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列車往返青藏高原,一聲鳴笛,實現(xiàn)了幾代人的希望和夢想,世界屋脊騰起了巨龍,它再次證實中國人敢于迎接挑戰(zhàn)!
青藏鐵路通車后,我這個曾在雪域高原工作過的測繪兵激動不已!仿佛又回到了軍營,回憶起七十年代初,“世界屋脊”曾迎接過我們這些在地球之巔丈量大地的人。
青藏高原,藏語稱之“羌塘”,是北方高地的意思。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其中主峰在6000米以上,一年中約有大半年時間冰雪封凍,而我們的測區(qū)遍布冰河、懸崖、達坂、沼澤,人煙稀少,有的屬“無人區(qū)”,同時也是我國版圖中的“空白區(qū)”,工作環(huán)境惡劣,條件艱苦。我部那年就在這一帶執(zhí)行測繪任務,隊部駐扎在改則,一支小公隊在文部。
文部位于岡底斯山北部山腳,山脈起伏連綿,抬頭望去,一座座晶瑩的山峰高高隆起,其中一座僅次于珠穆朗瑪峰、希夏邦馬峰之外,金字塔般的雪峰傲然挺立在群山之首,那就是冷布崗日峰,山高7095米,是岡底斯山的主峰,它終年不化積雪,亭亭玉立,景致迷人。它一年四季,瞬息萬變,壯麗多姿,無時不給人一種神奇而偉大的印象。這幾座7000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抬起了青藏高原,撐起了世界屋脊,給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瑪峰增添了雄姿,增添了神奇的色彩,也給世界登山、旅游愛好者增添了無窮的魅力。但這些高山還有它的另一面,那就是高原空氣稀薄,高山缺氧,這里被稱之為“生命禁區(qū)”,凡到過青藏高原的 都知道,在那里爬山,登三五步就得停下來喘氣,休息一會,否則就會昏倒,蠻登就等于死亡。青藏高原,她能給你帶來神奇和美麗,能在瞬間將你吞噬。另外,這里紫外線強烈,初上高原臉都會被燒傷、蛻皮、變色,不管你是誰,不管你有多么英俊的臉,只要被強紫外線“親吻”過,就慘不忍睹,而人人不會幸免這一關(guān)。雪地登山,到處一片皚皚白雪,要配戴雪鏡,否則就會患上雪盲,患上雪盲癥就像針扎眼球一樣刺痛,一痛就是半個月,乃至更長時間。要去“無人區(qū)”,物資器材全靠牦牛馱運,要上測繪點,就得像登山運動員那樣探險步行。“無人區(qū)”一年四季吃不上青菜,山上常年見不到“綠”。初到高原,頭像爆炸一樣,白天吃不好飯,夜晚睡不著覺,神志一陣清醒,一陣模糊。就連穿條褲子也要好幾分鐘,喘好幾口氣才行。這都是空氣稀薄,高原缺氧的原故。記得有一次,為了改善生活,分隊剛弄到一只肥羊,戰(zhàn)士小王和小張?zhí)е鴾蕚湎碌轿牟亢盟逑锤蓛艉笤俜祷刈鲲垺?粗芙暮疀]有想到下了二個多小時還沒有見到湖邊,當他們又把沒有洗的羊順著坡路抬回來時,又上了二個小時。天快黑了,他倆實在抬不動了,看著快到的帳篷營地,卻總是走不到。為了人身安全,只好把肥羊扔了。天逐漸黑了,他們又用了一個多小時,才和接應的同志艱難地爬回營地。事后我們才知道,這是高原的“海市蜃樓”現(xiàn)象。這就是我們的測區(qū),這就是高原給我們戰(zhàn)士的見面“禮”。在這種艱苦的環(huán)境下,為了祖國的戰(zhàn)圖,為了喜瑪拉雅山、岡底斯山的精確高程和坐標位置,我們的測繪兵(藏民稱我們?yōu)槊飨臏y繪兵)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心中只有祖國,懂得軍裝就是責任。一名從大學畢業(yè)的本科生小孫,他帶一個測繪組,要去一座海拔6300米的高山執(zhí)行一項觀測任務。七名戰(zhàn)士加上藏語翻譯、民工一行十人,在6000米處安營扎寨,并幾次登頂,由于氣侯千變?nèi)f化,風雪交加,任務始終沒有拿下來。