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軍,在建設創新型國家背景下,推進學科綜合化發展,建立矩陣式學科組織結構,統籌實施人才、基地、項目戰略,圍繞國家區域發展目標凝練創新方向,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創新產學研有機結合模式,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快速發展的戰略選擇.
關鍵詞:農業高校;自主創新;科技工作;發展戰略
中田分類號:S-Ol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l009-9107(2006)04-OL02-03
一、引 言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必須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努力將我國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國家。這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思想上、理念上、戰略上又一次重大突破,是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進一步提升。
國外創新型國家發展的歷程表明,高校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創新型國家建設又促進著高等教育的大發展、大變革。農業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軍,是農業科技與農業教育的重要接合點,如何抓住機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重要課題。
二、農業高校科技發展的戰略思考
(一)走綜合化發展之路,營造增強自主創新的學科環境
我國正處在一個歷史的變革時期,學科不斷分化又不斷綜合,解決重大的科學問題和關鍵的技術問題需要多學科的交叉融合,跨門類科學與技術整合化、學科交叉融合已經成為一個大的趨勢。就農業科學而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發展,從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上加速了傳統農業科學及其基礎學科的改造、升級,從整體水平、學科結構及應用領域把農業科學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同時,其它眾多門類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技術科學與經濟科學也不斷向農業科學滲透,從而形成許多新的學科交叉點和生長點。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光電技術、遙感技術等多種信息技術將不斷應用到農業生產各個領域,農業產業也將向食品、生物化工、醫藥、能源等多種生產方向拓展。
農業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態勢預示著農業高校必須走綜合化發展之路。我國的農業高校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院系調整形成的專門學院,學科相對單一,結構不盡合理,傳統學科缺乏其他學科的支撐和改造,已難以適應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增長緩慢,這種專業化的學科體系已成為學校發展的掣肘因素。在新的態勢下,農業高校應將學科綜合化發展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措施,依托現有的學科基礎和積累,突出特色優勢,在加強傳統農業學科和生命科學發展的同時,積極發展一批與之相關的基礎性學科、工程學科、信息學科、管理學科和人文學科,不斷地用現代工程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和管理科學改造、提升傳統農業學科,用農業科學自身的進步豐富和發展其它相關學科,形成主干學科與支撐學科、應用學科與基礎學科、傳統學科與新興學科協調發展、相互支撐的綜合體系,在保持學科特色和向縱深發展的同時,逐步實現由農科大學向多科大學,多科型大學向綜合性大學的轉變,為增強自主創新提供綜合化的學科環境。
(二)建立矩陣式學科組織結構,創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制度環境
目前我國農業高校基本上實行的是縱向學科組織形式.這種組織方式雖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也形成了學院之間的學術壁壘,限制了學科的自由融合和交叉滲透。建立矩陣式學科組織結構,有利于消除各種不必要的行政壁壘,克服院系管理模式的弊端,促進學科隊伍的匯聚和學科資源的有效配置。一是以學科帶頭人為首席專家,組建跨學院的學術機構(研究所、研究中心等),使其成為學科組織結構的基本單元,成為學術交流、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成為催生新興學科誕生的孵化器;二是建立一批開放、共享的學科研究平臺和產學研三位一體的試驗基地,為學科發展提供條件保障;三是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可成立相對獨立的科學研究院,對分布于學校整個空間的學科基本單元進行有機整合,使學校學科組織結構顯現出一種更加靈活,更加高效的狀態;四是以靈活的組織管理方式,加強與國內外重點高校、科研單位的戰略合作,充分利用國內外高層次智力資源,提升本校的自主創新水平。
(三)統籌實施人才、基地、項目戰略,構建自主創新的支撐體系
人才、基地、項目是支撐自主創新的三大要素,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應該將人才隊伍建設、科研基地建設、科研任務爭取作為戰略基點,統籌安排。農業高校長期受行業因素限制,現有人才隊伍的整體水平與同級別的綜合性大學、理工大學相比還有一定的弱勢,在引進人才上更缺乏優勢。因此在人才隊伍建設上應有靈活的機制和更為優越的政策。以用好現有人才為根本,從制度上營造有利于優秀中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在事業的發展中培養人才,瞄準學科前沿,大膽選送一批中青年骨干人才到國外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師從一流導師進修學習;在人才引進上宜充分與學科建設、科技創新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不跟風,不攀比,重實效。
