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學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為主導,學為主體#65377;教師的主導作用,歸根到底就體現在發展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索#65380;獲取知識#65380;增長才干的能力上,促使學生的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均能獲得正常#65380;健康#65380;和諧的發展#65377;我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嘗試,力圖讓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而不是知識的接受器#65377;下面就以教學“20以內進位加法”為例來談談如何體現這一指導思想#65377;
一#65380;溫舊引新,促進遷移
教師在學生學習新知前,要設法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使他們利用原有的認知結構對新知的學習施以積極影響,為后繼學習的遷移#65380;認知結構的擴展做好鋪墊#65377;故本課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的一組復習題:
算一算:
9+()=10
6+4+2=
7+( )+4=
9+( )+3=
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回憶與掌握“湊十法”有關的知識:十加幾就等于十幾#65377;
皮亞杰認為,適度的認知沖突將會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65377;考慮到小學生思考問題總是習慣于利用自己原來的知識經驗,從原有認知結構中尋找解決新問題的鑰匙,總是想用原有的認知結構去同化新知識,一旦碰壁,便會產生認知上沖突的實際情況,在引入新知階段,我是這樣設計的:
出示一幅活動蘋果圖向學生提問:盒內幾個蘋果,盒外幾個蘋果,一共幾個?怎么列式?盒內10個,如果盒外有4個,那共有幾個?如果盒外有5個呢?接著教師移動盒內的一個蘋果至盒外,提問:現在盒內幾個?盒外幾個?要算共有幾個蘋果,怎樣想又對又快?此時學生依據形成的思維定式,想運用以前的老方法,但很快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是很通暢,一時陷于矛盾之中#65377;設計這樣一種生動情境,激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65377;
二#65380;動手操作,強化感知
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知識的源泉,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知發展的直接源泉#65377;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啟發點撥,引導學生動手#65380;動腦#65380;動口,通過生動的實踐活動,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65377;
1.把操作和思維結合起來#65377;
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65380;教學目標要求#65380;學生的知識水平,創設讓學生動手#65380;動腦#65380;動口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用眼去觀察,動手去擺弄,動腦去思考,邊操作邊表達,了解知識的來源與發展,體驗結論獲取的方法與過程,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65377;在教學“20以內進位加法”的過程中,當學生產生了“9個蘋果加4個蘋果等于多少個蘋果,怎樣想又對又快”的認知沖突后,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回憶復習題中“9加1再加幾等于十幾”,9加4要想算得又對又快,可不可以也從哪兒找個“1”?那蘋果圖可以怎么來擺?請一個學生上來擺一擺,讓學生說說擺的過程以及為什么要把“1”移到“9”這一邊#65377;通過教師的循循誘導,使學生初步感知了“湊十”和怎樣“湊十”#65377;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學會有理有據地進行思維,從被動接受到動手主動創造,情緒高,興趣濃,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主性#65377;
2.指導學生自主建構數學認知結構#65377;
讓學生觀察#65380;分析#65380;比較“湊十”過程:為什么都要“湊十”?而“4”卻有不同的分法?學生通過自主討論,認識到分解“4”的目的是為了“湊十”,把“4”分成“幾和幾”要由另一個數怎樣“湊十”來決定#65377;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湊十”的一種方法:看大數,拆小數;先湊十,再加幾#65377;這樣討論比較的學習過程真正做到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及認知能力,逐步提高和發展抽象概括能力#65377;最后,讓學生默想“湊十”過程,這時在頭腦里呈現出原來的操作情境,這就利用表象使具體形象的知識“內化”為兒童頭腦里的智力活動#65377;把知識的獲得與思維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完成“量變”到“質變”的數學思維活動過程,就能構造出和諧完美的數學能力結構#65377;
三#65380;優化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和階梯,是教師接收信息,反饋調整教學的重要環節#65377;練習的設計體現了教師對教材理解深度和駕馭知識的能力,要使練習達到精練高效,必須“巧練”#65377;我在組織學生練習活動時一般考慮以下三點:一是研究課本中本節教學內容相配套的習題的設計意圖,形式上加以變化,使學生在練習活動中保持“興趣”#65377;二是為了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練習題的難度逐步提高,使學生在做題時都得動腦筋想一想#65377;三是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適當設計一些趣味性的練習#65377;此外在精選習題之后,要編制練習的程序,使學生在有層次的練習中,逐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65377;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市姜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