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以來,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過剩問題得到極大關注。各類數據均表明銀行體系存在整體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但實際上,流動性過剩問題主要存在于國有商業銀行中,股份制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反而存在流動性不足和流動性風險隱患較大的問題。深入分析流動性問題,對于商業銀行自身的流動性風險管理,以及銀行主管部門的政策制定和執行,均有著重要的意義。
銀行體系的整體流動性過剩現象
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過剩主要表現為總體存貸差逐漸擴大、存貸比持續下降、超額準備金居高不下等現象。同時,由于銀行資金充裕,大量投向貨幣市場,也會導致貨幣市場利率走低,加大央行的操作成本和支付成本,降低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等問題。
從金融機構2005~2006年資金來源、運用變化情況看,確實印證了銀行體系流動性較充足的問題(表1)。首先,金融機構存貸款均以較高速度增長,高于經濟整體增長速度。其次,金融機構存款的增長幅度明顯大于貸款增幅。2006年1~8月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的平均余額已達到32萬億元,比上年增加了4萬億元,平均增幅達到15%,存款在全部資金來源中的比例比上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而同期,貸款僅增加2.2萬億元,增幅僅為11%,貸款在資金運用中的比例比上年下降了1個百分點。再次,由于貸款增長難以完全消化存款增長帶來的資金,金融機構大量資金投向票據和債券,使得有價證券及投資增長較多,比上年增長了17%,在資金運用中的占比增加1個百分點。
國有商業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問題對比分析
國有商業銀行資金來源增長明顯高于股份制商業銀行
以2006年前8個月和2005年平均增長情況進行對比來看,國有商業銀行資金來源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資金來源平均增幅為15%(表2),其中,各項存款平均增幅為13%,新增存款占全部新增資金來源的74%。而股份制銀行同期資金來源平均增幅僅為6%(表3),其中各項存款的平均增幅僅為4%。不僅遠遠低于國有商業銀行的存款增長速度,也低于整體經濟發展速度。

除存款大幅增長外,由于改制注資、上市等原因,國有商業銀行資本也快速增加,所有者權益比上年增長二千多億元,增幅達到27%,在整體資金來源新增中占比達到8%。相比之下,股份制銀行除存款外,主要依靠發行次級債券、中長期金融債券獲得了部分資金來源,增幅雖然較高達到33%,但實際增加的資金金額十分有限,平均僅為150億元左右。而資本增長主要來源于利潤轉增,沒有明顯增加。
國有商業銀行貸款投放明顯低于存款增長,股份制商業銀行存貸款增長基本匹配
相對于存款高速增長,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增長幅度明顯較低。2006年前8個月與2005年相比,貸款平均增長約8979億元(表4),增幅約為8%。與同期存款新增2.1萬億元、增幅13%相比,新增貸款比存款少1.2萬億元,增幅低5個百分點。流動性過剩問題確實較明顯。
而股份制商業銀行同期各項貸款新增1242億元,增幅僅5%左右。雖然股份制商業銀行貸款增幅還要低于國有商業銀行,但由于同期存款增幅僅為4%,新增存貸款基本匹配,新增存款僅比貸款多89億元左右,并不存在資金來源過多,運用途徑匱乏的問題。
此外,2006年前8個月,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均出現投資大幅增長情況。國有商業銀行投資新增超過1.6萬億元,增幅達到31%,遠高于貸款新增額和增幅;同期,股份制商業銀行債券投資平均新增947億元,增幅達到15%,在扣除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被動增持央行定向票據的影響因素后,投資增幅仍然十分可觀,遠高于其他業務的增長幅度。
如果國有商業銀行投資大幅增長,可以理解為主要因資金過剩,剩余資金被迫流向債券和貨幣市場,那么對于股份制商業銀行來說,在資金來源增長較緩、甚至略顯不足情況下投資的大幅增長,只能理解為2006年以來債券市場的整體向好,投資機會增多帶來的影響。
存貸比例國有商業銀行持續降低,股份制商業銀行起伏不定
由于存款增長大于貸款增長,自2005年以來,國有商業銀行存貸比例(各項貸款與各項存款比例,其中各項貸款統計中含票據融資金額,下同)持續降低,已從2005年1月末接近70%的存貸比降低到今年8月末62%左右,降低約8個百分點(圖1)。

