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們紀念耶穌基督誕辰的日子,即“圣誕節”。這是一個在歐美各國普遍盛行的節日,它在西方國家的重要程度類似中國的春節,是每一個家庭聚會的喜慶日子。在節日期間,人們要在教堂舉行隆重的宗教儀式,還要在家里舉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為了這個節日,往往一進入12月份,西方許多家庭就忙著開始采購各種節日用品和圣誕食物及禮品等。在12月24日這天晚上,全家人一般都要相聚在一起,吃圣誕晚餐,開圣誕派對。晚宴餐桌上的食品種類繁多,豐富多彩,而其中最主要的一道菜就是必不可少的傳統佳肴——烤火雞。在西方人眼里,沒有烤火雞就算不上真正的圣誕晚餐。
有些西方人還習慣在晚宴的餐桌上擺一只烤乳豬,人們還往往喜歡在豬的嘴里放一只蘋果。據說這個習慣源于一些大家庭,后來一些講究排場的人在圣誕請客時便紛紛效仿。晚餐后的甜食一般有李子、布丁和碎肉餡餅等,英美等國人認為,吃過這種食物之后會大吉大利、福星高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各國過圣誕節的飲食習俗也不盡相同。12月底,正當西歐各國在寒風呼嘯中歡度圣誕節時,澳大利亞是熱不可耐的仲夏季節。因此,在澳大利亞過圣誕節,到處可以看見光著上身汗水涔涔的小伙子和穿短裙的姑娘,與商店櫥窗里精心布置的雪景、掛滿雪花的圣誕樹和穿紅棉襖的圣誕老人,構成澳大利亞特有的節日圖景。這種酷暑和嚴冬景象的強烈對比,恐怕在西方國家是獨一無二的。節日晚上,帶著飲料到森林里去野餐。人們用石頭壘起露天灶,架上枯枝生火,上面架一塊鐵板,把香腸、牛肉、鮮魚等放上去煎。吃飽喝足后,就跳起“迪斯科”和“袋鼠舞”,一直要鬧到深夜才結束。喝醉了的,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聲中迎接圣誕老人的蒞臨。
在美國,過圣誕節比較著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誕樹,在襪子中塞滿禮物,在以火雞為主的圣誕晚餐中還有一樣特別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層奶油,并放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別有滋味。在丹麥,圣誕晚餐開始時,人們必須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開始吃別的東西。在法國中部的色日爾斯,每年圣誕節前后幾天必降大雪,白雪皚皚,令人感到清新和浪漫。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誕是一種吉祥。生性浪漫的法國人喜歡在12月24日的晚上載歌載舞,伴著白蘭地和香檳酒的濃郁酒香,醉度圣誕。英國人、德國人都喜歡暢飲啤酒。英國人除開懷暢飲外,還喜歡去異地旅游。比較保守的家庭則在圣誕前夜舉家團聚。
在中國,雖然沒有過圣誕節的傳統,但是隨著世界文化的融合,很多年輕人也樂于在圣誕節這一天和朋友出去熱鬧一下,享受一下美味的“圣誕大餐”。如果您也想在家中體會一下西方節日的樂趣,那么不妨做上一些甜蜜的西式餅干,和家人共享吧。
夢幻椰子酥
70塊餅干材料:低筋面粉275克,無鹽奶油150克,蛋黃2個,糖70克,鹽1/4茶匙,檸檬1個(只留檸檬皮,切成細屑),橙汁2湯匙,牛奶4湯匙,椰蓉60克。
做法:
1.面粉過篩后,放入一個大一點兒的容器中,在面粉堆中央留一個凹槽。奶油切成小塊,放在外圈上。蛋黃1個放入凹槽。再將糖、鹽、檸檬皮屑、橙汁和牛奶加入其中。
2.取出4湯匙的椰蓉放置于一旁,其余椰蓉加入做法1的材料中,充分混合,再揉成一團酥脆面皮,用保鮮膜包起,放入冰箱冷藏1小時。
3.把面團再次揉勻,搟成薄面皮。選擇喜歡的模型,將面皮壓出造型。
4.烤箱預熱180 ℃,烤盤鋪上高溫油紙,將餅干置于烤盤上。
5.在牛奶中放1個蛋黃,攪勻后刷在餅干上,再撒上椰蓉,放進烤箱烤12分鐘至金黃色,烤熟后取出放在烤架上晾涼,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