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整體設計
一、學情分析
第二單元是人物傳記,就表達手法而言它們屬記敘文體。此前,學生已學習了一些記敘文,具備了閱讀這類文章的基本能力。人物傳記主要是敘述傳主的生平事跡或生活片段,往往頭緒較多,不易理清,所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將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另外,學生容易對偉人和名人產生由衷的崇敬,教師可借此切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單元設計思路
本單元四篇傳記的傳主都是20世紀的杰出人物,他們輝煌的背后,無不隱藏著艱辛的努力和執著的追求。分析本單元的前后兩個單元,不難發現編者的匠心:第一單元石榴的熱烈、燕子的伶俐、白鵝的傲慢、鶴群的團結無不觸發讀者的情思;第三單元尋寶的駱駝、善良的米妮、知錯的巨人、追求自由的切斯特也會引起讀者的深思;三個單元的整體組合為學生搭建出一個較為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體系。
三、單元教學目標
1.訓練語言的概括能力。
2.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四、課時分配
《魯迅自傳》2課時,《毛澤東的少年時代》2課時,《第一千個球》⒈5課時,《少年愛因斯坦》2課時。
(四川省綿陽市第一中學 楊中瑜)
《魯迅自傳》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學生很少接觸傳記作品,對魯迅及其作品了解也不多,教學時可根據自傳的特點引導學生走近魯迅、認識魯迅、學習魯迅。教學過程可按照“課前積累,激發興趣—導入新課,走近作者—整體感知,理清思路—重點研讀,理解人物—比較欣賞,領悟特色—拓展遷移,豐厚積累”的步驟展開。
二、教學目標
1.了解傳記作品的特點。
2.了解作者的思想變化和人生選擇。
3.嘗試學習寫作自己的小傳。
4.學習魯迅先生質樸嚴謹的作風、虛懷若谷的人格、深沉的愛國思想、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過程
1.課前積累,激發興趣:
指導學生以課文為線索收集有關魯迅的資料,并進行篩選,從中提取對理解課文有用的信息。同時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和附文,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2.導入新課,走近作者:
(1)魯迅作品的影響非常深遠,同時他的人格魅力也感召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請同學們談談“我所知道的魯迅”。
(2)請同學們朗讀并談談課后魯迅《無題》一詩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3.整體感悟,理清思路:
自讀課文,思考并討論:魯迅一生做了哪些重大選擇?原因何在?
4.重點研讀,理解人物:
(1)魯迅為什么一方面說“我總不肯學做幕友或商人”,一方面又強調“這是我鄉衰落了的讀書人家子弟所常走的兩條路”?
(2)“我一回國就在浙江杭州的兩級師范學堂做化學和生理學教員,第二年就走出,到紹興中學堂去做教務長,第三年又走出,沒有地方可去,想在一個書店去做編譯員,到底被拒絕了?!奔狱c字表明了作者怎樣的處境?我們從中可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感情?
(3)“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這個句子含蓄地交代了一個什么樣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表達的?表達了他怎樣的感情?
5.比較欣賞,領悟特色:
結合《老舍自傳》,歸納自傳的特點及類型。
明確:自傳是敘寫作者自己的生平經歷或生活片段的文體,要求寫真人真事,是傳記的一種類型。從創作方法來看,傳記可分為歷史性傳記和文學傳記;從篇幅長短來看,可分為大傳和小傳;從立傳人物來看,又可分為自傳和他傳?!遏斞缸詡鳌肥菍懽约旱男鳎磳儆谧詡?、小傳和歷史性傳記。
6.拓展遷移,豐厚積累:
(1)出示魯迅名言,課堂背誦。
①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②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
③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2)在空格上填上相關的句子,加深對魯迅先生的認識。
讀《無題》我看到了___________;讀《魯迅自傳》我體會到了______;讀_________我感受到了_________;我想對魯迅先生說:__________。
(3)三分鐘口語訓練:為自己畫像——小傳。
7.結語:
魯迅先生逝世時,文學家郁達夫曾說:“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愿以此與同學們共勉。
(四川省綿陽市第一中學 趙峻松)
《毛澤東的少年時代》
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毛澤東的少年時代》敘述了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一些生活事件,這些事件與七年級學生的心理年齡較吻合,較容易引起他們心靈上的共鳴。由于文章較長,所寫事件又多,可讓學生在自主默讀中理清全文結構,明確寫作順序,概括主要事件;然后分析出少年毛澤東的性格、愛好、志向,力求讓學生體會“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課文,把握寫作順序,概括毛澤東少年時期的主要經歷。
2.分析少年毛澤東的性格特征,以及這些性格特征對他成長的影響。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師生一起高聲朗誦《詠蛙》(教師板書《詠蛙》):
獨坐池塘如虎踞,
綠楊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做聲?
