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者 王惠敏
評析者 佟曼莉
(本文選自教科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認識生字,理解“抽噎”#65380;“清澈”#65380;“安居樂業”的意思#65377;
2.正確#65380;流利#65380;有感情地朗讀課文#65377;
3.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地球的生態環境已被嚴重破壞,要增強環保意識#65377;
教學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所表達的中心#65377;
教學難點:理解“鳥兒是人類生存的保證”及“相信人類會給我們一個綠色的家”的含義#65377;
教學流程:
一#65380;激趣導入,讀題質疑
1.談話導入#65377;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能說說你對家的感受嗎?(學生暢所欲言)我們的家溫暖#65380;安穩,為我們遮風擋雨,我們感覺特幸福#65377;可是大家知道嗎?我們今天要認識課文中的主人公卻為了家而煩心苦惱#65377;它的家發生了什么事?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65377;(板書課題#65377;)
2.讀題質疑#65377;
請大家齊讀課題,說一說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65377;)
【評析】從課文入手,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知不覺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了課文中,引發了學生對求知的渴望#65377;
二#65380;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65380;讀通順,讀出自己的感受#65377;
2.在讀的過程中,圈畫出生字,并把帶有生字的相關語句多讀幾遍#65377;
3.說說你讀了課文后的感受#65377;通過讀課文,你了解了什么內容?(學生交流初讀課文后的感受,然后匯報讀懂的內容#65377;教師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65377;)
【評析】這樣設計,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65377;引導學生整體感悟課文,培養學生的閱讀#65380;理解和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認識生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65377;
三#65380;精讀體會,感悟語言
1.再讀課文,深化理解#65377;
⑴同學們,再默讀課文,提出自己還弄不懂的問題#65377;(學生默讀后提問#65377;)
⑵選擇你最想探究的問題研究探討,試著從文中尋求答案#65377;(學生默讀#65380;思考,可一人研究,也可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巡視,并參與討論#65377;)
⑶提出多數同學在研討的問題:“小烏鴉為什么傷心地哭了?它還能夠有個滿眼綠色的家嗎?”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說說你對這些問題的理解#65377;(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所讀懂的內容#65377;)
2.感悟語言,指導朗讀#65377;
⑴課文以童話的形式講述了小烏鴉為失去家園而苦惱的故事#65377;通過小烏鴉的自述,我們了解到它的家曾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而現在卻是“到處光禿禿”,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65377;你從哪些詞句能感受出小烏鴉的悲痛心情?請畫出有關語句,再讀一讀,并結合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65377;(學生理解“抽噎”#65380;“沉重”#65380;“清澈”等詞語的意思,并借助對詞語的理解借機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65377;)
⑵教師在教學中嘗試讓學生自由選讀#65380;分角色朗讀#65380;創設環境表演等,讓學生在反復朗讀和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65377;
【評析】本環節教師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讓學生在自主和諧的氛圍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做到有所感悟和思考#65377;
四#65380;交流總結,深化主題
1.交流討論#65377;
聽到小烏鴉“我想有個綠色的家”的呼吁,你們想到了什么?你們準備怎樣解決小烏鴉的苦惱?(學生交流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65377;)
師:是的,我們的心情也和小烏鴉一樣,十分沉重#65377;如果人類再繼續破壞大自然,今天是小烏鴉沒有棲身之處,明天就可能是我們無家可歸了#65377;相信大家都想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吧!那好,現在就讓我們行動起來,拿起手中的彩筆,為荒山穿上綠色的衣服,為小鳥,更為我們自己描繪一個美好的家園吧!(同學們紛紛來到黑板前用彩筆“栽”上樹,“種”上花……)
【評析】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運用獨特的方法,在談論#65380;思考#65380;感悟中解決問題#65377;通過學生的有感而發,使理解與表達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并從行動中體驗保護環境的成就感#65377;
2.總結談話#65377;
小烏鴉的苦惱是現代社會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保問題#65377;鳥兒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它們,還鳥兒一個安定的綠色的生活環境,這樣鳥類會高興,我們更自豪,地球媽媽也一定會綻放笑容的#65377;
五#65380;拓展延伸,語文實踐
對樹木的亂砍濫伐,已使地球上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65377;設想一下,再這樣下去,人類將面臨怎樣的處境?
收集一些人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資料,讀給大家聽聽,并談談自己的看法#65377;
【評析】本環節創設了拓展延伸,激發想像的主觀性思維空間,在學生自主想像#65380;組織語言#65380;表達思想過程中,學生的生活實踐與生活積累被自然地調動起來,主動地參與了認知的重建#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