開放原則,每個公民有權查用檔案,還規定了檔案人員和巴黎清理人員的工資數額和支付辦法。此外,該法令還規定具有學術和歷史價值的檔案資料移交圖書館保存。可見,該法令集中體現了檔案開放和集中管理檔案的思想,對推動法國檔案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3 “卡繆——多努”分類法的創立者
法國國家檔案館成立之后,卡繆和第二任館長多努都按事由原則劃分檔案的類別。起初,卡繆將檔案分為四大類。隨著館藏內容的豐富,多努又增加了20個主題類別,從而將館藏檔案劃分為二十四類,并將其綜合為立法文件、行政文件、歷史文件、地形測量文件、財產文件、司法文件六大部分,從而形成了“卡繆——多努”分類體系。當然,這一分類體系以事由原則為依據,割裂了檔案的整體聯系,也難以適應館藏檔案日益增多的現實,因此后來法國檔案界提出了“尊重全宗原則”,對這一分類體系加以修正。
3 評價
卡繆出身律師,在擔任法國檔案部門領導人之前,致力于宗教法規的研究,但綜觀一生,其在法學領域的作為遠遜于其對檔案事業的貢獻。他以法學家的身份推動和參與了世界上第一部專門的檔案法的頒布,促進了法國檔案工作的法制化進程,也使得世界各國檔案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檔的軌道。尤其是他提出的檔案開放原則被以法的形式確定下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不僅改變了檔案館封閉的性質,而且開創了檔案利用的新篇章,使檔案館從單一的行政附屬機構擴展為能夠提供社會化服務的開放性機構,從而大大推進了世界近現代檔案事業的發展。盡管他和他的繼任者創立的“卡纓——多努”分類體系在法國國家檔案館的實踐并不成功,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他的檔案整理實踐無疑為后來法國“尊重全宗原則”甚至來源原則的提出奠定了基礎。總之,卡繆在檔案領域的貢獻,使他成為法國近代檔案史乃至世界近代檔案史上著名的檔案活動家和檔案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