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四年級版本:人教版課型:閱讀)
研討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問題:優化閱讀策略,提高閱讀實效#65377;
對策:
一#65380;簡約內容
這是優化教學策略的前提#65377;首先教師要“潛心會本文”,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精選教學內容,確定學什么#65377;如何才能抓住文本的精髓呢?教師要瞄準文本的重點,訓練的難點,學生的疑點,語言發展的生長點#65377;做到心中有數,指向明確#65377;重點處學透,學好,非重點處點到即可#65377;讓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真正發揮閱讀效力#65377;
二#65380;自讀自悟
這是優化閱讀策略的基礎#65377;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65380;積累#65380;運用能力#65377;提高這種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語文實踐,就閱讀教學而言即是讀書#65377;引導學生把文本讀正確,讀流利,努力讀出感情,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帶著問題投入到學習中來#65377;
三#65380;以學定教
1.關鍵處點撥#65377;
教師要緊緊抓住文本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的結合點,以此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提出整體性問題,做到“牽一發而動全身”,從而更好地展開學習活動#65377;
2.疑難處講解#65377;
依據文本的重難點,結合學生在自學中提出的問題,教師做詳細的講解,為學生指點迷津,喚起學生的頓悟,此為提高閱讀效率的必要策略#65377;
3.困惑處示范#65377;
在朗讀,理解句子等方面給學生一個示范作用,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65377;
主要的教學模式
主要的教學模式(名稱):“自讀自悟——點撥引導——拓展運用#65377;”
主要的理論依據(基本理念):葉圣陶先生說:“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65377;”如何達到這一境地?惟有學生自讀自悟,這既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教學思想,“語文姓‘語’,閱讀姓‘讀’”,學生只有自己“下水”才能學會“游泳”#65377;在自讀自悟中吸收文本的營養,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65377;
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尚淺,所以學生的學習活動離不開教師的組織#65380;引導和點撥,這也是新課程對教師角色的定位#65377;教師要抓住文本的思想內容和語言表達的結合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在關鍵處點撥,活用教材,適度拓展,提高學生正確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65377;
主要教學環節
一#65380;交流格言,導入新課
二#65380;初讀文本,理清事例
三#65380;精讀細品,感悟生命
1.自讀自悟,作批注#65377; 2.匯報交流,談感受#65377;3.教師點撥,升華認識#65377;
四#65380;思考生命,自創格言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65380;流利#65380;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65377;
2.學會運用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65377;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65377;
教學重點: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65377;
教學過程:
一#65380;交流格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四年的學習中大家積累了許多名言#65380;警句#65377;其中一定有你最喜歡的,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名言有感情地說給大家#65377;
1.學生說自己最喜歡的名言,教師點評#65377;
2.教師出示自己喜歡的人生格言#65377;
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丑陋的毛蟲,可能蛻(tuì)變為一只五色斑斕(lán)的彩蝶#65377;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跡#65377;
——杏林子
這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65377;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她的作品《生命 生命》#65377;
二#65380;初讀文本,理清事例
1.請同學們自由通讀全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想一想作者從哪些事例中感受到生命?
2.讀書時能抓住主要內容真好!文中還有一些好詞值得積累#65377;出示:
騷擾 動彈 掙扎
鼓動 躍動 欲望
茁壯 震撼 糟蹋
3.聽故事,說感受#65377;
好,現在我們再來讀讀這三則故事#65377;教師請三名同學,每個人讀一個故事,其他同學認真聽#65377;(讀后)有感受嗎?會有一點,說說看#65377;(學生自由談感受#65377;)
三#65380;精讀細品,感悟生命
同學們剛剛讀過兩遍課文,就能說出這么多感受,真了不起#65377;但老師覺得這只是你們初步的感受,請同學們靜下心來默讀課文的前4節,細細品味每個事例的細節之處#65380;精彩之處,把能引發你深刻感受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65377;
生匯報,交流感受#65377;
㈠飛蛾求生#65377;
語言點: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解讀:第一層次頑強;第二層次飛蛾求生的欲望強烈;第三層次飛蛾都能如此珍惜生命,我們更要珍惜自己的生命#65377;
1.學生讀,說感受#65377;
2.誰還有不同的感受,再來說一說#65377;(點撥: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飛蛾的求生欲望強烈?)
