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油進口破億噸 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6.3%
前三季度我國進口原油1.09億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6.3%。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油品消費國,40%的油品依賴進口。據統計,作為我國原油進口的最大口岸之一的廣東口岸,1~9月進口原油2020萬噸,價值92.5億美元,分別大幅增長15.7%和51.6%,分別占我國原油進口量、值的18.5%和18%,量增價升。
石油需求增大,國際油價又依然處于高位,讓中國原油進口的花銷不斷增大。廣州海關表示,1~9月經廣東口岸進口原油均價為458美元/噸,大幅上漲31%,若按1美元兌換8元人民幣計算,由于價格上漲因素使經廣東口岸進口原油多花成本超過170億元人民幣,加大了石油下游產業的生產成本壓力。
近期國際油價高位回落,進口原油有加速趨勢。受此影響,8、9兩月經廣東口岸進口原油持續大幅增長,增幅分別高達21.2%和65.4%,其中9月份進口量更創出年內新高。
——羊城晚報
資源告急各地天然氣面臨漲價難題
我國“被迫”接受天然氣漲價,說到底是由于各地缺氣導致的。
專家表示,冬天的到來導致各地開始缺“氣”,為了環保,缺“氣”的現實促使政府被迫接受高價進口天然氣,進口價的上漲又將導致居民用氣價格的上升。
缺氣:各地開始告急
每年歲末都是資源緊張的時期。據統計,我國今年將有600萬千瓦的新建天然氣發電機組因燃氣供應不能保證而無法投入生產運行。
交通行業的用氣狀況也日益緊張。隨著10月用氣高峰到來,四川、長春等地每天供應給加氣站的天然氣減少了幾千立方米,當地出租車和公交車的運能開始受到影響。
告急:政府接受漲價
我國天然氣資源僅占世界已探明資源總量的1%,嚴峻的形勢促成了我國在今年內陸續達成了數個進口天然氣的協議,被迫接受“高價”天然氣。
進口天然氣成本的漲價,將帶來居民天然氣使用價格的上升。我國各地已經陸續上調了天然氣的價格,一些地方也正在陸續召開漲價的聽證會。而天然氣漲價的更深層含義,是它促進了資源類價格調整的速度。專家表示,石油、水、電等資源價格的上升,都將使居民從腰包里掏出更多的錢。
漲價:應有新思路
中石油西南天然氣研究所研究員白蘭君認為,由于我國一開始就沒有通過價格杠桿很好地把LNG的真實價值反映出來,導致民眾已經習慣于接受便宜的價格了,當然不愿意支付真正的商品價值。
為此,發改委價格司人士表示,目前計劃將每年燃氣價格逐步上浮5%~8%,直到大致與國際價格水平接軌為止。
——上海證券報
我國將開展世界最大規模農業普查摸清“三農”家底
一場動員700多萬名普查員、涉及2億多家農戶的世界最大規模的農業普查將于今年12月31日起在我國正式展開。
國務院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11月1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次農業普查的目的是摸清農村、農民、農業“家底”,是國家為更好更準確地把握情況,制定相關政策以利于農村更好地發展,讓農民們的日子過得更紅火。
在這次普查中,諸如不同部門統計的農村耕地面積差異較大等問題將得到解決,農村經濟活動等數據將更加齊全、準確。
——新華網
中國有望成為第三大汽車生產國
普華永道最新發布的《全球汽車行業財務回顧》調查報告中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第四大汽車生產國,并預計于2006年超越德國。
報告指出,2005年,中國為世界汽車行業貢獻了23%的總增長。國內汽車市場可持續增長的基本驅動因素是“中產階層”(年收入約在7400~14800美元)的收入增長。目前這個階層約有5000萬人群,預計到2010年這個數量將三倍于此。
而今后4年,在全球幾個成熟的汽車市場將繼續增長的同時,最大的突破性增長將來自四個新興經濟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它們將占全球輕型汽車產量預計總增長的40%以上,并占該行業全球預計產能增長的52%。
——中華工商時報
國土部官員表示:應減少政府收入對土地的依賴
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日前表示,我國土地政策在土地管理手段方面,應該由注重計劃指標約束向注重利益機制激勵轉變;不斷提高土地取得和保有成本,繼續加大土地保有環節的調控力度,進一步研究和完善財稅體制,減少政府收入對土地的過度依賴。
甘藏春認為,在耕地保護思路上,應該由注重保護耕地總量向注重保護耕地總量和控制建設用地增量并重轉變;耕地保護應始終處于優先地位,堅持采取世界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死守18億畝耕地。在土地調控內容上,由注重關注總量向關注總量與注重結構和布局并重轉變。要根據不同區域土地承載功能實行不同的區域土地利用政策,積極完善城鄉土地政策和產業土地政策,平衡好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各種要素的投入關系。
此外,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上,由主要用于城市向更多傾斜于“三農”和弱勢群體轉變。提高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繳納標準和耕地占用稅征收標準,規范土地出讓價款使用用途。
有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內地土地出讓金收入高達5500億元,有的地方財政成為事實上的“土地財政”。財政部、國土部等部門目前正在研究土地出讓金管理辦法,預計將于年內出臺。
——中國證券報
韓國前9個月對中國直接投資同比增24%
據韓通社報道,韓國財政部當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韓國今年前9個月的對外直接投資較去年同期猛增87%,其中對中國直接投資同比增長24%。
報告顯示,今年前9個月,韓國對中國(韓國去年在海外的最大直接投資國)的直接投資較去年同期增長24%,達到32億美元,但占韓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38.4%下降到25.5%。同期,韓國對美國和歐洲的直接投資額分別為15億美元和19.5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僅為9.4億美元和5.7億美元。
報告同時指出,今年前9個月,韓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達55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4億美元。另外,由于私人投資增加,該國在海外的房地產直接投資同比擴大了近4倍,從去年的2.2億美元猛增至11億美元。
——新華網
六部委將重點抽查農民負擔
由農業部、國務院糾風辦、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法制辦及教育部組成的聯合檢查組,將于11月分別到山東、河南、湖南、福建4省,重點抽查農民負擔情況。
農業部新聞辦公室有關負責人31日介紹說,檢查組將在省有關部門的協助下,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直接深入到鄉村和中小學校,實地了解情況。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檢查組將責令地方和有關部門限期整改和查處。凡違反規定出臺的收費項目要堅決取消,擅自提高的收費標準要堅決降低,違反規定加重農民負擔的文件要堅決廢止,不該收或多收的錢物要如數退還給農民,挪用、克扣或拖欠的補助、補償款要如數兌現給農民或村集體。對情節嚴重的,建議地方給予相關責任人黨紀、政紀處分。
——金融時報
報告稱2020年前全球天然氣需求將超過石油需求
總部位于科威特的環球投資機構日前發表報告指出,到2020年,全球能源市場每年對天然氣的需求量將比對石油的需求量高出4.4%。
報告還認為,2003年至2030年間,在中東地區交通運輸等行業的能源構成中,天然氣將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能源選項,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同時,這份報告還透露,早在2005年年底,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所擁有的天然氣儲量已占到全球已知天然氣儲量的25%。在其6個成員國中,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的天然氣儲量在全球天然氣儲量排行榜中分別位列第三、第四、第五和第二十。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