而股份制商業銀行存貸比例則呈現不規則的起伏狀態。2005年1~12月份,股份制商業銀行各月末存貸比例平均值為76%,2006年1~8月份各月末存貸比例平均值為77%,存貸比例比2005年還升高1個百分點,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股份制商業銀行不僅未出現流動性過剩問題,反而呈現流動性略緊趨勢。
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隱患
對于股份制銀行來說,不僅不存在流動性過剩問題,反而存在流動性不足的隱患。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資金來源不足問題有所顯現
近幾年來,股份制商業銀行一直保持較高增長速度。2004~2005年存款年平均增長率為23%,貸款年均增長率20%,均高于國有商業銀行9個百分點左右(表5)。但進入2006年以來,業務增長速度明顯放緩,雖然四季度各銀行業務還會有所增長,但股份制銀行業務增長幅度低于往年基本已成定局。

股份制商業銀行業務增長趨勢放緩,一方面是由于經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部分股份制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制約了資產業務繼續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存款業務增長較緩則主要由于競爭加劇所致。
反觀國有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一直保持較穩定的增長,今年前8個月的業務增長水平已經達到去年全年水平,2006年業務增幅勢必明顯超過2004~2005年水平。由此可見,國有商業銀行的一系列內部機制改革、注資和公開上市有力地促進了業務發展。而國有商業銀行競爭能力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給股份制商業銀行帶來了很大的競爭壓力。
存款增長穩定性不足,增加流動性風險
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股份制商業銀行存款增長不夠穩定。在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的20個月當中,國有商業銀行僅在2006年7月出現當月存款負增長(圖2),且負增長額較小。而同期股份制商業銀行有7個月出現當月存款負增長,且有3個月存款負增長金額較大。
由于目前我國貸款資產轉讓市場尚未完全成熟,貸款資產的流動性較差。一旦存款出現較大幅度減少,貸款等資產又無法及時轉讓出售,勢必要求銀行通過資金市場補足頭寸。如果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能保證存款穩定增長,則難免過度或過于頻繁地依靠融入短期資金頭寸,增加整體流動性風險。
中長期貸款增加明顯,穩定儲蓄資金來源不足
2006年,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長期貸款繼續快速增加,2006年1~8月比2005平均增加1143億元,平均增幅達到14%,新增中長期貸款占資產投放全部新增額的比例高達54%(表6)。相比之下,國有商業銀行雖然中長期貸款也增加明顯,但在平均增幅和占資產投放比例方面,均明顯低于股份制商業銀行。
由于歷史原因,國有商業銀行中長期貸款規模較大,但其沉淀率較高、較穩定的儲蓄存款規模也較大,中長期貸款占儲蓄存款的比例僅為61%左右(表7)。而股份制商業銀行受網點數量和布局限制,儲蓄存款較少,因而該比例遠高于國有商業銀行。由于2006年中長期貸款快速增長,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長期貸款與儲蓄存款的比例比2005年提高了2.2個百分點,達到137%。快速增長的中長期貸款缺乏穩定資金支撐,也加大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隱患。
綜上,目前我國銀行體系雖然呈現整體流動性過剩的現象,但具體到不同銀行,流動性問題并不完全一致。由于發展歷史、體制和金融環境原因,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業務分別體現了很強的一致性。在流動性問題上,國有商業銀行普遍體現為流動性過剩,而股份制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則不同程度地顯示出流動性不足和隱患較大的問題。
深入分析流動性問題對于商業銀行自身和監管機構都有重要的意義。對于股份制商業銀行來說,不能因為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過剩、市場資金充裕而放松對自身流動性風險的管理。對貨幣政策制定部門和銀行監管機構來說,則需要對流動性問題進行更深入、全面地梳理和分析。如果僅僅因為銀行體系總體流動性存在過剩,而采取一刀切式壓縮政策,未必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可能誘發部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給銀行體系帶來一定沖擊和問題。
(作者單位:中國民生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