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的不僅僅是亞洲人,美國人也不例外。
近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國際關系委員會亨利·海德專門寫信給眾議院議長丹尼斯·哈斯泰特,表示如果6月底訪問美國的日本首相小泉想在國會發表演講的話,就必須表態不再參拜靖國神社,否則將是“對美國人的侮辱”。
這不是海德第一次以書信形式反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了。海德究竟何許人?這位美國政壇的“大佬”為何一次次站出來,反對參拜靖國神社?
二戰老兵
海德之所以如此堅決地反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要從他不同尋常的經歷和身份說起。在美國國會中,他是為數不多的二戰老兵之一,對那場戰爭一直記憶深刻。
海德是愛爾蘭裔,但出生于美國芝加哥,屬于典型的篤信天主教的美國共和黨人。二戰期間,年輕的海德加入了美國海軍,1942年-1946年先后在南太平洋、巴布亞新幾內亞和菲律賓服役。1944-1945年,他還曾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參加過菲律賓海戰。1968年,海德在芝加哥以海軍中校的官階從美國海軍情報部門退役。
告別軍隊之后,海德一度從事律師工作。又過了幾年,頭腦靈活、熱衷于政治的海德躋身政壇,并順利進軍美國國會,1974年被選為眾議員,從此開始了在國會的多年議員工作生涯。
如今,盡管身為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年邁的海德已經不打算繼續謀求連任。不過,作為參加過太平洋戰爭的老兵,他有著深厚的“老兵情結”,非常希望離任前為二戰中陣亡的戰友們做一些尊嚴、體面的事情,反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對于日本首相小泉今年將訪美、并可能在國會發表演講一事,海德存有擔心:如果小泉6月底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8月15日一二戰對日作戰勝利紀念日就去參拜靖國神社,那么國會屆時必將陷入尷尬。他在信中警告說,參拜靖國神社是對那些美國老人的侮辱,他們經歷過二戰,并仍記得二戰。
海德還進行多次類似努力。2005年春天,他致信日本駐美大使加藤良三,反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認為“參拜阻礙了亞洲各國的對話”。同年8月20日,在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后3天,海德還向日本駐美國大使遞交抗議信,稱靖國神社已經成為日本“在二戰中所犯暴行和軍國主義的象征”。
政壇上的泰山北斗
海德早年就讀于喬治敦大學,在大學期間狂熱迷籃球,曾經在一個全部由天主教徒組成的籃球同盟中大顯身手,還成為喬治敦大學校隊的主力,并和隊友一起在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奪得過冠軍。
海德的密友透露說,在他的“籃球軼事”中,最經典的段子是:如果你正好遇上了亨利·海德,如果你問起當年如何防守著名的喬治·米凱(曾被譽為美國20世紀上半期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他一定會對你報以微笑,而且還會專門停下來,吹噓自己當年的風光。
如此輕松有趣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面,因為政壇上的海德是如此的嚴肅。這可能和他從政的“老資歷”有關。1995年到2000年期間,海德一直擔任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1999年國會彈劾前總統克林頓和萊溫斯基性丑聞案時,他堅持對克林頓進行彈劾投票,并聲名大噪。
在國會對外關系方面,海德和原來的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杰西·赫爾姆斯都是美國國會中最具權威的議員。后者退休之后,海德成為美國國會中協調對外關系的泰山北斗。自從小布什登上總統寶座以來,更是白宮???,常常被布什總統請去討論重要事務。
為了推動美國對海外的戰略公關,海德曾經四處出訪。2002年他提出,鑒于全球反美思潮高漲,公共外交應該在美國外交政策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他建議向電視廣播部門提供1.35億美元撥款,并向國會提出《2002年自由促進法案》,希望提高公共外交在國務院所有部門中的地位,與全世界建立一系列交流計劃,以便最終完成必要的改革。
“敬仰、共鳴、可靠”是海德的名言,也是他在美國國會幾十年不倒的“政壇秘笈”。美國媒體曾如此評價,在國會山,海德作為領導的才能在眾議院國際關系委員會得到了很好體現,能得到政治立場截然不同的雙方的喝彩。
對華關系中的強硬派
海德反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和美國的對華政策沒有任何“聯想”。他的這個舉動,和中國無,關。作為眾議院國際關系委員會主席,海德的日本政策中包含著很多政治和利益上的考慮。無論怎樣處理對日關系,他必然是在美國的利益框架內進行的。
海德是個還沒有擺脫“冷戰思維”的人。就在2005年,海德還公開警告歐盟,危言聳聽地稱“對華軍售解禁將危害亞洲安全”。他還炮制了一份名為《2005年東亞安全法案》的提案,明目張膽地要制裁向中國出售武器的歐洲企業。不過,這份挖空心思搞出來的議案卻在同年7月遭到美國眾議院的否決。
其實,海德對中國也有一定程度的接觸,擔任眾議院國際關系委員會主席后,曾數次訪華。不過,這沒有改變他的對華戰略。在他看來,即便美國和中國“接觸”,也要以共同價值觀和共同的戰略利益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