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碧玉
寫字教學是最基本的語文技能訓練,是實用性的啟蒙教育。我們應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科學合理地指導,有效地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寫字技能和良好的書寫習慣。
一、打下扎實基礎
1熟悉“田字格”。小學生初學寫字,不知從哪里下筆,寫出來的字有的東倒西歪,有的頂天立地,熟悉“田字格”對他們掌握筆畫的位置、字的間架結構,形成相對穩定的書寫框架很有幫助。所以教師應先讓學生認識“田字格”,觀察并了解“田字格”的作用。
2.寫好基本筆畫。筆畫是構成文字的線條,先寫好基本筆畫,才能寫好字。教學初,教師要在田字格內教學生寫好“點、橫、豎、撇、捺”五種基本筆畫。例如,教寫“橫”時,教師先示范,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寫給學生看,邊寫邊教授要領;起筆在“田字格”的橫中線左邊框附近,起筆時要頓一頓,然后沿橫中線平畫到右邊框附近,收筆時再頓一頓。這一橫要寫得居中,起筆、收筆處離框邊距離相等。又如寫“撇”,要求他們起筆時重,以后漸輕,收筆時輕快,寫出撇尖。再如“捺”,提醒學生起筆時輕,以后漸重,收筆前更重,稍頓后輕輕提起,形成捺腳。學生在練習時,教師認真巡視,個別指導,甚至手把手教,要求每個學生在“田字格”中把每一種基本筆畫都寫得正確、有力。基本筆畫訓練到位,寫得正確,變化的筆畫、復合筆畫學習起來就容易許多。
3.指導筆順規則和間架結構。基本筆畫練好以后,就要側重教學生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和筆順規則,讓學生知道筆順有一定的規則,先寫哪一筆,后寫哪一筆,對每個字的形體都有很大影響。初學時,每教一個字,教師要讓學生先書空,然后執筆書寫,讓他們逐步掌握筆順的一般規律。
學好間架結構是使字體端正美觀的重要前提,尤其在學生開始寫合體字時,必須著重指導學生把字的間架結構寫勻稱。首先要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分析每個字的結構(是左窄右寬、左寬右窄,還是左右差不多;是上大下小,還是上小下大),這個環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在深入觀察中發現字的結構特點,特別是要從中發現某些筆畫書寫時上下與左右之間的展蹙避讓,使寫出來的字結構緊湊,比例恰當。其次要注意第一筆的定位,它是寫一個字的基礎,第一筆寫偏了,整個字就不易寫正。最后,還須反復提醒學生,在“田字格”里寫的字不要滿格,要留有余地,這樣才美觀。
二、培養良好習慣
要讓學生寫好字,在訓練學生基本功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包括正確的執筆姿勢與書寫姿勢、認真的書寫態度、整潔的書寫習慣等。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在寫字的準備課上,可以利用課文中的兩幅寫字姿勢圖,反復引導學生細致觀察,邊講解邊示范,務必使每個學生都正確掌握寫字姿勢以及握筆時五個手指的分工,正確執好鉛筆。為了幫助學生鞏固已掌握的書寫姿勢,可編兒歌如下:“寫字時,頭要正,肩要平,背要直,眼睛離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長,胸離桌子一拳頭,拇指、食指頭碰頭(即不讓拇指包住食指或食指包住拇指)。”教師還應時常教育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有利于寫好字,還有利于保護視力和體形,有利于身體健康。每次寫字前,要讓學生重溫寫字的要求,把寫字兒歌念一遍,反復提醒和認真檢查糾正,以使正確的寫字姿勢在他們的頭腦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寫字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專心書寫和保持整潔的習慣,學生不僅要保持作業的整潔美觀,還要保持桌面整潔,愛護寫字用品。“提筆即是練字”,要讓學生把良好書寫習慣遷移到完成其他作業之中,認真寫好各種作業的字。當然,教師也要適當注意作業量,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認真書寫,并不時提醒、督促、激勵,以幫助學生增強規范書寫的意識。
良好的寫字習慣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艱苦工作,只要教師常抓不懈,學生良好寫字習慣的養成絕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選自《福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