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20多年的語文教師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師的讀書、寫作,不僅僅為了提高自我,更應該展示教師的生活情趣、文化內涵、思想素養、人格情操、人生魅力等等許多東西。因而在平時,我最喜歡問自己的一句話就是“今天你讀了沒有?”、“今天你想了沒有?”、“今天你寫了沒有?”
“今天你讀了沒有?”
學習是我們人生永恒的主題。教師的職業特性,更注定了教師的角色是一個永遠需要學習的角色。一個優秀的教師必定是一個具有豐富閱讀經歷的教師。教師素質的提升,必將有賴于永不滿足的讀書活動。讀書在鑄就師魂中具有永恒的力量。
讀完大專,讀完本科,許多教師都認為自己是從讀書過來的,眼下不需要每日必讀。這只能說是不讀書的一個借口罷了。我們既要明白,大專、本科只是基礎知識層面的提高,對許多老師來說,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學理論層面的提高。我們又要明白,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課改實踐需要前沿性理論的支持,需要我們每時每刻去學習。教師的閱讀同樣需要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閱讀面,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閱讀品質。誠如新課程標準列出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推薦書目,如果你自己沒讀過,你又何以去指導學生?你又何以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學生?作為一個教師,應該確立終身讀書的觀念,提高自己的讀書品質,實現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有了這樣的提升,又何愁沒有教師思想、寫作等水平的提升呢?
“今天你想了沒有?”
教師的讀書活動必將會積極地衍生出新的話題。當教師在經歷了“今天你讀了沒有”之后,勢必會追問自己:“今天你想了沒有”。新課程標準給課堂帶來了嶄新的理論指向,需要我們去大膽實踐,更需要我們教師積極、善于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總聽老師們說,我們教書,有教科書、參考書等,用不著我們去多想。也常聽老師們說,我們基層學校的老師,理論基礎差,思考的問題也缺乏深度,沒有深度的思考是沒有意義的思考。是的,我們教師也許不可能像思想家、教育家那樣去進行深邃的哲學意義上的思考,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對自己某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某一教學理念的運用、某一教學活動的開展等等進行反思,使自己日有所得。筆者以為,教師同樣需要確立對教育教學反思的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重視自己實踐、體驗、積累的過程。我以為,一個教師的教學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要學會思想。我也總以為,一個普通教師和一個名教師之間的距離也許就深深地蘊藏在“思想”中。每日一想,會讓我們教師的今天和明天有天壤之別。
“今天你寫了沒有?”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包含著這樣一層內涵:教師,既應該是一個文化的傳承者,也應該是一個文化的創造者。教師的寫作在文化的傳承和創造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一,教師的寫作可以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思考加以認真的總結,賦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更深層的文化意義。其二,教師的寫作即使走在教育教學的邊緣,也與學生的生活保持著近距離的狀態,能直接影響著學生,更能張揚一種文化的力量,給學生予文化的魅力沖擊。也許,從教師寫作的最基本意義來說,教師的寫作實踐正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語文實踐活動的先導,它以最積極的實踐意義引領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拓寬學生語文實踐領域的時空。學生在分享教師寫作成功的同時,常常能體驗寫作的樂趣,去追求高質量的學習效果。
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常常問問自己:“今天你讀了沒有?”“今天你想了沒有?”“今天你寫了沒有?”……我們的職業生涯會很精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吳市中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