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教學、科研等高校信息用戶的信息素質與技能現狀的分析及對數字圖書館含義、特征、功能的闡述,指出在數字圖書館環境下,高校對教學、科研人員進行信息素質教育已經刻不容緩。提出教學、科研等高校信息用戶高效利用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需增加數字化信息意識,掌握獲取數字化信息的技能,以及分層次的連續性的信息素質教育等。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信息用戶;信息素養;信息能力;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25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06)04--0137--04
一、高校信息用戶的信息素質與技能現狀
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時代每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信息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知識創新活動的要求。不論何種專業人才,都應具備良好的信息素質,否則將成為信息時代的新文盲。
現階段,在知識創新過程中,教學、科研用戶的信息素質不容樂觀,亟待提高。近年來,筆者在從事科研信息服務的過程中,常常會碰到這樣一些用戶,在檢索科研信息時,不能準確表達其信息需求,不知分類號為何物,不會利用分類排架查找所需的文獻,也不能正確擬出關鍵詞或主題詞。由于用戶缺乏基本的檢索知識,影響了檢索效率,在文獻檢索過程中常常是事倍功半。教學、科研人員平常難得有機會接受信息利用的專門教育與培訓,對網絡信息資源的選擇和評價缺乏專業人員的指導,對網絡信息檢索工具缺乏了解,更談不上熟練使用。相當一部分信息用戶對網絡知識了解甚少,部分教學、科研人員對上網瀏覽還比較陌生,缺乏網絡檢索能力,一些年紀較大的教學、科研人員電腦的使用也不夠熟練。此外,由于高校對用戶信息素質培養重視不夠,用戶教育工作還沒有制度化和規范化,還沒有成為高校圖書館的一項常規性的工作,沒有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僅有的用戶教育也還處在較低的水平上。有針對性的、多層次的、高水平用戶信息教育還未開展,致使用戶的信息檢索利用能力不強,信息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圖書館已從傳統圖書館發展到數字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己成為信息用戶獲取信息與知識的主要渠道。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要求教學、科研人員必須全面、系統、準確地掌握本研究領域內的相關信息,這就需要教學、科研人員具備良好的信息素質。因此,在數字化圖書館環境下,高校對教學、科研人員進行信息素質教育已經刻不容緩,已成為高校圖書館的當務之急。
二、數字圖書館的特征
1.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資源數字化是數字圖書館的基礎,其實質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將各類傳統介質的文獻進行壓縮處理并轉化為數字信息,它包括館藏文獻數字化、信息出版物、網上數字化資源、以及用電腦視頻來顯示的二次、三次文獻及視頻數據等。另外,每個圖書館除了自己入藏的電子出版物,還可以把其它圖書館和信息檢索服務系統的電子出版物作為網上信息數字資源進行使用。
2.信息檢索計算機化。數字圖書館中的信息檢索必須通過計算機完成,用戶只要根據一定的語法規則,構造合適的檢索表達方式,就可以通過計算機快速、準確地查到所需信息。只要構造的表達式合理,計算機檢索的效果就可以達到很高的水平。
3.信息傳遞網絡化。信息技術帶來了網絡技術,目前的互聯網主要是由通訊技術、計算機、信息資源和網絡管理所構成。它包括跨越全國的骨干網、覆蓋一定地區的區域網或中層網、用戶單位網等,其打破了傳統圖書館傳遞信息的方式、方法,主要依附于網絡來傳遞信息。用戶可以方便地利用大量的和分散在不同儲存處的書目數據、數值數據、電子文本數據、視頻音頻數據等。
4.信息資源利用自由化。信息用戶對傳統圖書館的使用受到圖書館所在位置的制約,因此,對于一個館藏豐富的圖書館來說,其用戶也同樣只限定在一定的地理范圍之內。同時由于圖書館的工作時間有限,人們不可能在任何時候訪問圖書館,而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存儲的數字化,信息檢索的計算機化以及信息傳遞的網絡化,使得人們對圖書館的使用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世界各地的信息用戶都可以通過聯網計算機訪問任何一個數字圖書館,對其信息資源進行權限內的自由使用,這種使用不受地理位置和時間的影響,數字圖書館真正實現了信息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充分共享。