3.教師點撥:飛蛾竭力掙扎,是為了什么?(活下去)你們知道飛蛾能活多長時間嗎?平均壽命只有9天,只有9天啊!可它卻為了這短暫的9天拼命地掙扎著,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成功,它都沒有放棄#65377;同學們,我們共同來感受飛蛾那強烈而鮮明的生命力#65377;伸出手來,五指用力,握空拳#65377;有一只飛蛾就握在你們手中,它正在拼命地掙扎#65377;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這句話,讀時注意加重這些詞的語氣#65377;
語言點: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解讀:第一層作者愛惜生命;第二層作者尊重生命#65377;
1.課文的第2節,還有哪些語句引發你的感受?
2.學生讀句子,說感受#65377;
3.這句話,誰還有不同的體會?(點撥:同學們,作者為什么要放了飛蛾?他放飛的僅僅是一只飛蛾嗎?)
㈡瓜子生長#65377;
還有哪個句子引發你深刻的感受?
語言點:“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么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65377;”
解讀:第一層生命頑強;第二層生命不可抗拒;第三層生命神奇#65377;
1.學生讀,說感受#65377;
2.誰還有不同的感受?再來說一說#65377;
3.教師點撥: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植物生長需要哪些條件?(自由說)可是,這粒瓜子卻生在磚縫中,這里沒有陽光,沒有泥土,這里根本不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可是它卻能不屈向上,茁壯生長#65377;帶著你對生命的感受,練讀這段話#65377;
自由練讀——指名讀——師生評價——再指名#65377;
㈢心臟跳動#65377;
第三個故事中哪個句子引發你深刻感受?
語言點: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65377;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tà)它#65377;
解讀:作者對生命感到驚喜#65380;自豪#65380;關愛#65380;珍惜#65380;善待#65377;
1.指名讀,說一說你是帶著什么感受讀的?
2.誰還有不同的感受?再來讀一讀#65377;
3.同學們,請你們閉上眼睛,我們也像作者那樣靜聽自己的心跳!(播放心跳的聲音,教師旁白)這鮮活的心跳已經伴隨你10年了,足足3 650個日子,也許你從未注意過它;這強烈的心跳已經存在近9萬小時,500多萬分鐘,可能你從沒關注過它;這活躍的心跳在你的胸膛里已經跳動了約4億次,你又注意過多久呢?現在,聽了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你有什么感受?讓我們帶著自豪#65380;高興之情再讀這句話#65377;
指名讀——自己評——再指名——師范讀——全班齊讀#65377;
語言點: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tà)它#65377;
1.請同學們看最后一句,出示#65377;(可先請學生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65377;)
2.想一想,這句話中的“糟蹋”是什么意思?可以換成什么詞?(浪費#65380;損害……)
3.通過讀課文,你能知道作者會怎樣選擇嗎?還是用這個句子,請你在( )處填上合適的詞表明作者的生命態度#65377;
我(只能)好好地使用它,(不能)白白地糟蹋它#65377;
4.作者是怎樣好好使用自己生命的呢?請同學們聽聽女作家杏林子的故事#65377;(出示杏林子簡介#65377;)
5.感動嗎?說一說你為什么而感動?
