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不喜歡心痛,但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心痛的時刻,然后,部分人才有了心痛的回憶。心到痛時,你就會知道,凡夫俗子的情感是那樣的脆弱;痛到深處,你就會明白,導致自己受傷或失敗的癥結所在。
如今,當痛苦突然來襲,很多人學會了化險為夷。或找密友傾吐心事,待聽者眼淚潸然,自己便會好受許多;或去酒吧一醉方休,待酒醒之后,便忘掉了舉杯前那不堪的傷害;或獨處空房做個“食物暴君”,待各樣的零食塞滿了腸胃,頑固的郁氣自然就被擠出了心懷。但是,面對心痛,也有很多人顯得措手不及。要么尋來索命之繩,懸梁自盡、一了百了,要么抽拔傷心之絲,作繭自縛、抱恨終身;要么自掘意志之堤,看破凡世、步入空門。
每個人的心究竟會在何時受創,實在難于預測。所以,學會抵御心痛的突襲,成了健康生活的必備甲胄。喜歡完全忘掉內心痛苦的人,他的人生到最后難免顯得“所剩無幾”;喜歡完全記住痛苦的人,他的旅途難免載滿“凄風苦雨”。忘記心里過多的痛,坎坷路上,你才能輕裝前行;為心存儲一點痛,麻木之時,你才能保持清醒。
心中的痛,需要驅留適度。“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越王勾踐日日舔嘗的那枚苦膽,就是他為自己的心存儲的痛,而那些獻給吳王夫差的金銀珠寶、美女江山,就是他忘記的過多的痛。
心中有痛,需要痛定思痛。如果一個人心痛了,一定要想辦法去消除這些痛,這個消除心痛的過程就是你不懈奮斗、實現夙愿的人生歷程。你在心里存儲了一點痛,你就給自己擺出了一條拼搏的理由;你在心里存儲了一點痛,你就給自己傾注了一腔“噴”發的動力。
前幾天,一位好友打來電話,要我分享他考研成功的喜悅。我突然間很羨慕他,自然地問及他成功的秘訣。結果,我意外地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他在讀小學的時候,偷偷喜歡上了一個女孩,那時,女孩已經是1.65米的個頭,而他只有1.45米。上課的時候,他坐在第一排,而那位女孩坐在最后一排。他為了引起女孩的注意,拼命地學習。每天早讀,他都盡量吼出最大的聲音;老師提問,他都力爭第一個站起來回答。后來,他和女孩考進了同一所中學,欣喜之際,他寫信向女孩表白。女孩沒看上幾個字便將信丟進了垃圾桶,然后用潦草的字跡回了一張字條給他:等你長到1.8米再說吧!雖然他想了很多辦法,但是至今他的個頭也沒能長到1.8米,于是,這件事也就成了他心里難以愈合的創痛。在他看來,自己有點兒殘疾。
走進大學后,小個頭更是讓他痛心。當別的男生挽著女友漫步于校園幽徑的時候,他只好背上書包去教室上自習。很多次,他幾乎想放棄自己,做一個逍遙自在的“混混學生”。但是,想到那個女孩的輕視,他又強迫自己必須堅持到底。他想,就是個子矮一點,也要在她面前傲然挺立。而今,他順利考取了公費研究生……
人們喜歡香濃的咖啡,因為它苦澀,卻能夠讓你興奮。人們需要心痛的記憶,因為它凄惻,卻能夠讓你清醒。為心存儲一點痛吧,別在志得意滿的境遇里迷失了自己。
選自《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