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元年,濟寧府汪澤民,自京城外放濟寧任上已三年,急切盼望升遷。一日出城五里,有人(此人乃汪之心腹)跪于轎前,攔轎報喜。稱稻田里生異稻一株,稻梗上并生九個麥穗,且個個碩大飽滿。汪大人立即下轎,連滾帶爬,對著九穗麥稻啪啪捋下手腕上的馬蹄袖,面北跪于泥水之中,口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對隨從和村人說道:此乃國之異象,主大清朝五谷豐登,國泰民安。隨即草擬表奏,又著人描圖繪彩速報京城。新皇對嘉禾圖深信不疑,目為祥瑞,頒旨汪澤民回京復命。汪升官離任前將嘉禾圖刻石勒碑,立于府衙大門之外,石上并刻道光褒獎之詞和汪之題跋。此碑現存于山東濟寧市太白樓。
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世上各種動、植物皆遵從遺傳學法則,有道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稻子植株上只可能結稻穗,小麥的植株上才可能結麥穗,誰見過稻子結麥穗?就算現今科技發達,也還沒有人能鼓搗出來。汪澤民導演的這出戲并不高明,竟把剛剛登基的當朝天子哄了。都說官場中人搗鬼有術,只要能升官,什么歪點子都能想得出來,什么下作的事情都能干出來。這么低級的玩笑,就把皇上逗樂了,豈不荒唐可笑?
其實,這類事咱中國古已有之,汪澤民并非發明人。
明朝永樂元年(1403),靖難之役甫結束,朱棣對戶部、兵部大臣說:“數年用兵,軍民皆困,今與之休息……”基于這種認識,朱棣對永樂初年各地爭獻白兔、白象、嘉禾以及稟報某處普降甘霖等祥瑞中,最關注的卻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嘉禾、瑞麥等物。永樂四年,南陽獻瑞麥,朱棣對禮部大臣說:“此郡縣屢奏祥瑞,獨此為豐年之兆”,遂命薦獻于宗廟。大概因為朱棣新從他侄兒建文帝手中奪過政權,為顯示天下太平,國勢強盛,也為了改變自己篡逆形象,他特別需要快出、多出“政績”,老于世故的官場中人誰是糊涂蛋?揣摸透了皇上的心意,于是紛紛挖空心思,裝神弄鬼,爭獻祥瑞。但朱棣畢竟是朱棣,不是好哄的。他對于一味熱衷獻祥瑞而不務實政的官員的投機行為,常嚴厲斥責,決不姑息縱容。有一年,山西代州獻嘉禾,禮部請賀,朱棣回答道:“朕奉天子民,正愿天降豐年,使四海之人皆足。今蘇、松水患未息,保定、安肅、處州、麗水皆雨雹,渾河決于固安,傷禾稼。且四方之廣,尚有未盡聞者,不聞群臣一言及弭災之道,而喋喋于賀嘉禾,謂楨祥朕德所致,夫災異非朕所致乎?爾等宜助朕修德行政,他非所欲聞也?”對于腐朽無能的馬屁精,朱棣狠狠地摑了他一巴掌,何等痛快!但官場中慣走捷徑,諳熟潛規則的馬屁精和專擅投機鉆營之小人,一撥又一撥,因為他們不必付出什么成本,碰巧上頭高興,那就燒了高香。永樂六年春,福建以柏生花為瑞來奏,朱棣賜教訓責說:“朕委任爾等鎮撫藩方,以圖安輯,爾等驗之人事,歲果豐登,民果給足乎?樹木之花,世所常見,何益于國,何利于民,而以為瑞也?相為朋比,戲侮如此,忠臣恤民之心,果安在哉?”不久,蘇州、揚州以檜生花為瑞請賀,朱棣也降敕責之。
由此可見,歷朝歷代官場上總少不了這號人,他們正經事干不來,官癮還特別大,成天變著法子玩弄欺下瞞上的把戲。但既然玩的是騙術,便總會露出破綻,所以識別此類其實并不需要多高的智商,有點科學常識就行了。何況,時當永樂初年,正是朱棣人生和事業的巔峰期,他勵精圖治,奮發有為,十分清楚統屬下的各級官僚,為了各自的榮華富貴,往往對皇上只報喜,不報憂,弄虛作假,獻媚邀寵,這些都沒有逃過他的眼睛,一一在“批示”中給予鞭撻和“曝光”,這是朱棣可圈點處。(當然,朱棣亦是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其功過是非如何全面評價,有待史家研究。)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當我們透過時間隧道,審視六百年前的永樂大帝和二百年前的道光皇帝時代發生的事情,不需要特別豐富的想象力,我們便可以預測,后世子孫在回望共和國這一章時,他們的目光不會不停留在1958年,然后發出感嘆:歷史為什么總是循環往復,驚人地相似?京官也,封疆大吏也,為何一個個都那么熱衷于向朝廷獻祥瑞,有完沒有完?讓我們重溫熱火朝天的1958年。
