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規范”,《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約定俗成或明文規定的標準”。作為小學語文規范之一的注音規范,不僅應是明文規定或約定俗成的,而且應該是明確的、一致的。規范性是明確、一致標準的貫徹和體現。教材注音規范,涉及語音標準、執行依據、規范理論及有關語言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
一、從教材一致性用例反映出的問題看,〔1〕貫徹規范,首先要注意語言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區分字、詞、語素的概念,并能在教材編寫、出版和教學的實際中加以應用。對于課本來講,除了一年級上冊開頭幾課幫助學生建立字的概念,我們有可能是給字注音外,其他都是在給詞或語素注音。因為進入詞和句子的漢字,一般是詞和語素的書寫形式,我們常常看到,同一個字所在的詞或記錄的語素不同,其讀音也會不同。比如“量”就是一個記錄多語素的漢字,其讀音是隸屬于某個特定的詞的:它單獨作名詞(如:要達到一定的量)和在“重量”“力量”“量變”“量化”等詞中讀去聲,單獨作動詞和在“量具”“量杯”等詞中讀陽平,在“商量”“打量”“比量”等詞中讀輕聲。
中小學語文教育中經常有人不自覺地使用“單字音”和“單字調”的概念,這種概念雖然用的人不少,但是它給教學和注音帶來的語言問題是不可低估的。給詞語注音必須建立這樣的語言學理念:只要是記錄(或進入)詞、短語和句子的字,已經是詞語的組成部分,不再是孤立的字,給課本的字注音,就是在給詞或語素注音。因此,我們給詞語注音時雖然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注,但是我們要首先建立“詞”的概念,并區分字、詞和語素,把字放到詞或短語中來注音。比如“量”有上述三種讀法,但在“螞蟻和蜜蜂商量(sh?。瞑溃欤楱ぃ瞑?大事情”(北1006)中的“商量”一詞中應注輕聲,〔2〕在“工作量”一詞中應注去聲,在“量一下長度”這個短語里應注陽平。又比如雙音節詞“晚上”的“上”,是雙音節合成詞的第二個語素,是詞的組成部分,按詞注音只能標輕聲,如詞典所注。而“元宵節的晚上(shànɡ),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北2004)、“晚上(shànɡ)從來不敢自己出門”(北3042)、“這天晚上(shànɡ),小明夢見自己成了一名火車司機”(人2149),將“上”注成去聲,就是沒有按詞注音,把合成詞中的語素調注成了所謂的字調——“上”單獨成詞的聲調。同樣,“你喜歡(hu?。?吃哪些水果”(江1108)也是把詞中的語素“歡”的聲調(輕聲)注成了“歡”的所謂的字調(陰平)。

二、關于聲調或曰標調,《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明文規定:“聲調一律標原調,不標變調?!窃谡Z音教學時可以根據需要按變調標寫。”執行這條規定要注意分別“原調”和“變調”。小學語文教材注音屬于語音教學,可以標變調,以反映語言的實際面貌,也可以標原調。但是,不論怎么標,一本教材或一套教材必須保持一致:要么全標變調,要么全標原調,要么單字標原調,進入詞和句子標變調,三者只能選一。否則,操作上“執行標準”不一,就會失去規范的可能性。
對于變調,一般關注較多的是單音詞,這里可看教材中“一”“不”的注音。由于執行標準不一,教材有的標變調,有的不標變調,造成了標音的不一致,因而造成教材的整體規范性大為下降。先看北師版兩冊“一”的不同注音:
(1)一閃一閃(yìshǎnyìshǎn)亮晶晶(北2069)
樓房的燈光一閃一閃(yīshǎnyīshǎn)的,好像無數巨大的眼睛。(北3044)
兩冊的“一”都是出現在“一閃一閃”中,但是在一年級下冊中標去聲,在二年級上冊中標陰平。這是典型的原調和變調混注的語例。下面可看三版教材中“一”和“不”原調和變調的混注及其不規范的概率。由于語言的使用單位是句子,變調是句子的實際讀音,故下表計算百分比以標變調為規范。
三、不論是單音詞的注音還是多音詞的注音,都要講究“規范依據”。一般來講,具有“依據”功能的是詞典,本文關于詞的注音的調查和討論,就是以《現代漢語詞典》作為規范的依據的。但是,從三套教材反映的注音不一致的情況看,有的教材注音的不一致,是和詞典本身注音的不一致相對應的。例如ABB形容詞的注音:
(2)黃澄澄(huánɡdēnɡdēnɡ)的果子(北4019)
黃澄澄(huánɡdēnɡdēnɡ)的是梨(江3020)
黃澄澄(huánɡdèngdèng)的是梨(人3020)
(3)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chéndiāndiān)的水桶,提著走了。(北4011)
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chéndiàndiàn)的水桶,提著走了。(人4106)
這里的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會在這個季節里用雙手捧出沉甸甸(chéndiàndiàn)的寶物來。(江5030)
(2)中的“澄澄”,北師版和江蘇版注陰平,人教版注去聲。(3)中的“甸甸”,北師版注陰平,人教版和江蘇版注去聲。
形容詞ABB中BB的這種不同注音,可分別從兩版《現代漢語詞典》及其他詞典中找到依據??聪卤恚?/p>

這種情況表明,解決規范問題,要從源頭做起,詞典必須規范和統一。如果詞典不能擔負起漢語語音規范的重任,國家語委和有關機構應發布有關文件,公布詞語及其用法的語音規范形式,建立具體而明確的語音規范,并具體到每一個詞以及詞的每一種用法,以此作為教學和詞典編纂的正音依據。
當然,語言是發展的,也是復雜的,但是我們不能因其復雜就望而卻步,或放棄規范。復雜涉及各個方面,是可以分別處理、具體對待的。比如雙音詞,其復雜主要涉及兩類情況:一是用法復雜,可一種用法一種用法地規定;二是對于兩可的標音,可硬性把其中一種定為規范的。比如“上面”“太陽”“底下”的第二音節,可以輕聲為規范,以相同語義上的非輕聲發音為其強調讀法,但注音可規定這類雙音節詞只注單詞音,不注句中的強調音。若此,下例中北師版對“太陽”的“陽”的注音就不是現在的兩種,而是只能全注輕聲:
(4)烏龜喜歡曬太陽(yɑng)。(北1074)
太陽(yáng)在天上移動。(北1066)
我把它放在太陽(yáng)底下。(北1066)
太陽(yáng)月亮,也睡在里邊。(北1056)
她讓豆莢曬在太陽(yáng)底下。(北3005)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國家語言文字管理部門出臺一些硬性規定特別重要。比如對有文白異讀的詞,嚴格規定在書面語體中文讀,在兒歌和對話中白讀。又比如對單音節量詞“個”,按它在語流中的實際讀音注變調,盡量體現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比如下面的量詞“個”,為了體現規范,都應標為輕聲:
(5)明亮的小池塘,美麗的大眼睛,映出一個(ge)五彩的世界。(江2025)
毛主席在延安遇到了兩個(ge)小八路。(江3094)
兩棵小樹十個(gè)杈。(人1017)
很久以前,有位國王要挑選一個(gè)孩子做繼承人。(人2126)
現在變成了一個(gè)人工湖。(北2012)
一個(gè)悶熱的晚上。(北3042)
四、給小學語文課本注音,采取比較硬性的措施處理多音詞的問題,不是蠻橫地背離我們成人語言的客觀現實,忽視語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因為我們的語言應該是一個多層使用結構。如果拿雞蛋作比,最規范的部分是蛋黃,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依據,或者說由中小學語文課本的語言作代表;第二層是蛋清,由國家級媒體、政府機關和大學教學的正式語體、文體的規范語言超出中小學課本語言的部分所體現;第三層是蛋殼層,是語言最寬松和形式相對自由的部分,并且其中一部分可能是變化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任意發展的(就像目前的網絡語言)。語言自身有一個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規律,第三層好的語言要素經受時間的考驗后會自然進入語言的第二層,第二層中穩定的部分我們認為好的再選進第一層。
如果語言核心層永遠是我們民族語言最規范和最一致的部分,并且保留在中小學課本里,融化在一代代兒童和少年的語言基礎中,那么只要我們保住了中小學語文課本的語言(尤其是小學語文課本的語言)的規范,漢民族的共同語——普通話,不論怎么發展,都不會喪失自己清晰、浩蕩的主航道。對于學生來講,兒時的語言規范基礎打得好,“根正苗紅”,進入成人的語言圈,不論其他非規范的東西怎么影響,他們的語言都不會偏離主航道太遠。因此,小學語文課本語言的規范,關乎語言、民族、國家的長遠發展。
如果我們堅持了中小學課本的核心語言原則,并貫徹全國中小學課本語音規范一致的嚴式標準,那么我們的小學語文教育就會發揮民族共同語的定型和規范功能。因為對于學習母語的小學生來講,學前他們是會漢語口語的,上學后的語文學習是其學前所學口語的書面定型化和強行規范。
小學生語言學習還可以拿沖洗照片作比,他們學前的口語習得是其語言學習的顯影,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其語言學習的定影。尤其我國有人口比例相當大的方言區,對方言區的學生來說,若學前語言習得的顯影沒顯好,就可通過學校語文教育的定影一并糾正,使之通過我們的注音課本及其教學,得到盡管是遲到的,但卻是良好的語言關照和規范扶助,以保證它們的語音規范水平能最大限度地接近非方言區的學生。
〔1〕本文是在對人教版、北師大版、江蘇版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材前18冊(主要是前10冊)的調查、統計的基礎上撰寫的,前10冊為人教版一年級上下冊(2003年2月、2003年12月);北師大版一年級上下冊(2001年7月、2002年11月),二年級上下冊(2002年6月、2002年11月);江蘇版一年級上下冊(2002年6月、2002年12月),二年級上下冊(2003年6月、2002年12月)。
〔2〕文中用一個漢字加四位數字標記所列問題的出處。漢字“江”“北”“人”分別代表江蘇版、北師大版、人教版。四位數字的第一位表示冊數,一年級上冊、下冊,二年級上冊、下冊,三年級上冊、下冊,共6冊,分別用1~6來表示;后三位表示頁碼數?!氨?006”的意思是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6頁。
參考文獻:
(1)《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學習讀本》,語文出版社,2001年。
(2)丁方《語文教材試行〈正詞法〉的問題》,《閩江學院學報》2002年第10期。
(3)李行健主編《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2004年。
(4)李宇明《中國語言規劃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5)陸儉明、蘇培成《語文現代化和漢語拼音方案》,語文出版社,2004年。
(6)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02年。
(7)《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學習讀本》,語文出版社,2001年。
(8)蕭國政《漢語語法研究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9)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02、2005年。
*本文是國家語委十五重點項目“小學語文改革實驗教材語言文字狀況分類調查及其科學性研究”(ZDI105-40B)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