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是胡耀邦同志的忌日,全國僑聯副主席、原天津市副市長葉迪生懷著濃重的深情,和我談到他對這位杰出政治家的深切懷念。23年前,耀邦同志和當時還在第四半導體器件廠工作的他一次親切晤談,那一言一笑使他永世難忘。
耀邦同志大步迎過來
那是1982年5月1日上午,在天津市干部俱樂部。當時擔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同志來天津,和各條戰線的170多位勞動模范、先進人物歡聚一堂,共度五一佳節。在這前一天,當選為天津市特等勞模的葉迪生正在北京開會,而且第二天中央領導人就要接見。大家正在興奮之際,晚上突然通知他,有急事,轉天要趕回天津。他大為不解,又有些失落。翌日凌晨,車徑直開到天津市干部俱樂部,并叫他直接到一樓貴賓室。一抬頭,就見耀邦同志坐在那里。市總工會主席許明一介紹,耀邦立即起身大步迎過來,雙手緊緊握著他的手笑著說:“你就是葉迪生?好。美國有個愛迪生,我們有個葉迪生!”又說:“過去你受了很大委屈,但是你很堅強,你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此刻葉迪生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耀邦的話使他胸中涌起一股熱流,瞬間眼里幾乎噙滿淚水。爾后到上面禮堂開會,全屋濟濟一堂,卻讓葉迪生第一個發言。他談到當年錯劃右派改正后,謝絕親屬安排出國的機會,堅持留廠奮斗,幾年來在半導體技術產品上自主創新,為廠里每年創利潤500多萬元,擔任了廠副總工程師。耀邦同志幾次插話,問及他家庭和工資情況。聽說他弟兄都在國外,點了點頭;又聽說他的工資連升兩級后,現在是78元。耀邦同志說:“憑葉迪生這樣的貢獻,工資就是漲十倍也不算多。但是我們國家現在還很窮,還要艱苦奮斗啊。”隨后市勞模駱玉笙、張士珍等也先后發言,耀邦同志談笑風生,祝駱玉笙長壽一百歲。當張士珍談到在“四人幫”時期曾犯過錯誤的全國勞模李素文現在有了進步時,耀邦大聲說:“工人階級就是要改造社會、改造人,對犯過錯誤的要幫助,有了進步要歡迎!”
筆者那時作為《人民日報》駐津記者,當場就有關情況寫了一篇報道,經跟耀邦隨行的鄭必堅同志審稿后,第二天就刊在《人民日報》頭版顯著地位。此刻,有一個人在九龍過擺渡去香港時買了一張《人民日報》,一眼就看到這條新聞,他高興得幾乎叫出來:“啊,老四真不簡單!”這個人就是葉迪生的二哥葉競生。這一聲驚呼,濃縮著一個華僑家庭與祖國、與親人多少的曲曲折折、悲歡離合!
羅湖橋頭的熱淚
葉迪生的父親早年出國僑居南非創辦教育事業。抗日戰爭剛一勝利,年方16歲一直向往祖國的葉競生,立即啟程回國,考入廣東中山大學電機系。他1951年畢業后分配到東北參加建設,領導告訴他,現在國家急需培養人才,你先到技術專科學校當教師吧。他干得很起勁。50年代“左”的運動連連,那波譎云詭的風云變幻,豈是一個熱情坦率的華僑青年能適應得了的?1957年他和四弟、在南開大學上學、素好直言的葉迪生同命運,被莫須有的罪名打成右派。最使葉競生傷心的是,自己滿腔熱情回來報效祖國,卻莫名其妙地被反復追問:你在外邊兒非要回來,是何居心?干了些什么勾當?這之后,頭頂“右帽”、俄文英文俱佳、學有專長的葉競生灰頭土臉。