5.信息服務個性化。在數字圖書館中,用戶可以方便地檢索出所需部分的信息,放棄不需的信息。通過智能搜索引擎等工具,用戶還可以享受數字圖書館提供的各種信息服務,這種服務不需要用戶做任何的檢索,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得到滿足自己要求的個性化服務。
6.信息資源共享化。資源共享是傳統圖書館苦苦追求的目標,但由于觀念、條件和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目前借助網絡,各圖書館都可相互交換數字化的館藏,包括機讀目錄、電子出版物等信息資源,但目前由于國家利益、集團利益、版權等一系列問題,仍然阻礙著實現真正的信息資源共享。從理論上講,數字化圖書館是全球范圍內的,它把傳統分離割裂的圖書館推向全球一體化、網絡化的新境地。每一個圖書館真正擺脫了地理環境的制約限制,成為世界性“大圖書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個用戶讀者將成為世界大圖書館的用戶讀者,全球的信息資源可以及時、準確、方便地為公眾所利用。
7.信息管理多元化。數字化圖書館不是一個簡單的實體,而是一個超大規模的面向全球信息資源的分布式系統,是大規模的軟件工程、網絡工程、計算機工程、信息組織工程等有機組合,所以已無法由單個圖書館,甚至圖書館界來完成,它不但涉及到圖書館界、博物館、檔案館界,而且還涉及到教育界、科技界、金融、企業、商業界等。
8.信息內容知識化。傳統圖書館是將現有的館藏文獻資料進行有序地組織、加工整理,提供給用戶,而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不同,它將實現由文獻的提供服務向知識提供服務轉變,信息的加工與組織將逐步實現知識化、智能化。
9.服務范圍全球化。伴隨圖書館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的實施,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將突破館與館之間、地域與國界的限制,將從圖書館內延伸到圖書館外乃至全球。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再不像傳統圖書館那樣,只為某一單位、部門、地區、國家提供信息服務,而是服務于全球任何信息用戶。數字圖書館將真正成為世界性的大圖書館、無墻圖書館和永不關門的圖書館。
10.信息實體虛擬化。數字圖書館使實體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給合起來,在實現數字圖書館的基礎上體現了虛擬化的發展趨勢。人們可以對虛擬圖書館中的實體圖書館進行操縱和利用。在數字圖書館中,實體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是相輔相承的兩方面,實體圖書館是虛擬圖書館賴以服務的基礎,而虛擬圖書館則是實現數字圖書館籍以發展的方向。
三、數字圖書館對用戶信息素養的要求
1.增加數字化信息意識。信息時代,人們不僅要具有科學文化知識和各門學科的專業知識,還應具有如何找到能夠說明和解決某種問題的信息知識。獲取信息知識的關鍵是用戶要具備信息意識,它是人們對信息做出的能動反映,是人們搜集、處理、分析、綜合、利用信息等信息能力的前提和基礎。用戶的信息意識越強,對信息就越敏感,越重視,信息需求就越高,并能在瞬息萬變的事態中捕捉到有用信息。信息意識強的用戶當滿足了原有文獻需求后,又可發現一些新的、層次更深的、有價值的文獻信息,不斷產生出一些新的想法或新的課題。而對這些新想法、新課題的進一步論證,就需要更多更深層次的文獻信息。相反,信息意識淡漠的人,信息需求就不高,不善于開發利用文獻,不能汲取文獻信息中的精華,難以產生出真知灼見和新思想、新課題,信息需求也隨之減少,最后甚至喪失進取心,更談不上探索、研究、實驗。在當今這個知識激增、“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個人知識的數量是重要的,而他獲取知識的愿望和能力則更為重要。因此,培養教學、科研人員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使他們對信息采取一種積極的態度,并對信息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快速的發掘及分析判斷能力,使之能從大量繁雜的信息中發現有價值的東西,能在別人司空見慣的事件中發現深刻的思想內涵及其所蘊含的豐富內容。這種有用信息的快速發掘和對潛在問題的超前預見能力是信息意識的基礎,也是知識創新的內在動力。
2.掌握獲取數字化信息的技能。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當今信息社會,光有獲取信息的欲望,而沒有獲取信息的能力是不可能利用好各種信息的。隨著信息網絡的廣泛應用,應著重培養用戶查找信息的技能,包括各種不同載體的信息檢索技術方法和途徑,特別是要了解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在信息檢索中的作用,熟練利用本專業的文獻信息源。讓科研用戶懂得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不光是靠知識積累,更需要不斷獲取新的信息。獲取有用信息能力的高低及獲取信息速度的快慢對科研人員來說非常重要,要培養他們對信息的選擇與分析能力,就要使科研人員了解信息分析研究的程序、方法與內容,能從眾多的信息中選擇相關信息,從相關信息中選擇有用信息,并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綜合研究,加工出具有科學價值的創新信息。因此,培養教學、科研型用戶的信息獲取、處理、利用、交流以及選擇與分析能力,是知識創新對教學、科研人員的要求,也是信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知識激增的今天,掌握檢索信息的途徑與手段,提高檢索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特別要培養用戶對信息的選擇與分析能力,使用戶能通過信息網絡和計算機信息系統獲取信息,成為不僅精通專業知識同時也具有較強信息吸收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高層次知識創新人才。