當時小孫急的直想哭,時間一天天過去,十天了,任務還是沒有完成,戰(zhàn)士在那高的雪山快堅持不住了。怎么辦?我當時是中隊政治指導員,雖然沒有直接負責業(yè)務,但我想戰(zhàn)士在雪山上已有十多天了,他們?nèi)淌艿睦щy是可想而知的。于是,我決定自己帶三名戰(zhàn)士、配合牦牛馬匹,備好食品前往支援。幾天步行,到達分隊駐地,戰(zhàn)士見到了我們支援組,個個都流出了熱淚。雪山上的戰(zhàn)士確實辛苦。同時,因任務沒有拿下來,情緒也有點低落。有的戰(zhàn)士還有高山反應,但他們沒有一個叫苦的。我非常感謝,感激前方這些無私的戰(zhàn)士。是啊!我們的戰(zhàn)士,為了國家利益,為了國防測繪,他們付出了無限的忠誠。
在雪山上,在帳篷里,同志們圍了過來,我開了一個短會,把情況一了解,原因分析出來了。任務沒有拿下的主要原因除天氣外,就是一個直徑幾十公里外的方向點上,目標位 置背靠大山,其背景光線差,儀器看不清,目標隱隱約約,觀測始終達不到技術(shù)要求,怎么辦?我當即決定:一是分隊休整二天,把帶來好吃的水 果罐頭一人一份,改善一下伙食;二是用旗語通知后方,(一種測旗像海軍軍艦上的信號員那樣,用旗子擺出規(guī)定的姿式,用旗語告知對方)派一小分隊帶上幾十米白布做成大床單,放到看不清目標背后襯托著,作為我點觀測背景。登頂這一天,我們一大早就出發(fā)了。三個多小時后,我們登上了山頂,到頂后,圍繞覘標,架好儀器,抓住天氣,馬不停蹄。并吩咐組長打下手,我親自觀測。雖然目標大背景一片黑山,但目標小背景幾十米白布起了作用。這個“土辦法”還真靈,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成果拿下來了,戰(zhàn)士高興了,分隊可以收工了。正準備下山,天有不測風云,在這茫茫高原是屢見不鮮的。一會兒,風雪夾著冰暴襲了過來,風雪把我們困在山上。我想,同志們已經(jīng)把任務攻下來了,高興的心情是能夠頂住暴風雪的。不出所料,戰(zhàn)士個個精神抖擻,互相關(guān)心,都圍在我的周圍。組長死死地抱住儀器,戰(zhàn)士們緊緊地護著我,部隊是一個大家庭,像親兄弟一樣。戰(zhàn)士小張朗讀著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詩句;戰(zhàn)士小馬講著《愚公移山》,大家齊頌:“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那時的政治空氣就是這樣,用毛主席語錄鼓舞士氣是真實的,用毛主席詩詞作為鼓舞口號,激勵大家迎戰(zhàn)風雪。那天晚上,我們在6300米雪山上,同志們擠在鴨絨袋里,在一個避風的雪巖下擠坐著,堅持到第二天。天亮了,雪停了,我們從雪地上爬起來,互相拉著,經(jīng)過“老鷹嘴”,抓住尼龍繩,攀過陡山巖,滑過分化石,小分隊安全返回大本營。那年,這一事跡被《解放軍報》記者以《雪山紅旗》為題進行了報道,高度贊揚了小分隊奮戰(zhàn)高原風雪,勇敢地拿下測繪成果的事跡,我本人也被部隊榮記三等功。
多年的國防測繪,上高原,迎風雪,過冰川,攀雪峰,毛澤東思想和“紅軍精神”確實在軍旅生涯中,起到了巨大的“精神導航”作用。“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 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這是當時戰(zhàn)士的口號,也是他們的心聲!高原測繪,歷程艱辛,我們經(jīng)歷了一段非凡的挑戰(zhàn)與體驗。測繪兵就是這樣,為了繪出祖國的一草一木,測出祖國的每寸疆土,雖然十分艱苦,但那段特殊的測繪經(jīng)歷將伴我一生!高原測繪,“屋脊“體驗,永遠是我記憶中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