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對一種職業的感受,可以從三個層面來把握:職業的社會地位、職業本身以及個體對于這一職業的體驗。教師職業生涯感受也可以按照上述三個層面來展開。
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簡單地說,就是教師職業在與其他職業比較時,在人們心中所占的地位和等級。盡管在個別時期,教師職業曾淪落到“臭老九”的境地,但毋庸諱言,尊師重道一直是中國社會的傳統和主流。也正因為如此,中華民族的文明薪火才能延續至今。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和其他職業相比,教師還是一個相對文弱、相對清貧的職業。說它文弱,是因為在不少地方,還經常發生權力部門侵害教師權益和尊嚴的事情;說它清貧,是因為和教師的付出相比,教師的工資和待遇還明顯偏低,而在一些貧困地區,教師的基本工資還得不到應有的保障,這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職業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隨著國家逐漸加大在義務教育方面的投入,孩子們的上學狀況正在有所改善,我們希望教師的基本待遇和權益問題也能得到全社會的重視。
曾經看到一篇關于哥斯達黎加的文章。從1948年起,哥斯達黎加就是一個沒有軍隊的國家。為什么?哥斯達黎加前總統、198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桑切斯給出了最好的回答:“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教師之國!”正是由于堅信多一個教師和學生,就會少一個士兵,正是由于堅信教育和文明的力量,所以哥斯達黎加成為了“教師之國”。那里的教師一定是幸福的。
教育體制本身也同樣影響著教師的職業感受。透過本期文章,我們能強烈感受到廣大教師對于公平的評聘制度的呼喚和期盼。人們常說,教育是一個培養公正、傳播正義的地方,這話的確不錯,但只有當教育體制本身成為公平、正義的所在,它才能擔當起以上重任。所以,要堅決擯棄那種不尊重教師、不尊重人的管理方式,努力減輕嚴重影響教師身心健康的各種壓力。同時,還要變革教育教學以及評價方式,還教育以本來面目。在一個充斥著填鴨式教學,盛行著應試教育的地方,教師的幸福又從何談起?
教師個體對于教師職業的體悟也同樣重要。眾所周知,教師職業區別于其他職業的地方,就在于愛。這是教師職業所具有的獨特內涵。只有本著這種精神,才能更充分地享受到這一職業的內在樂趣與幸福。
因1971年發表《正義論》而在當代學術界享有崇高聲望的美國學者羅爾斯,直到晚年,他在哈佛大學的授課依然那么認真、謙遜,透射著人格魅力。學期的最后一堂課上完了,羅爾斯謙稱課堂所談全屬個人偏見,希望大家能做獨立思考,然后緩緩地走下講臺。這一瞬間,全體學生立即起立鼓掌,向這位尊敬的老師致謝。羅爾斯也向大家頻頻揮手致意。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在羅爾斯走出教室后許久,大家的掌聲依然不衰。要知道冬天拍手可是件苦差事,但大家卻樂此不疲,他們要“讓羅爾斯教授在遙遠的地方還可以聽到”。
羅爾斯不僅是位大學者,他也一定是位幸福的老師,因為這種來自職業本身的幸福感是任何其他東西都無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