科研基地建設是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構建高校科技創新體系的基礎,直接關系到學科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的規模與水平。“十一五”期間,國家將把科研基地建設作為創新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并優先支持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科研基地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任務。我國的實驗室體系是基礎性研究、應用基礎性研究大平臺,其頂層為國家實驗室,中層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底層為省部級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體系是高技術創新及產業化大平臺,頂層為國家工程中心,中層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底層為省部級工程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另外國家和省部級野外臺站也是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將建設一批區域性農業研究中心和農業試驗站。農業高校應借此機遇,不斷強化科研基地建設,并以科研基地為節點,爭取切人到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乃至國家創新體系之中。
科研項目既是科技創新的動力,又是科技創新的資金來源,是國家目標、社會目標在學校層面上的體現。實踐證明,一個大的科研項目,能夠很好的聚集人才,推動學科發展,提高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中央將把農業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提高農業科技在國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這無疑對農業高校科技發展又是一次良好的機遇。
(四)圍繞國家區域發展目標凝練研究方向,培植自主創新的優勢生長點
農業發展具有區域性,因此農業高校也具有較強的區域性特征,在確立創新方向上既要瞄準國家目標,又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要求,同時更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學科積累和創新基礎。從《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對未來15年我國科技發展的總體部署看,農業高校有眾多切人點。譬如在能源、水資源、環境保護技術和生物技術等這些國家戰略重點領域,與農業高校學科發展有許多共振之處。《規劃綱要》重點安排的68項優先主題,有20多個主題與農業高校相關。因此,應認真分析國家的戰略需求、區域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找準切入點、共振點和突破口。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旱區農業研究方面具有較強優勢,就應以旱區農業發展的重大共性問題和關鍵技術為主要切入點,以推進旱區農業結構優化、增加產量、改進品質、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保護生態環境為主要目標,進行創新方向的凝練和提升。
(五)加強國際科技合作,積極利用海外科技資源提升自主創新水平
近年來,科技全球化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形式,科技創新資源正在全球范圍內有效整合和配置,我國在國際科技合作上已經從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動利用全球科技資源轉變。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大多為學科前沿與國際熱點問題,有利于把自主創新方向推向前沿領域。生態環境、旱區農業、生物技術等都是當前國際合作研究的熱點,一些農業高校在這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礎和合作優勢。據了解,很多國際機構有各種各樣的基金和經費申請渠道,一些大的公司、一些企業提供經費支持的項目也很多。歐盟有許多項目是面向中國設立的,這些項目的資助力度也很大。農業高校完全有機會拓展國際合作研究空間,爭取國際科技資源。
(六)加強產學研緊密結合,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的轉移與推廣
農業高校產學研結合有兩個結合圈,一個是與企業的結合圈,另一個是與區域農業產業的結合圈,在后一個結合圈中,農業高校通過技術推廣活動直接進入農業生產之中。
《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突破口,使科技創新真正進入經濟發展的大循環中。目前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還很弱,3/4的大中型企業沒有研發機構。大中型企業要進入國家技術創新體系,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必然尋求與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的合作,這對農業高校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農業高校將會在與企業科技合作中不斷實現自身的創新價值和既得利益,同時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模式是多種多樣的,高校可以成立知識產權與技術轉移中心,將自主創新成果快速轉移到企業中,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高校科技人員可以直接進入企業,引領、幫助企業研發機構提升自主創新水平;高校可以與企業建立相對緊密的戰略合作聯盟,學校作為企業的研發基地,企業作為學校的中試車間和成果轉化基地等等。高校與企業的有機結合,能夠將企業納入大學科技創新體系之中,也能使高校進入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之列。
農業高校產學研結合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就是建立以大學為依托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農業高校根據生態區域和產業發展直接在農村建立示范基地或者專家大院,為區域農業生產發展進行技術示范、農民培訓和信息服務,實現高校與農村、專家與農民,技術與生產的有效對接,使大學的科技成果很快進村入戶。這種模式以高校為主體,但又是一個開放系統,可以吸納地方政府、農業企業、農村協會參加,同時能夠與我國原有的行政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銜接,共同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繁榮。
三、結 語
1.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高校承載著艱巨的歷史使命。農業高校科技發展面臨著一系列共性問題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
2.實施學科綜合化戰略、矩陣體制戰略、人才基地項目三位一體戰略、國家區域目標戰略、國際合作戰略、產學研結合戰略,是新形勢下農業高校促進科技發展的重要舉措。
3.在建設創新型國家背景下,農業高校科技如何發展,是一個需要長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課題,本文只是一家之盲,旨在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