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挺
在《計算機教育》2005年第11期和第12期介紹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文章中,我們詳細說明了加州大學系統的情況。在該系統的10個分校中,伯克利分校排名第一,洛杉磯分校位居第二。在全美大學排名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約為第20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為第25名。
學校概況
當加州大學于1868年在伯克利建校時,在它南面700多公里的洛杉磯市只有1萬左右居民,從洛杉磯去伯克利上學的人不多。但到了1910年,洛杉磯已成為擁有35萬人的城市,每年去伯克利上學的人數,甚至超過離伯克利很近的舊金山。看來南加州急需建立一所高等教育機構,以適應該地區農業、工業、礦業和商業的急劇發展。
于是,1919年加州州長威廉·史提芬(William D. Stephens)簽署626號法案,建立加州大學的南部分校,任命莫爾(Ernest Carroll Moore)牽頭。莫爾是一位哲學教授,并精于大學管理。當年9月15日在沃爾蒙特校園(Vermont Avenue campus)開學,1500名新生入學,其中250名在文理學院,1250名在師范學院。1923年首批28名教育學士畢業。
1927年正式更名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1929年遷至Westwood新校區,這里地處陽光燦爛的南加州,距太平洋海岸僅五英里,風景十分迷人。1929年新生達5500名。1934年首批碩士畢業,1938年首批博士畢業。
目前,洛杉磯分校作為研究型公立大學,有2.6萬名大學生,1.3萬名研究生。419英畝的Westwood校區不是很大,已有174幢建筑。圖書館藏書760萬冊,居全美前10位。
洛杉磯分校有教師近4000人,職員23000人。獲得諾貝爾獎金的有9人(其中4人為校友),主要是化學獎5人,其余獲物理獎、醫學與生理學獎、經濟獎、和平獎的各有1人。這個數字并不算多,但考慮到洛杉磯分校歷史較短,這也難能可貴了。
學校設文理學院以及11個專業學院。提供118個大學生學位計劃和200個研究生學位計劃。文理學院是綜合學院,向學生提供定向而非專業化的寬泛教育,同時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另外11個專業學院,除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護理學院招收本科生外,其他各學院均只收研究生。它還有許多科學研究機構,僅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就有80多個研究中心或實驗室,大多享有世界聲譽。這些學院、系及專業詳見表1。
早期貢獻
在20世紀40年代后期,UCLA曾對信息革命作出先驅性的貢獻。
1947年學校在美國國家標準局的支持下建立了數值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Numerical Analysis),并從海軍研究辦公室獲得資助。INA的任務是研制高速自動數字計算機,它吸引了一批國際公認的應用數學家。值得一提的是George Forsythe 也曾是INA的關鍵人物,后來他去斯坦福大學創辦了計算機科學系,掀起了美國建立計算機科學系的運動。1950年8月17日,Harry D. Huskey 完成了“西部標準自動計算機”(Standards Western Automatic Computer)SWAC項目,成為少數能進行現代數值計算的基地。
20世紀50年代中期,C.B.Tompkins領導INA時,組織了對整個校園的計算服務,并用IBM計算機系統取代了SWAC。著名科學家馮·諾依曼擔任蘭德公司顧問時,常來西部訪問。他曾經想在UCLA建造一臺馮·諾依曼式的計算機(因他于1957年逝世而放棄)。他手下的一些數學家、工程師Willis Ware、Gerald Estrin也從普林斯頓來到UCLA。Ware在這里開了數字計算機設計的課程,Estrin則建立了數字研究實驗室。同時,他們也帶來與國防部、能源部、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聯系,為培養研究生、建立計算機系打下了基礎。

建立CSD
1968年UCLA建立了計算機科學系(CSD)。應該說當時整個校園,例如生物數學、商務管理、校園網、其他工程專業、圖書館服務、數學、生理學、心理學以及公共健康,都有興趣支持計算機科學項目。
1968年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簡稱工學院)已有11位教師參與計算機科學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他們當中除比較老的Karplus和Estrin外,還有B. Bussell、A.Avizienis、M.Melkanoff、J.Carlyle、L.Kleinrock、A.Svoboda等,他們首先建立了信息系統分部。其中,Melkanoff擅長計算物理和計算機編程方法,因此他成為安排計算課程、建立計算機系的積極倡導者;Avizienis保持了與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聯系,開展了容錯系統的播種工作;Kleinrock的貢獻則在計算機通信方面。當時有70名碩士生和43名博士生從事系統設計、數值應用和計算機語言的工作。
1968年5月24日,一份《關于計算機科學碩士、博士的學位教育的建議》提交學校的學位委員會。為了說明建立CSD的背景,摘錄建議要點如下。
1.項目的目標
(1) 提供必需的課程、師資和管理機構,使UCLA的研究生能獲得計算機科學M.S.和Ph.D.學位。
(2)為全校師生提供必要的計算機科學培訓、服務以及高級課程。
(3)成為整個學校的計算機科學教學、研究和開發中心。
2.計算機科學的定義
計算機科學的作用、重要性以及與其他學科的互相關系可描述如下。
歸納型科學,如物理學和化學,其預言能力建立于符號模型的使用。這些模型與實際物體對應、由理想物體組成,并通過一組數學公理描述其交互作用。數學公理的應用產生了理論預測,它可以與真實世界的事件相比較,于是在某些領域建立了有效的模型。其他科學也嘗試建立符號模型,但極少成功,因為現實世界太復雜了。
數字計算機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這些模型的建構、使用與論證,從而為許多學科提供了新的預測能力,迄今為止它們一直是定性建模,導致不可靠的預測。然而,為了使它有意義、有效果,必須描繪清楚如何組成“可實現的”模型。因此,計算機科學的首要目標是,通過提高對如何組成“可實現的”模型的理解,擴充可實現性(Realizability)的范圍,促進學術的進步。
這個建議還以ACM計算機科學課程委員會公布的《68教程》為基礎,描述了計算機科學系的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該建議經過批準,于1968~1969學年在工學院建立了計算機科學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