6.類似這樣的生命還有當代“保爾”張海迪——她身殘志堅,在輪椅上為他人#65380;為社會謀幸福;海倫#8226;凱勒——她雖然永遠看不到光明,但是她的生命卻在黑暗中綻放光彩;歌手叢飛——沒錢支付醫藥費,卻認養孤兒32人,為社會捐助300多萬元#65377;在他離開人世后捐獻角膜,把光明,把愛的信仰留給了人間#65377;
四#65380;思考生命,自創格言
此刻,相信同學們和作者一樣對生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對生命的意義#65380;生命的價值有了更多的感悟#65377;請大家拿起筆,也像杏林子#65380;張海迪#65380;肖伯納等作家一樣,寫一句關于生命的格言#65377;
1.學生寫#65377;2.交流#65377;
全課小結:帶著對生命的感悟,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65377;
【評析】
這是一節返璞歸真,回歸常態的語文課#65377;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
一#65380;教學環節簡明
本課張老師以名言導入新課,在師生交流名人名言的活動中,以質疑的形式提出了本課的教學主線,即“為什么說生命本身是奇跡”#65377;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是以讀和悟為主,突出對文本語言的理解#65380;積累與運用,建構了簡約#65380;實用的閱讀教學#65377;
教師重視對學生讀書活動的指導,有層次#65380;有計劃地落實“讀正確#65380;讀流利#65380;讀出感情”的要求#65377;舍得在讀書上花費時間,肯于在指導讀書上下大力氣#65377;
二#65380;教學方法有效
教師主要用了質疑問難#65380;情境體驗#65380;讀寫結合三種教學方法#65377;質疑問難提出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在讀#65380;悟#65380;議的活動中體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落實教學的三維目標#65377;在讀書過程中教師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聽心跳聲),感受生命,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體驗對生命的獨特感受,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65377;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入#65380;個性化的解讀#65377;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升華文本的空間,引導學生寫一寫感悟生命的格言,盡管語言稚嫩,卻意味深長#65377;讀書是學生對文本的吸收,是對經驗的構建;寫作是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是學習的收獲#65377;以說名言開始學習活動,以寫名言結束學習活動,首尾連貫#65377;
三#65380;活用課程資源
本課教學體現了教師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65377;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對教材的解讀是準確的#65380;深刻的,教師能夠抓住文本思想內容和語言表達的結合點設計教學,科學地把點放大,層層剝筍,引導學生深入淺出地品讀#65380;感悟#65380;提高#65377;
其次,教師能夠科學地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65377;本課主要有兩處:一是杏林子的名言,二是杏林子的生平主要事跡#65377;這兩個資源都是有益的#65380;必要的,前者為尋找教學主線提供了依據,后者為深化文本,體會“生命是奇跡”推波助瀾#65377;
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本課教學中還有一些問題,尤其是教師對課堂的細節還關注得不夠,有些地方的處理斧鑿的痕跡過重#65377;
【反思】
一#65380;收獲
1.以情激情#65377;
《生命 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悍#65380;情感真摯#65380;飽含哲理的作品#65377;文本要求教師要飽含深情地投入到教學中去#65377;應該說,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是真實的,用動情的朗讀,用真實的人生感受在與學生對話#65377;
在情感的作用下,學生很快進入文本視界,大大提高了閱讀效率#65377;學習進程中,當學生的認知與文本無法融合時,我適時地為學生創設了感人的學習情境,如:聽心跳,激發學生對生命的情感,從而拉近與文本的距離#65377;學生讀書時,我也成了學生的學習伙伴,時而激發學生提問,時而發表見解,時而示范朗讀……無論我從事哪種學習活動,都是真實的,投入的#65377;只有我的真情,學生的情感才容易被激發出來#65377;
2.有效的指導#65377;
本課的指導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朗讀指導,二是如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65377;朗讀指導體現出層次性,即:正確#65380;流利#65380;有感情#65377;這里第三層次是最難達到的#65377;我首先給學生空間,讓其自讀自悟,在些基礎上,創設一定的朗讀情境,豐富學生的體驗,喚醒內心深處的感受,最后在師生互動朗讀中共同提高#65377;
對于難理解的句子,我選準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結合點,做層層剝筍式的訓練#65377;如:對“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句的教學#65377;這里的指導主要體現在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換詞和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65377;還有對文本主題的理解,我巧妙地在此處引入杏林子的故事,有效整合課程資源,深入體會“生命是奇跡”這句話的真正內涵,為升華學生的認知提供必要的幫助#65377;
二#65380;問題
1.對教學細節關注不夠#65377;
在我讀名言,提問題時,有個學生提出“作者為什么用‘一樁’形容生命”?對此問題,我只做簡單說明,可以說是敷衍過去了#65377;課后,我對此做了深刻的反思#65377;這一教學行為折射出我的教學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課堂上,還沒有真正或者說是完全去關注學生的需求,腦中還在想著教案#65377;如果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我就不會因出現預設之外的問題而著急,相反,會為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而高興,因為問題來自學生,哪怕問題很簡單,因為這是學生需要的#65377;
2.課堂調控不夠靈活#65377;
本課教學時間比較緊張,結尾處請學生寫對生命感悟的名言時間已經不夠,我沒能根據情況及時地做出調整,顯出教育機智不靈活#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