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奔(streaking)”最初是指英國一些鼓吹“天體運動”的大學生在校園里裸體奔跑。后來,這項“運動”被某些極端的觀眾與運動員帶到了體育賽場上。近幾年來,“裸奔”在漢語媒體中也不難見到,其意思是“裸”與“奔”兩個語素意義的直接組合,即“(人)裸體奔跑”。然而,隨著形形色色“裸奔”現象的出現,這個新詞語又有了新的含義。且看:
(1)這種不掛后牌的車被人們俗稱為“光屁股車”,上街“裸奔”恐非正常人所為。(《北京青年報》2005年4月27日)
人們把后面沒有掛車牌的車上街行駛稱作“裸奔”,是對違章車輛的一種形象描述,不乏幽默與風趣。
(2)在即將到來的炎炎夏日,電腦散熱成了大問題。而此時,眾多“菜鳥”為了加強散熱或方便拆裝硬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廉價又方便的散熱方案——打開機箱面板,讓電腦“裸奔”。(《中國電腦教育報》2005年4月12日)
這個“裸奔”是指電腦機箱敞開,讓部件裸露在外。其中只保留了“裸”的基本意義,即“袒露、沒有遮蓋”,而“奔”的意義已經虛化。
(3)簽訂合同之前,紐約方面對手工藝品提出了幾點要求:一是既保持“土得掉渣”的原汁原味,又要滲入高雅的藝術創意;二是手工藝品不能“裸奔”,需要比較精致的包裝設計。(《重慶商報》2005年4月18日)
(4)不久前,國家幾部委聯合下發通知,對月餅價格、質量、包裝以及搭售等相關事項作出規定,其中“經營者生產銷售月餅,不得以任何形式搭售其他商品”就成了強令月餅“裸奔”的行政命令。(《四川日報》2005年9月15日)
“裸奔”在例(3)中是指手工藝品沒有經過包裝,在例(4)中是指商品銷售時不能搭售其他商品。兩例中的“裸奔”都有“保持原貌”的意思。
“裸奔”還被媒體用來稱呼國內沒有商家贊助的足球比賽,形象地道出了廣受國民關注的中國足球那種孤獨、無助、尷尬、滑稽的處境。例如:
(5)由于主要贊助商退出,今年的足協杯陷入了“裸奔”的尷尬局面,各隊的賽事開銷也全部由俱樂部自行負責。(《瀟湘晨報》2005年3月27日)
(6)失去了藍帶贊助而“裸奔”的足協杯就等于斷了奶,對于諸多俱樂部來說也無疑就成了“累贅”,難怪第一輪就有五支中超隊伍出局。(《重慶晚報》2005年3月27日)
(7)目前,沈陽隊最大的問題是還沒有落實贊助,冠名一直“裸奔”。(紅網2005年4月18日)
“裸奔”成為體育新聞中出現頻率很高的詞語,很快,人們又用它來稱呼其他體育賽事中的類似現象。例如:
(8)CBA聯賽開始前6年,聯賽交給了IMG運作,但在最后一年商務開發出現困難,CBA“裸奔”一年。(《北京晨報》2005年5月13日)
(9)經歷三年象棋甲級聯賽,各隊都深深體味了成績的重要性。如果成績差,就有可能會像去年的江蘇隊和今年的四川隊那樣“裸奔”了。(《體壇周報》2005年9月13日)
從最初的“裸體奔跑”到“保持原貌”再到“指沒有商家贊助的體育比賽”,“裸奔”的意義有了較大變異:一是施事主體發生了變化,不再局限于人;二是表義范圍擴大,語義出現泛化。但是其新義里面隱現了原義中的“沒有”等語義特征。在媒體語言普遍追求新奇的大趨勢下,將來還可能出現更讓人吃驚的“裸奔”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