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管理機構及科研人員指導一線教師課題研究,一是幫助他們選好課題,二是幫助他們搞好開題論證及結題總結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研究過程管理及指導工作。但是,如何開展課題研究過程管理與指導?作為北京市懷柔區的教科研管理機構,我們在課題研究過程管理實踐中進行了研究與探索,通過三年的努力,基本探索出了對“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與指導”的具有可操作的方法與策略,希望能為其他區縣課題管理提供借鑒與參考。
1、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是搞好課題研究管理的保障
搞好課題研究管理首先要求行政職能部門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各級領導要重視和加強教育科研工作,將科研工作納入整體工作計劃;要為教育科研提供優先發展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條件,尤其要關注科研經費的提供與使用。
2、完善課題管理機構,是使課題研究過程更規范、扎實的重要措施
一方面,為加強對教育科研課題研究的管理,使科研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進一步提高課題研究的質量,確保課題研究取得預期的成果,懷柔教科所組建了“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組”,負責對全區各級各類課題的建檔、督導檢查、成果推介等工作。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區注重加強校科研室建設與指導,充分發揮科研主任的作用,使其在基層的課題研究過程管理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3、“建立項目負責制,科研人員參與研究”是課題管理的最好方法
“十五”期間,懷柔區教科所將十一項“十五”課題都分別指定了聯系人。聯系人對每項課題從開題論證直至結題,參與整個過程的研究與管理。指派聯系人相當于項目負責制,對于重點課題只靠教科所科研人員的籠統管理是不夠的,要使每項課題都能扎實開展研究,取得預期研究成果,采取項目負責制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懷柔區教科所為科研人員指定、確立了責任課題。
4、開展“問題式培訓”,是做好課題研究過程管理與指導的重要經驗
開展“問題式培訓”,找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讓教師與課題同成長是課題研究過程管理與指導的最直接最有效方法,是懷柔教科所科研人員在該方面通過多年對一線教師課題研究指導實踐中,取得的重要經驗。
對一線教師的理論培訓是科研人員的應盡義務。一線教師的最大不足是理論欠缺,而教科所的科研人員具有一定的理論優勢。應注意的是,科研人員在對教師進行培訓時,不能只進行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要從教師的研究課題立項開始,就與一線教師共同參與研究,在參與研究過程中發現他們切實需要補充哪些理論知識,然后與一線教師展開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對教師潛移默化的理論培訓。這種深層次的培訓方式,非常具有針對性、實效性,教師易接受。通過這種培訓方式,一般一項研究課題結束后,就會誕生一批科研骨干教師。
5、進行“交流反思式指導”,是搞好課題研究指導的重要途徑
交流與反思是教師成長、搞好課題研究的重要途徑。一線教師要搞好課題研究,一是要多讀書、多瀏覽。豐厚的教育、教學、教育科研等理論,是搞好教育科研的物質基礎。因此我們要求研究人員要多讀書。二是要多交流、多反思。
在交流中反思。在研究過程中多與專家、同行等他人交流,在交流中可以借鑒他人經驗,并對照自己的實踐活動進行認真的思考、比較,從中得到啟發。
在實踐中反思,在教育科研實踐活動中經常對自己的實踐活動進行反思,進行理性化、自覺化的總結,從中可以提煉出經驗性、規律性的東西。
如,教科所科研員在指導“……主動交互式教學模式”研究過程中,在實驗老師實施教學模式基礎上召開研討會,教師逐個展示自己的做法讓大家觀摩,看這位教師是如何落實每個環節的。然后,大家坐在一起,介紹經驗體會、談見解、分析效果。通過研討交流、相互鑒賞及比較、評價找出自己的不足,學習借鑒他人經驗,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做法。在《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中,教科所科研員引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他們設計了《教學反思》表,為教師提供進行重要反思的框架。倡導多種形式的反思活動,如相互觀摩;寫教學日記;寫教學案例,專題論文;積極參與各類研討活動等。
6、“典型引路”,是深入開展區域性課題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課題研究中,由于課題負責人與課題組成員的理論水平、研究能力及所在的環境不同,因此對于同類課題在研究過程中發展也是不平衡的。我們在課題研究管理實踐中摸索出了“典型引路,引導課題深入開展”的方法。此方法在對全區的課題研究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懷柔“培養學生主體意識,促進小學生主動發展”這一區域性課題。教科所科研員以懷柔一小為試點,在該校先行研究二年取得經驗,然后分別召開低、中、高三次研討會,進行成果推廣、典型引路。在研討會上一小課題組人員介紹了如何組建隊伍、如何培訓隊伍、如何組織本校教師進行交流研討,并確定了研究過程的九項操作措施等。使其他學校在研究過程中有可借鑒之處、有方法可依,少走彎路。由于典型引路,該項課題研究在全區開展得非常深入,并取得了優秀研究成果。
7、“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指導學校開展自評”是實現科研工作自我診斷有效方法
在對學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評價中,我區建立了較完善的《懷柔區中、小、幼教育科研工作評價指標體系》。每學年度,各校對照評價細則,針對科研情況,進行逐項自評,并打分。
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評價目的在于促進學校科研工作的發展,進而促進學校發展、促進教師發展。因此,評價的主體是學校干部教師。在評價工作過程中,讓干部教師了解評價的目的、內容、方法、手段,讓干部教師認真自評,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思考改進措施,實現評價的診斷、導向、激勵功能。教科所科研人員幫助、指導干部教師準確依照評價細則客觀且科學地診斷,幫助干部教師總結經驗,發現不足,組織干部教師思考、設計改進措施并依學校需要提出建設性意見。
《評價指標體系》基本涵蓋了學校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依此細則,學校的干部教師可以全面了解,研究學校科研工作,對每個項目或具體內容做出準確判斷,從而發現學校科研工作的成績或經驗,準確查找、認識科研工作的不足或問題。有了這個較為客觀準確的判斷,學校干部教師才能深刻認識自己開展的科研工作在教育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從而煥發出更大的積極性;才能客觀冷靜地思考已有成果、經驗與目前存在的問題,既不為成績沾沾自喜,又不為存在不足而灰心松懈,真正為學校干部教師起到導向作用。
8、喚起學校干部教師教育科研的內驅力,是課題研究過程管理的最佳途徑
多年的教育科研管理實踐告訴我們,凡是具備下述條件的學校,課題研究的就扎實、教育科研成果就不斷涌現,學校的教育質量也會不斷提高。
首先,校長、學校領導集體重視教育科研。校領導要能夠認識到: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是教師發展的需要;是辦學特色的需要。
其次,校長應當是研究的內行。他們對課題研究不是做簡單的要求、布置和提供經費,而是親自承擔課題或參與指導課題,營造研究氛圍。
再次,應使教師認識到,研究是他們教育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9、“多渠道化”推介研究成果,是促進區域研究水平的整體提高的重要措施
我區在課題研究過程管理中非常注重階段成果的及時推廣工作。在成果推廣中,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廣泛宣傳和推廣。如,通過召開研討會,在研討交流的過程中進行成果的推廣;為相關課題牽線搭橋,組織相關課題人員到該課題單位學習、觀摩,或讓取得研究成果的課題人員到相關課題學校進行經驗介紹;將階段成果推薦到報紙、電視臺,建立網站、制作網頁在互聯網上發表、交流等。這有助于帶動課題的深入研究和區域研究水平的整體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