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適度表達自己憤怒的男性,與性格壓抑的男性相比,其發生非致命性心臟病的幾率幾乎是后者的一半,而中風的幾率也較后者顯著降低。
快樂是最好的心理狀態。當然,一個人若能時時保持平心靜氣,甚至笑口常開,那是最好不過了。但研究者認為,適度地表達憤怒的情緒,有助于舒解壓力。當你遇到什么令人慪氣的事,發發脾氣,適度地舒解一下,避免不必要的壓力累積,對健康還是有益的。反之,當你感到憤怒的時候,因為種種顧慮而敢怒不敢言,長久下來造成的情緒壓抑,有可能演變成身體上的疾病。不過,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任何程度和形式的動怒都是有害的。
“發牢騷”常被認為是一種有損健康的情緒,但國外心理學研究證明,偶爾談論自己的煩惱以及間或發點牢騷的人反而能夠有效地控制情緒。據德國某雜志報道,適當發牢騷和抱怨,能保護人們免受精神抑郁癥和心腦血管疾病的侵害。其積極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發牢騷能使人對自己的處境進行分析,從而使發牢騷成為找到解決辦法的第一步;其二,發牢騷從生理上能提高人體腎上腺素的分泌,有助于防止抑郁。
時常發點牢騷可說是正常的情緒宣泄,比悶在心里好。然而,好發牢騷者也須遵守這樣的原則:他們必須找到一個真心理解他們,且愿意聽他們發牢騷的人。此外,他們應努力避免就同一個問題反復發牢騷,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否則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