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接觸《黑龍江教育》是從這本雜志開始的,而我接觸《黑龍江教育》卻是緣起當時的小學語文版編輯魏永生老師#65377;記得那是1994年10月,魏老師向我約稿,我就寫了一篇《也談在語言環境中教識字》,送了過去便以為沒事了,就等著發表了#65377;誰知過了幾天,魏老師來電話約我過去一趟,只見稿件上附了一頁紙,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見,并要求再用雜志社的稿紙一筆一畫地抄寫下來#65377;以后陸續發表了一些文章,都是這樣#65377;在一次次的接觸中,我逐漸對《黑龍江教育》的這位編輯肅然起敬,這樣嚴謹的工作作風,對作者#65380;讀者這樣的負責任,真的讓我感動了#65377;
這時我開始注意了這本雜志的內容,當時《黑龍江教育》有一個小學語文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系列輔導講座,是針對第一線教師的教學實際安排的#65377;比如,胡殿全老師的與青年教師談怎樣學習和貫徹語文教學大綱問題的《教學之道,以綱為本》,富裕縣范欽老師的《和青年教師談談小學作文教學》等#65377;系列講座涉獵的內容很廣泛,也很實用#65377;有閱讀課文的教學,也有略讀課文的教學;有作文的指導方法,也有作文講評方法等#65377;每期雜志安排一個講座,每個講座都是一位知名教研員來執筆#65377;雖說是面對青年教師的,可對于我這樣剛剛接觸小學語文教學的教研員來說也是雪中送炭#65377;我開始收集《黑龍江教育》的每一期講座,從中學習和研究小學語文各種課型的教學方法#65377;實事求是地說,我能在小學語文教學研究領域腳踏實地地走過來,除了自己的不懈努力之外,最得益于一個人和一本書#65377;這個人是黑龍江省教育學院的秦錫純老師,這本書就是《黑龍江教育》#65377;
和《黑龍江教育》的進一步合作,是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并后,總結名師的教學風格#65377;從1996年到2006年,十年間哈爾濱市小學語文學科總結了五位名師的教學風格,《黑龍江教育》是和我們一起走過來的#65377;
1996年,哈爾濱市總結劉克老師的教學風格,《黑龍江教育》以“素質教育的榜樣——劉克”為欄目,連續三期,進行了專題報道#65377;
1998年,哈爾濱市總結了龐光輝老師的教學風格,《黑龍江教育》以“學科素質教育的榜樣——龐光輝”為欄目,進行了跟蹤報道#65377;
2003年,哈爾濱市總結曹永鳴老師的教學風格,《黑龍江教育》以“素質教育新曲”為欄目進行了連續的報道#65377;
2005年,哈爾濱市總結王傳賢老師的教學風格,《黑龍江教育》以“杏壇人生 名師傳賢”為主題,對復華小學王傳賢老師的成長歷程進行了報道#65377;
2006年,哈爾濱市總結趙家財老師的教學風格,《黑龍江教育》以“尺幅天地 筆墨人生”為欄目,對橋南小學趙家財老師的識字寫字教學進行了專題報道#65377;
哈爾濱市小學語文學科這些名師的成長#65380;成功#65380;成才,離不開《黑龍江教育》的關注#65377;《黑龍江教育》不僅僅為我們總結名師風格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為哈爾濱市的名師成長推波助瀾,《黑龍江教育》的副總編輯魏永生老師還和我們一起聽課,一起研究名師的風格定位#65377;印象最深的是研究王傳賢老師閱讀教學風格的時候,窗外下著瓢潑大雨,大家的心情和這天氣一樣,陰陰的,思路都僵在那兒了#65377;把落腳點放在“實”和“活”上,已經被否定了,風格怎樣定位,朝哪個方向總結,大家一籌莫展#65377;這時魏永生老師提出“書香a拂面”做題目怎么樣,當時我們高興的心情真是難以言表#65377;王傳賢老師濃濃的書卷氣,謙謙學者的風度,用這個詞真是再恰當不過了#65377;現在想起來心里還為魏老師的點睛之筆喝彩#65377;
《黑龍江教育》創刊60周年,其中13年的時間我與《黑龍江教育》同行#65377;13年間,我在《黑龍江教育》上發表的文章#65380;課評#65380;教材輔導加起來也有20多篇#65377;走到今天,我真的感謝《黑龍江教育》給我的幫助#65377;“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黑龍江教育》是哈爾濱市這些名師迅速成長的東風,也是我個人成長的東風#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