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侵華日軍為摧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抗日武裝,出動重兵對太行山區的唐縣、完縣(今順平縣)、淶源等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 “掃蕩”。5月7日,日寇在完縣制造了駭人聽聞的野場石溝慘案。
1943年5月1日至7日,日偽軍從四面包圍了完縣西北山區,并駐扎在周圍山上。他們每天下山到處搜索,企圖毀滅八路軍后方機關。由于抗日軍民早已做好反“掃蕩”準備,進行了徹底的“堅壁清野”,部隊轉移,群眾也都隱藏在山溝里,敵人撲了空。抗日軍民積極配合,神出鬼沒,伺機打擊敵人,使敵人寸步難行,連水都喝不上。
敵人氣急敗壞,5月7日清晨出動100多人,從四周朝野場圍攏而來,邊吼邊用石頭往溝里砸。在石溝掩藏著野場等四個村的老百姓近200人,被驅趕到石溝靠山坡的一個小塊地埝里。他們怒視著山坡上的敵人,男人們沉默不語,婦女和小孩子慌亂地呼喚著親人,緊緊靠攏在一起。
翻譯說:“你們不要怕,只要說出八路軍在哪里,槍支、子彈、鞋襪、衣服藏在哪里,就饒了你們。”
人們低頭不語。翻譯官連著說了幾遍,誰都不吭聲。翻譯又喊:“說不說?不說就開槍了!”
一個婦女罵道:“我們什么都有,都被你們這些強盜搶光了!”氣得日軍上去把她刺倒了。翻譯又緊逼威脅:“知道不知道?不說就開槍了!”群眾一起回答:“不知道!”
翻譯獰笑著說:“哈哈!你們邊區的老百姓真堅決呀!”他向日軍擺了擺手,一個日軍惡狠狠地說:“殺不完老百姓,就殺不完八路軍。統統的是八路!”敵人真的下手了,隨著重機槍的叫聲,無辜的群眾倒下了。
兩次掃射之后,幾個日本兵用刺刀在尸體中翻騰,見有活著的就用刺刀挑死、戳死。一個嬰兒爬在死去的母親身上吃奶,日本兵竟用刺刀把嬰兒的兩只腳掌全削掉了。
野場慘案,有118人慘死在日軍的槍彈和刺刀下,有54人受重傷,其中婦孺占死傷人數的四分之三以上。僅野場村就有王長合、王喜亞、王德子、陳亭兒四戶全家遇難。
在這場大慘案中,有一名剛出生幾個月的女嬰安然無恙。女嬰叫廖茜茜,父親是八路軍某部作戰科長,母親馮景新是晉察冀軍區白求恩醫校的護士。小茜茜出生八天,被寄養在完縣野場村名叫楊桃兒的年輕農婦家里。楊桃兒聰穎善良,樸實淳厚,耳聞目睹日本鬼子燒殺搶掠,看到共產黨、八路軍舍生忘死打鬼子,從心眼兒里擁護共產黨,愛戴八路軍。楊桃兒的小孩因病夭折,她將對兒子的思念,對共產黨、八路軍的深情厚愛全部傾注在小茜茜身上。
5月7日凌晨,楊桃兒抱著不滿周歲的茜茜同鄉親們一起被敵人驅趕到野場石溝地埝里。面對敵人的屠刀,她想的是茜茜的安危。她擠到人群中,解開衣襟將小茜茜裹在懷里。人們自動形成了一道人墻,擋在桃兒母女倆前面。村長的媳婦張竹子、兒童團團長王璞和其他鄉親們也都用身體遮掩著小茜茜。
兇惡的鬼子開槍了,楊桃兒用身體擋住了子彈,不幸身中數彈,倒在了血泊中。身受重傷的楊桃兒怕孩子啼哭被敵人發現,便掙扎著用奶頭堵住小茜茜的嘴,并用受傷的軀體擋住小茜茜。
彌留之際,她將隨身僅有的兩張邊區鈔票塞在小茜茜衣服里,并對身邊受重傷的鄉親說:“這孩子是八路軍的女兒,她的母親叫馮景新。要想辦法把她交給她的父母……”
慘案發生后,晉察冀邊區三專署抗日聯合會主任王純(全國解放后曾任北京市副市長)奉命率部趕赴出事地點。在整理遇難鄉親們的遺體、遺物時,發現了渾身血污、幸存的小茜茜。她伏在奶母楊桃兒的懷里,嘴里還含著奶母已經冷卻的乳頭。王純和前來營救鄉親們的戰士看到這個場面,都潸然淚下。
后來幾經輾轉,王純終于將小茜茜送到她母親馮景新的懷抱。現在,馮景新這位抗日戰爭時期的白衣戰士已離休,昔日的小茜茜如今的廖雁北,已成長為首都友誼醫院的副主任醫師。
廖雁北大夫感慨萬分地說:“是奶母楊桃兒用乳汁養育了我,用生命掩護了我。完縣人民和八路軍救了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遠忘不了完縣,忘不了我的完縣母親——楊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