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是駢文中少有的佳作,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人教版、江蘇版均選編了此文。課文僅用了一百多字,就把富春江富陽至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寫得繪聲繪色。對開篇第一句“風煙俱凈,天山共色”中的“風煙”,有的教材未作注釋,有的注釋不夠準確。
從語法上看,“風煙俱凈”中的“風煙”是主語,“凈”是形容詞性謂語,“俱”作為副詞修飾“凈”。眾所周知,“俱”表總括義,這意味著主語部分至少包括兩項事物。因此“風煙”在這里是一個并列短語,而不是一個詞,“風”“煙”應該分別解釋,不應該合為一詞進行釋義。
從修辭上看,“風煙俱凈”和“天山共色”之間,是很明顯的對偶句,而且對仗極為工整。“風煙”對“天山”,“俱”對“共”,“凈”對“色”。“天山”是指“天”和“山”兩種事物,那么“風煙”當然也應該指“風”和“煙”兩種事物,而不能只是指“煙霧”。
從內(nèi)容上看,一開頭,作者用簡潔的筆觸,勾畫出江南一個晴好日子里的天光山色。在這樣一個天清氣朗的日子里,乘著船“自富陽至桐廬”,“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是多么愜意的事啊。江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得)即使千丈深也能見到底。向下望去,游動的魚兒和江底的細石看得清清楚楚。文中描述的是江上景觀,所以這個“霧”只能是“霧氣”。(釋為“煙霧”有點籠統(tǒng),因為火煙也屬于“煙霧”。)
綜上所述,“風煙”應當解釋為“風與霧氣”。“風煙俱凈,天山共色”的正確理解應為:“沒有一點兒風,霧氣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連成一片,呈現(xiàn)出相同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