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已婚,跟她談論起什么是管理時問題,她總是表現得非常有興趣。
她說,我是三口之家,我、丈夫,還有一個女兒。女兒目前七歲,尚未讀書。總的來說我有兩個目標,第一個是培養女兒在上學前,必須學會如何管理家庭;第二個,要準備一筆買房子的錢。
第一個目標是比較簡單的,這跟我個人對家里的衛生環境要求有關。如果從小不培養女兒這種觀念,沒有這種習慣,那么長大的時候,習慣也就變得不好。
接著她舉了個例子:女兒的房間不太,但有從小為她買的玩具以及小圖書等。小孩子對物件有亂扔的習慣,以往都是丟了再買,買了再丟,浪費了不少錢,還要幫她收拾,因此,自己把從公司里學到的5S現場管理知識運用到女兒房間的管理上。
現在,房間中每一個位置,我都跟她商量好,應該放什么,然后就用漂亮的木條寫上物品的名稱,這樣可以告訴女兒以后如何放置玩具、圖書之類的物品。但剛開始,女兒不習慣,東西還是亂丟,我考慮了一下,覺得是應該用懲罰與獎勵結合的方式來控制。我現在跟女兒商量了一個計劃,因為女兒上過幼稚園,評過大紅花,我觸發了靈感,用大紅花的數量來激勵女兒。
剛開始,女兒還是非常樂意,但逐漸,她沒有了信心,覺得我的大紅花都是虛的,而且只有她自己一個拿大紅花,沒有比較。于是,我又想出了一個方法,就是用累計的大紅花可以轉化為禮物的方式來獎勵她女兒。在獎勵清單里,我寫了一些獎勵的方式:比如每星期5個大紅花就代表去一次麥當勞;連續4次大紅花就獎勵一次肯德基(因為女兒比較喜歡吃)。這樣一來,每一次評分的時候,她都拿出跟女兒一起制定的檢查清單,認真檢查每一個地方,然后告訴女兒,每一次要改進的地方。
她自豪地說,現在女兒的房間很整潔,而且她不允許別人碰她的東西,逐漸形成了一種習慣,就具有主動性了。
她還說,除此之外,還對女兒的儀態進行約束,方法基本上跟上述的一樣:開始時給她講一些好孩子的儀態能夠得到大家贊揚的故事,讓她樹立一個好的觀念,接著就跟她商量制定一個簡單的儀態計劃:比如,吃飯前的禮儀、早上的禮儀等等,并且跟她畫一個藍圖:成功維持10天獎勵一套衣服。逐漸從簡單的禮儀到復雜一點的,從家庭內的到社會的。逐漸就建立起女兒的禮貌儀態。我對自己的方式感到很滿意。
事實上,從朋友的做法來看,很典型是應用了績效管理的原理。并且很巧妙地應用了BSC的管理思想,例如從家庭的整理上;節約了成本,詮釋了BSC的財務指標控制;從房間的整齊以及女兒的儀態,得到了大家的贊揚,這是顧客指標;從女兒培養起整理以及儀態的好習慣是從發展考慮;當然女兒的房間整理好了,內部的家庭管理也節省了好多的時間。
一個家庭可以做到如此,反推來看,任何企業都能夠做到很好的績效管理。從上述來看,關鍵的因素包括有以下幾個:1.與女兒充分的溝通(與員工的溝通),了解彼此的真正需求,找出差距后;適當地調整;2.有激勵的政策(正激勵L我朋友說,我不喜歡對女兒罰,因為這樣做只會讓她產生反感,也培養不了她的興趣;3.方向性的目標:女兒的家庭管理能力、行為儀態;4.有量化的依據:對女兒有一份清單,使得每次檢查都有理有據;5.有一份發展的計劃。她說,計劃要不斷改變,這樣才能讓女兒成長,女兒成長了,很多問題都跟著解決了。
最宏觀的理念若不能應用于小型的團隊,那么其可行性即受到質疑。事實上,一個企業由各個組織組成,目標都可以定的,關鍵是每一個組織如何通過績效管理的手段輔助來實現。
(編輯 李豐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