打倒四人幫后,大哥在南非給四弟葉競生找到了身份檔案,1977年,他以南非歸僑的身份拜別了祖國。幾十年來喜憂交加的日日夜夜,使他臨行時心頭千萬轉,來天津和葉迪生徹夜長談。走后,葉競生給《人民日報》寫了一封信,痛述衷情:30多年前自己本是鐘情祖國的一個熱血少年,沒想到回來后遭遇坎坷,現已年近五十,再不走,這一輩子也就難有作為了。他寫道:“我在羅湖橋頭慢慢走往香港時,我不禁一步一回頭,我是難以割舍,淚流滿面啊!”后來他們才知道,《人民日報》不僅刊出了這封來信,而且加了一段語重心長的編者按說:這樣一位熱愛祖國的有為青年,為何回國后竟遭受這些磨難和不幸?這都是極左路線造成的!有朋友告訴他們,這些話是耀邦同志親自加的。
葉迪生在南大畢業分配工作之后,雖然戴著“右帽”,但第四半導體器件廠上上下下,重視他的誠懇為人、埋頭苦干和業務能力,給他很多溫暖。在那個艱難時期,無論誰給一些理解和善意,都令他點點滴滴記心頭。他結了婚,工作業績突出。1976年7月大地震時,房倒屋塌,大墻砸扁了他的床,幸虧他們夫婦早一步抱著孩子逃出,廠里想辦法把他安排到單身宿舍。
分道揚鑣和殊途同歸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科學的春天”,以及徐遲寫的“哥德巴赫猜想”,都使葉迪生感受到知識分子的處境在升溫,為國效勞的信心大增。可是來自僑居國外的弟兄們,一再動員他出國。大哥專程回國到天津勸說他。但他舍不得廠里那沉甸甸的信任,那濃濃的人情味!尤其覺得現在祖國云開霧散一片光明,正是大有可為之時,他堅決要留下。大哥急了,報告在廣州養病的老父:“老四不聽話!”已然病重的老父親,在彌留時說了一句話:“你們兄弟都到美國不好,聽老四自己的,留個根在中國吧!”
1978年葉迪生當選為特等勞模,在北戴河受到鄧小平的接見。之后,他在天津開發區主任、天津副市長等崗位上勤奮廉潔,思路超前,在許多新事、難事、急事面前,運籌帷幄,攻堅克難,在創建全國一流開發區和拓展天津外經外貿局面上,多所建樹,并當選為全國僑聯副主席。他在北京有幾次遇到耀邦的兒子、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胡德平,相談甚歡,使他更加了解了耀邦同志的思想境界。他無數次想到,倘若沒有耀邦同志主持真理標準大討論和堅決頂住“兩個凡是”的壓力大力平反冤錯假案,怎么會有自己的今天?他更加堅定了奉獻祖國的意志。
葉迪生的許多動人事跡,經媒體向國內外報道后,在美國、南非、香港等地的兄弟看到后都驚喜不已。當年與他分別時曾留話:“你不走,過十年再看!”的大哥,更不止一次從國外來電話贊揚他:“你留下來,很有眼光。現在國家愛惜人才,你也很有出息,你做對了!”二哥葉競生雖然出國謀生,但這些年作為著名的香港嘉里集團在大陸開拓事業的要員之一,常年到祖國大陸京、津、滬、杭各地奔走創業,北京的中國大飯店就有他的一份心血。他和葉迪生雖一度分道揚鑣,現在卻殊途同歸,都在蒸蒸日上的祖國大地上貢獻力量,實現人生價值。兄弟相聚,回首往事,一家人對鄧小平和胡耀邦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是他們以回天之力,使陽光重新灑滿祖國大地,使萬千華僑居國外揚眉吐氣,回祖國大有作為!
葉迪生滿懷深情告訴筆者,去年夏天他隨摩托羅拉黨支部到江西井岡山瞻仰了紅色根據地。之后,他驅車到共青城外、鄱陽湖畔,久久佇立在蒼松翠柏圍繞著的耀邦墓地,默念著巨石上鐫刻的耀邦同志生平,向耀邦遺像深深三鞠躬。他低聲絮語:“耀邦同志,葉迪生來看您來了。您永遠活在我們華僑一家人的心中……”涌上心頭的萬千思緒使他吟詠成詩:
“大樹參天梁棟材,當年華夏待春來。一篇‘實踐’文中論,幾載沉冤案底開。肝膽平生如朗月,胸懷標史是雄才。鄱陽湖畔輕騰浪,長澤陵園潤綠苔。”(責任編輯趙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