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是值得好好紀念和進一步反思的重要年頭。40年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風暴席卷神州大地,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苦難。30年前,我們黨一舉粉碎“四人幫”,為中國能邁向新的歷史時期創造了良好的契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鄧小平同志領導下,中國終于進入了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期。回顧過去、瞻望未來,我想起了列寧說過的一句話: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毛澤東同志也曾說過,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文革”這樣的大災難為什么會發生?我們應該從中吸取什么樣的教訓?我們怎樣才能確保類似的災難不會再發生?雖然這方面已經有了不少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還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把這一研究工作深入進行下去。因為這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能否健康地向前推進的大問題。在此,我不禁又想起了25年前耀邦總書記的鞭辟入里的一席談話。
1980年4月應我黨中央邀請,意共總書記貝林格率該黨中央代表團來華訪問,實現了中意兩黨關系的恢復。作為一名翻譯,我參加了接待工作的全過程。我清楚地記得,在同意大利共產黨中央代表團會談時,耀邦總書記詳細地向意共客人介紹了我們黨的發展歷史、當前國內形勢與政策,以及我黨對國際形勢的看法與政策。在回答中國能否避免“文革”重演這一問題時,他強調指出,要防止“文革”這樣的災難,必須從黨和國家的制度上想辦法、要發展和健全民主。他提到了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一文,稱贊馬克思對這次政變作了非常光輝的分析。耀邦總書記說,對(中國)“文革”大災難,既要從社會根源上找,也要從當時的主觀原因上找。林彪、“四人幫”是一伙野心家、陰謀家,但他們的壞并不是從娘胎里帶來的,而是從中國舊的剝削階級那里學來的。舊社會的痕跡在中國是要長期存在的。問題是怎樣防止野心家和個人主義者改變黨的方向,這就要從我們黨和國家的制度上想辦法。使黨和國家的制度沒有漏洞,減少漏洞,盡可能堵塞漏洞。耀邦總書記指出,文革十年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場大災難。他引用了恩格斯在1893年寫給丹尼爾遜的信中的一句話:“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我們黨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災難。文革是最大的一場災難。我們能不能像恩格斯所說的,用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這場大災難呢?有這種可能,而且是很大的可能。當然要努力爭取。耀邦總書記特別強調:作為一個執政黨,我們一定要把黨和國家的根本制度搞好,要制定一整套適合執政黨的黨規黨法。他還借用鄧小平同志的話:“人到八十歲,一般地講,腦子僵化了。有功績的人當然要尊重他,更重要的是,要強調集體領導。少數人掌握國家大權效果不好。”為了保證我們的黨和國家能夠長治久安,順利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耀邦總書記認為,僅僅用“四個現代化”來概括黨在今后20年中的任務“還不很完整”。在集中精力搞建設的同時,我們還要提出“建設現代化、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的宏偉目標。
在回答意共客人有關取消“四大”的問題時,耀邦總書記指出,所謂“四大”實質上是號召大家寫大字報,沒有事實根據就提出打倒誰,這不是什么民主。對方聽完解釋后表示,取消大字報并不是取消民主。耀邦總書記明確肯定地說:“對。取消‘四大’不是取消民主,而是要發展民主,健全民主。”
耀邦總書記同意共客人這一番談活內容同鄧小平當年8月18日在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所作的《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改革》的重要講話精神是完全相通的。耀邦總書記的談話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個世紀。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番談話中所包涵的精辟論斷依然閃耀著光芒,完全沒有過時,對我們全面推進現代化事業向前發展依然有著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作者曾任中聯部西歐局局長、辦公廳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