1958年6月12日,新華社報道: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首放小麥畝產3530斤的“衛星”。6月30日,《人民日報》報道:河北省安國縣南婁底鄉卓頭村社小麥畝產達到7320斤。9月18日,《人民日報》又報道:廣西環江縣紅旗人民公社“發射”的中稻“高產衛星”,畝產量高達13萬多斤。當時,報刊上進行了大量的浮夸宣傳。國務院副總理、外交部長撰文講述自己親眼看到廣東番禺縣畝產100萬斤番薯、60萬斤甘蔗、5萬斤水稻的事實。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發表題為《駁糧食增產有限論》的文章,認為廣東省糧食產量可達到畝產三四千斤以至1萬斤?!度嗣袢請蟆愤€發表大量社論,大批所謂“條件論”、“機械論”、“悲觀論”和“農業增產有限論”,鼓吹“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只有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宣稱:“只要我們需要,要生產多少就可以生產多少糧食出來”。這些宣傳,進一步助長了實際工作中的虛報浮夸傾向。
在這股虛浮氣氛之下,一時間,全國上下竟產生了糧食多了怎么辦的憂慮。1958年8月11日《人民日報》關于毛澤東8月4日視察河北省徐水縣的一則報道,是非常有意思的:
縣委書記張國忠告訴主席說,今年全縣夏秋兩季一共計劃要拿到12億斤糧食,平均畝產兩千斤。主要是山藥高產。毛主席聽過以后,不覺睜大了眼睛,笑嘻嘻地看了看屋里的人,說道:“要收那么多糧食呀!”
這時候,毛主席顯然是想起了張國忠在路上介紹的本縣情況,就伸出又厚又大的巴掌,算賬一般地說:“你們夏收才拿到9千多萬斤糧食呢!秋季要收11億呀!你們全縣31萬多人,怎么能吃得完那么多糧食?。磕銈兗Z食多了怎么辦???”
大家一時被毛主席問住了。后來。張國忠答道:“我們糧食多了換機器”。
毛主席說:“又不光是你們糧食多,哪一個縣糧食都多:你換機器,人家不要你的糧食呀!”
李江生說:“我們拿山藥造酒精?!?/p>
毛主席說:“那就得每一個縣都造酒精!哪里用得了那么多酒精?。 ?/p>
毛主席呵呵笑著,左右環顧地看看大家。大家不覺都跟著笑了起來。張國忠也笑道:“我們只是光在考慮怎么多打糧食哩!”
毛主席說:“也要考慮怎么吃糧食哩!”
很多人都在私下里互相小聲說著:“毛主席看問題看得多遠,看得多周到?。 ?/p>
“其實糧食多了還是好?!泵飨中Φ溃骸岸嗔?,國家不要,誰也不要,農業社員自己多吃嘛,一天吃五頓也行嘛!”
令毛澤東高興的“祥瑞”還有很多很多,像農業戰線大放高產“衛星”一樣,在大煉鋼鐵運動中也廣泛開展了大放高產“衛星”活動。9月14日,貴州省首放“衛星”,宣布生產生鐵14000噸,提前超額完成了9月份9000噸生產計劃。河南省不甘示弱,馬上宣布僅9月15日一天,全省就產鐵1893.92噸。毫無鋼鐵工業基礎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后來居上,連放幾顆特大“衛星”,其中鹿寨縣日產生鐵竟然高達20萬噸。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后,以全民大煉鋼鐵和大辦人民公社為主要標志,大躍進運動達到了高潮。在大辦人民公社方面,行動最快最最耀眼的是河南省,僅用8月份一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全省農村人民公社化,給北戴河會議獻上了一份大禮!
