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這個詞語,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且人人會說。
但是“實事求是”這四個字到底出自何處?也許有人考證過,我孤陋寡聞,沒有看到。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著作中有“實事求是”這樣的字嗎?當然不可能有。這是古漢語,西方不可能有。從古以來,只有中國人善于提煉出最簡易的詞語表現(xiàn)極為豐富的思想,而外國人最講究寫厚厚的大書,一寫就是幾大卷。
在中國,最常用“實事求是”這個詞語的據(jù)我所見是毛澤東。我記得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毛澤東曾用“實事求是”來闡述整風的意義。
我近日查書,毛澤東1942年在《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中,就開始運用“實事求是”四個字來批判種種不良思想傾向了,他批評一些人寫文章“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在另一處,他要求做研究工作的干部要“有實事求是之意,無嘩眾取寵之心”,并且對“實事求是”一一加以解釋:“‘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nèi)パ芯俊!睆哪菚r起,“實事求是”四字就經(jīng)常在報刊上出現(xiàn),逐漸成為全民的慣用語。
但是毛澤東在使用這個詞語時,沒有說明這是他的創(chuàng)造,還是借用別人的語言,以至于幾十年來人們都把這四個字視為毛澤東的創(chuàng)造,稱頌它是毛澤東思想的核心,甚至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
毛澤東從來沒有為此事作過一次辨正。
我查了班固著的《漢書》,終于弄清楚了,《漢書》五十三卷“河間獻王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中華書局標點本《漢書》2410頁)
但班固著作中并未對“實事求是”這句話作出解釋。到了唐代顏師古為古史作注,他對“實事求是”注:“務求事實,每求真是也。”(同上頁)
這就是“實事求是”最原始的出處。顏師古的注釋也是簡而要的。
毛澤東是愛讀古書的,他可能很早就把“實事求是”這個詞語牢記于心。他在內(nèi)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中和革命根據(jù)地的建設中,注重調(diào)查研究,萬事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對各方面的情況作周密考慮,作出決策,作到真正的實事求是,才取得了戰(zhàn)爭和工作的勝利。
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毛澤東筆下的“實事求是”已經(jīng)被改造了。顏師古對班固的注釋只是說劉德(即上述的獻王)的“實事求是”,而未及其他。毛澤東卻不但在“實事”二字上下功夫,而且對“是”字下功夫,認為“是”就是事物的規(guī)律,“求是”就是認真追求、研究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找出周圍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作為我們工作的向?qū)А_@就是毛澤東對古代文化的改造,使古為今用。經(jīng)過改造后的“實事求是”才成為毛澤東思想的核心,才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確認客觀事物在先,人對事物的認識在后,存在決定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一旦認識了事物的規(guī)律,又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推動世界的改造。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實事求是”的意思是一致的。
班固著《漢書》,顏師古注《漢書》,他們想不到他們筆下的“實事求是”四個字在兩千年之后被后人稍加改造,竟然如此輝煌,成為中國人民建黨、建軍、治國之本。幾十年來,“實事求是”已普及到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和普通公民心中,成為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幾十年來,我們黨運用“實事求是”思想方法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例如,“農(nóng)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這一戰(zhàn)略決策,就是創(chuàng)造性地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fā),運用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的結(jié)果。
但是,也有人高喊“實事求是”而干了許多反“實事求是”的事情。“實事求是”在一定歷史時期中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實際上走到了“實事求是”的反面。
比如,民主革命還沒有徹底完成,生產(chǎn)力還很低下之時,卻要一步登天跨入共產(chǎn)主義,這是實事求是嗎?
在農(nóng)業(yè)小生產(chǎn)的基礎上,能在十五年內(nèi)生產(chǎn)力趕超英、美,這是實事求是嗎?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過十幾年,就猜疑中國赫魯曉夫式的人物必然大亂中國,于是發(fā)動一場“文化大革命”,弄得全國大亂,陷入崩潰邊緣,這是實事求是嗎?
可見“實事求是”確是一切人都應當遵循的思想方法,違反了它,一個普通老百姓只不過犯小錯誤,高級領導人違反了“實事求是”原則必犯嚴重的難于收拾的大錯誤。
可見,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jié)合,脫離實際的理論是空中樓閣。“實事求是”的命運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