這首小詩是毛澤東少年時代求學時所寫。該詩以蛙設喻,抒發了少年毛澤東的非凡情懷。今天就讓我們循著歷史的足跡,穿越時空,去領略少年毛澤東的風采!
2.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要求:①帶問默讀,②用筆畫出重點語句,③學會批注。)
思考:①全文采取了什么寫作順序?②課文寫了少年毛澤東的哪些生活經歷和事件?③從少年毛澤東的主要經歷中,談談你對他的理解。
3.具體研讀:
自由朗讀12~16自然段。思考:
(1)少年毛澤東喜歡讀哪些書?這些書對他的成長有什么影響?
(2)對于饑民被鎮壓,少年毛澤東持怎樣的態度?這對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有何影響?
4.合作探究:
(1)你怎樣看待少年毛澤東“逃學”和反抗自己父親的行為?(提示:注意毛澤東所處的特定歷史條件。)
(2)結合少年毛澤東的成長歷程,你覺得哪些因素對人的成長影響很大?(提示:父母的影響、書本的影響、生活的影響、社會的影響等。)
5.拓展遷移:
(1)分小組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毛澤東的小故事。
(2)每小組推薦一人參加班級“名人故事”演講比賽。
(3)搜集毛澤東的詩詞,選一首最喜歡的背誦。
6.結語:
學完這篇課文,你是否感覺到偉人也有平凡的一面?文章中的敘述、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他們輝煌的人生背后,也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我們應該記住“性格決定命運”這句格言。
(四川省綿陽市第一中學 楊中瑜)
《第一千個球》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學習《第一千個球》,可讓學生懂得自尊、自愛、自強是一個人成才的重要條件,同時了解這篇文章只是敘寫了傳主的兩個人生片段。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清前后兩部分的內在聯系。
2.認識心理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重要作用。
3.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強,在勝利面前不驕不躁的良好品質。
三、教學過程
1.課前預習:通過各種途徑查閱關于貝利的資料并進行分類。
2.導入新課:貝利被國際足球界視為20世紀最佳運動員,被稱為“足球之王”。有誰能談談這位世界足球奇才在21年的足球生涯中創下了怎樣的赫赫戰績?(檢查學生課前查閱資料的情況)。貝利不但有高超的球藝,還有良好的球德。現在讓我們閱讀《第一千個球》,去進一步認識貝利。
3.學生朗讀“第一千個球”部分,思考: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貝利高超的球藝和良好的球德?
4.默讀課文“慈父與恩師”部分,畫出文章中貝利的父親勸他不要抽煙時,描寫貝利內心活動的語句,揣摩這些描寫對表現貝利個性的作用。(緊扣練習三,突出重點。)
5.探討:“第一千個球”和“慈父與恩師”這兩個片段之間有何內在的聯系?(通過集體探討、教師點撥,達成共識。)
6.小結:從這篇課文中,你學到了什么?(從內容、寫法、語言等方面加以歸納。)
(1)一個人要成才就得先成人。
(2)在勝利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不斷進步。
(3)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4)家庭教育要講究方法。
四、拓展延伸
閱讀《父親與恩師》(見語文版《教師用書》),討論:把這部分內容放入課文“慈父與恩師”部分是否更好些,為什么?
(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教研室 尹鍵)
《少年愛因斯坦》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少年愛因斯坦》是一篇略讀課文,敘述了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少年時期的學習生活。文章語言自然平實,教學時可重點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中的典型事例,進而去學習少年愛因斯坦勤于思考、樂于鉆研的可貴品質。
二、教學目標
1.了解少年愛因斯坦與眾不同的學習經歷。
2.把握文中的細節描寫,領會刻畫眼睛對表現人物心靈的作用。
3.學習少年愛因斯坦不懈追求科學和真理的精神。
三、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愛因斯坦的故事,選一個準備在課堂上講述。
2.講述故事,導入新課:
他是20世紀最杰出的科學家、物理學家,人類歷史上最具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就是愛因斯坦。今天我們將走近偉人,去看看他少年時代的有趣經歷。
媒體展示:愛因斯坦的成功秘訣: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努力工作,y代表正確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
愛因斯坦的照片及相關科學論著圖片展示。
3.整體感知,把握文章內容:
文章題目是“少年愛因斯坦”,說說文中具體寫了愛因斯坦少年時期的哪幾件事?它們分別體現了人物哪些方面的特點?
4.自讀課文,品味語言:
(1)找出文中描寫愛因斯坦眼睛的句子,揣摩思考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課文中有不少句子在文章結構上有著重要作用,找出這些句子并加以體會。
四、拓展延伸
1.你對少年愛因斯坦的哪件事印象最深?這給了你什么啟示?
2.本文在描寫愛因斯坦時,善于描寫眼睛,請你也嘗試描寫一個人的眼睛。
(四川省綿陽市第一中學 譚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