四、用戶信息素質培養應采取的措施
1.提高開展用戶信息素質培養的認識。知識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特征,知識創新以占有大量信息為前提,快速而有效地獲取和使用各類信息資源是知識創新的關鍵,創新中用戶最需要的信息是科技信息,信息素質教育是教學、科研人才的基礎教育,也是一種終身教育。培養教學、科研用戶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質,可以排除他們獲取和利用信息的障礙,提高創新意識,使他們在知識創新中充滿活力。如若忽視教學、科研人才信息素質教育,將會使我們在知識經濟時代激烈的角逐中失去競爭力。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其教育職能,將目前的文獻信息檢索發展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網絡信息環境下用戶主動篩選獲取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對用戶信息素質教育予以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其重要性,把信息素質教育作為高校圖書館的一項重要的經常性的任務抓緊做好,為教學、科研人員知識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
2.豐富信息素質教育的內容。傳統信息機構進行用戶素質教育的內容側重于文獻利用和手工檢索方面的知識,如各種類型參考檢索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專業文獻的檢索與利用等。數字化圖書館環境下,用戶面臨的更多問題是怎樣迅速獲取和有效利用數字信息資源,如何排除信息交流中存在的障礙。因此,用戶教育應將主要目標放在致力于提高用戶在現代信息環境中獲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上,內容除包括傳統的圖書館利用能力教育外,主要側重于信息基礎理論和強化信息意識的教育;多媒體形式、特征及使用方法的教育,主要包括計算機檢索、網絡檢索及網絡通訊方法,如數據庫、光盤檢索方法、網絡資源搜索、下載及文獻處理方法、網絡通訊方法等。
3.開展多種形式的用戶信息素質教育與培訓。注重對用戶檢索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和技能的培養,提高他們對信息的認知水平,對相關信息源的了解程度,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和獲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應根據教學、科研的需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用戶信息素質教育活動。舉辦信息素質講座或培訓班,定期或不定期向用戶講授最新信息技術的應用,如互聯網資源的利用、光盤數據庫檢索、數字圖書館利用等。在培訓過程中注重邊講解、邊演示,并鼓勵學員動手操作,通過實踐使用戶加深對檢索原理的理解,熟悉檢索技能,提高檢索質量。
4.針對用戶進行分層次的連續性信息素質教育。高校圖書館是科技文獻信息保障中心,是知識創新的支撐體系。為更好地履行其教育職能,高校圖書館應當培養用戶的信息意識,根據不同教學、科研用戶的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多層次的、連續性的、系統性的信息素質教育。由于高校教學、科研人員的學歷不同、所學的專業及畢業時間不同,研究領域的側重點也不同,因此,將高校教學、科研用戶信息素質教育分為三個層次。初級層次:主要對用戶進行圖書館入門教育,主要介紹一些信息基礎知識,使其了解圖書館在知識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中級層次:培養用戶發現、評價、利用信息的能力,主要介紹一些檢索技能;高級層次:培養用戶把信息技能應用到專業研究中去,向他們介紹如何獲得相關研究領域內的知識信息,尤其是最新動態信息,培養他們信息交流的能力。總之,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實踐,盡快提高高校教學、科研信息用戶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自主服務能力,使教學、科研用戶掌握獲益終身的信息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