還有更鼓舞人心的:在中共中央確定的共產主義試點單位河北省徐水縣,在其向共產主義邁進的規劃中,提出1963年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以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聞名全國的山東省壽張縣,計劃兩年后即實現共產主義。浮夸風嚴重的山東省范縣居然在1958年10月28日的萬人大會上宣布,1960年過渡到共產主義,而且還具體形象地描繪了共產主義的美好圖景:“人人進入新樂園,吃喝穿用不要錢;雞鴨魚肉味道鮮,頓頓可吃四個盤,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樣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說天堂好,天堂不如新樂園?!币粫r間,在全國不少地區出現了“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狂熱。毛澤東贊揚這樣的“烏托邦”,在范縣“共產主義規劃”上批示:“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詩,似乎也是可行的。時間似太倉促,只三年,也不要緊,三年完不成,順延也可以?!?/p>
文藝界也不甘寂寞,在“寫中心”、“唱中心”、“畫中心”的要求下,制定了自己的“躍進計劃”,大放“創作衛星”,粗制濫造了一大批反映大躍進的公式化、概念化、標語口號式的所謂作品。特別是當時被推崇為革命浪漫主義典范的新民歌,一味堆砌豪言壯語,嚴重脫離實際,對大躍進浮夸風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許多地方甚至提出每個縣要出一個李白的荒唐口號,成為笑談。
面對如此盛世景象,包括毛澤東在內,幾乎所有的中央領導人都沉浸在無比興奮中?;诟邔优袛?,北戴河會議認為,我國的農業和糧食問題已基本解決,工作重心應由農業轉移到工業上去。會議甚至錯誤估計到1959年,我國鋼鐵和其他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就可以超過英國。在1958年至1962年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將提前建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并創造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條件。但是,由于全民大煉鋼鐵和其他各種“大辦”抽調農村勞動力過多(約9000萬人),因而,1958年秋收時,全國各地普遍出現農作物豐產不豐收的情況,大量成熟的農作物無人收獲而爛在地里,損失巨大。當年糧食實際產量只有4000億斤,而糧食征購卻是根據7500億斤的估產數字確定的,高估產高征購,勢必從農民口中奪糧,加之公共食堂浪費驚人,到1959年春天,全國很多地方已出現農民缺糧、逃荒、浮腫甚至死亡等現象。據中共河南省信陽地委向中央報告,1959年冬至1960年春,僅正陽縣就餓死8萬人,新蔡縣餓死人近10萬。遂平縣岈山人民公社一個社就餓死4000人,占其總人口10%。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1960年,全國人口凈減少1000萬人。
對于大躍進造成的嚴重后果,黨內不是沒有人察覺。彭德懷在武昌會議(1958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后到湖南考察,由省委書記周小舟陪同,先后到湘潭、韶山、株洲等地,并在家鄉烏石舊居開調查會,到幸福院看望老人,得知他們每餐只有二三兩米。隨后到平江(這年正逢平江起義30周年),發現刮共產風和造假現象嚴重。有一位紅軍時期傷殘老戰士暗中遞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后來被廣為傳播的新民謠:“谷撒地,禾葉枯,青壯煉鋼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么過,請為人民鼓嚨呼!”他不能不動情,這是群眾多么沉痛的呼聲!
1959年七八月間召開的廬山會議,原是為糾正黨在大躍進中左傾的重大失誤。7月14日,彭德懷寫信給毛澤東,全信3000余字,肯定了大躍進的成績,也實事求是地批評了存在的問題和錯誤,公忠直言,光明磊落。不料,毛澤東將此信轉發給會議分組討論,繼而又發動了對彭德懷和張聞天等人的批判和圍攻,糾左契機從而喪失。幾乎是命中注定,中國人民必須吞食大躍進的苦果,在人為的大饑餓中苦苦煎熬。要不了幾年,又迎來了血雨腥風的10年文革浩劫,這是中華民族永遠不應該忘記的痛史!
(責任編輯楊繼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