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志武:新的商業模式是靠賣企業價值賺錢
美國的資本之所以這么多、資本化程度這么高,在于美國發達的股市形成了一套讓人們把未來收入流進行證券化的機制,可以把未來的收人流變現。而發達股市帶來的好處還包括,引發一套完整的由風險資本、私募股權等構成的股權市場,并改變企業的商業模式。傳統的商業模式是靠現金流賺錢,追求現金流的最大化,靠做產品賺錢。有了活躍的股權市場后,新的商業模式是靠賣企業價值賺錢,追求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圓桌論壇之“資金流向研判”
主持人:中信證券研究部執行總經理徐剛
嘉賓:富國基金副總經理陳繼武、南方基金投資總監王宏遠、中郵創業基金副總姬理王文博
徐剛:目前中國股市投資機會最多
目前中國股市處于投資機會最多的歷史時期,而歷史性的投資機遇來自于經濟結構轉型引發的企業盈利結構和增長結構的大轉移。經濟驅動因素從投資轉向消費,行業景氣從上游轉向下游,這將成為貫穿整個“十一五”期間的重要主題。供給創造需求,消費將成為未來市場的主導力量,其中我們看好地產股和銀行股。
陳繼武:更看好資源股
銀行和地產都是人民幣升值下的主題,相較而言,我們更看好資源股的投資價值,因為商業股已經太貴了。我們對后市的看法是;上升空間打開,中間曲折難免,潛力超出想象。
王宏遠:過多流動性繕續推動市場價值重估
中國股市經歷了從原始泡沫累積,到原始泡沫釋放,再到規范化發展的歷程,而現在中國股市已進入了長期牛市,持續時間將會比較長。
國內過多流動性推動市場價值重估的趨勢仍然沒有逆轉,但在二季度受政策緊縮、新股發行、國際新興市場動蕩等因素影響,其力度將大大下降。

王文博:向QFII學習把握進入時機
我們要向QFII學習,因為QFII進入亞洲新興資本市場的時機大都是在各國市場大幅提升前的最低點,即P/E最低的時候。2005年中國上市公司開始進行股改時,股市低迷,而QFII與國內大部分機構相反操作,大舉加倉,結果證明它們是對的。這值得國內的機構投資者反思和學習,學習其在全球視野下對市場發展把握的經驗和能力,建立對客戶誠信和回報的理念,堅持長期投資,即相對長期持有的戰略。
圓桌論壇之“宏觀調控及熱點行業”
主持人:光大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高普文
嘉賓: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行業公司部經理康凱、招商證券研發中心商業零售行業高級分析師胡鴻軻
高善文:許多重要周期性公司的盈利將力幅反彈
雖然許多重要的周期性公司盈利仍然處在下降的過程中,但其下降的底部已經清晰可見。從年度數據看,周期性公司盈利下降的底部很可能在2006年出現。而且從現在的數據看,許多重要周期性公司的盈利增長很可能在2007年一季度或2006年四季度有非常大的反彈。
陳李:業績增長是未來6—12個月牛市的重要動力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將會大幅增長,而長期牛市的基礎來自業績增長。人民幣幣值在牛市中的作用還沒有顯現,推動牛市的最大動力來自業績增長,而不是“重估”。
制度變革將推動公司業績跳躍,并成為A股市場未來6-12個月牛市的重要動力,它將和人民幣升值一起成為A股的“中國特色”。
康凱:追隨趨勢
各種權威機構在拐點的預測上都無一例外地顯得不權威,如何適當地選擇買賣時機,一直是誰都無法破解的難題。因此,在投資或交易策略上,不如等到拐點形成、趨勢顯現時再順勢操作,其收益率應該比尋找拐點要高。
胡鴻軻:每一業態龍頭將獲取超額市場份額
未來十余年,中國零售市場高速發展將鑄就零售業“王者”的崛起,每一業態的“王者”不但能夠分享到行業自身的成長,更能通過擠壓弱小競爭對手,替代傳統經營模式,獲取超額市場份額,實現加速成長。其中,蘇寧電器、農產品的核心亮點是“現代先進行業標準替代傳統落后行業標準,并最終演變為全國連鎖之王”;大商股份、G中百是典型的“先天稟賦型”公司,屬于“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性投資品種;G中化、G五礦的核心亮點是強大股東背景支撐,將完成由傳統中間商向全國性資源控制渠道商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