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最大的特點在于跨組織的信息傳遞和共享。只有在收益分配過程中體現信息的價值,才能增加企業信息共享的積極性,真正實現信息技術的作用。文章結合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間協作的特點提出影響供應鏈企業間收益分配的三個因素,即投入成本、風險補償、信息價值。在綜合考慮這三個因素的基礎上,實現企業間的收益分配。信息在收益分配中的價值定量計算是目前探討較少的問題,文章應用模糊綜合評價的基本原理和層次分析法的遞階結構建立模糊AHP模型對信息價值進行模糊定量評價,提出了一種思路,希望對以后的研究有所啟發。
關鍵詞:信息;電子商務;收益分配
一、引言
供應鏈是市場機遇推動的動態性結構組織。企業間通過有效的協作,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達到了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目的。20世紀80年代逐步發展起來一種用于組織之間進行協調與合作的信息系統。企業間的信息系統將企業內外的信息整合共享,通過信息流控制物流和資金流,能夠加強企業協作,充分發揮供應鏈的作用,從而使整個聯盟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間協調有其自身的特點,如何在協作企業間合理分配收益和費用是網絡經濟學中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將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間協作和傳統協作的特點相結合,綜合考慮可能涉及收益分配的三個方面,提出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企業間收益分配模型。文章總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將信息技術的特點和交易成本理論相結合,分析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趨勢;第二部分通過分析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收益分配特點提出影響收益分配的三個因素,建立收益分配模型;最后一部分是結論,總結了收益分配模型的特點和將來的發展方向。
二、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的特點是通過連接企業內部和企業間的網絡,支持信息在組織之間的流動和共享,實現跨越組織邊界的合作。企業間協調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對于企業而言,市場的協調成本主要由資產專用性、信息不對稱和機會主義行為這三個因素所決定。當交易所需的關系性投資的專用性程度越高,交易雙方的信息越不對稱,機會主義行為越盛行,則市場協調成本就越高。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降低企業交易所需的資產專用性程度,減輕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并減少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因此,一方面,信息技術的應用減少了協調成本,企業間協調成本的降低將造成組織邊界縮小的趨勢,即企業越來越趨向于市場交易,形成更靈活的組織結構。另一方面,供應鏈管理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否在供應鏈企業間形成有效的合作,使各企業有強大的動機不去利用它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契約不完全而謀取私利,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有效地減少這種信息不對稱和機會主義行為。因此無論從供應鏈形成的原因或者發展的角度看,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是必然趨勢。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的收益分配模型
1.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的收益分配特點。供應鏈中的企業都是理性的“經濟人”,只有當供應鏈能產生超額收益時,才會選擇加入供應鏈。因此在供應鏈管理中,所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如何把供應鏈所產生的超額收益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給各成員企業。
供應鏈企業間協作的基礎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1)有共同一致的目標;(2)具有互補的核心競爭力;(3)互信的基礎,利益共享與風險共擔的有效機制存在;(4)有必要的信息基礎以及其他資源。結合這四個因素。我們確定了供應鏈收益分配的主要指標:(1)投入的成本:為實現供應鏈協作,企業投入了一定的成本(物資,人力),企業所分配到的收益應與其投入的資源成正比。(2)承擔的風險。企業所需承擔的風險包括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因為系統性風險,影響到的是供應鏈中的每個組織,因此只考慮非系統性風險。供應鏈各環節承擔的風險是不同的。所以,應該根據企業所承擔的風險,在收益分配過程中給予補償。(3)共享信息價值:由于各個組織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運作,只有通過信息共享才能實現供應鏈的無縫連接。企業提供的信息具有價值,必須在收益分配過程給予體現。
2.收益分配模型。基于上述三個收益分配因素,將模糊評價和AHP中的判斷矩陣相結合,建立如下模型:
(1)投入的成本。企業所分配到的收益應與其投入的資源成正比。將投入的設備和人力都折算成現金。設所有組織共同創造的收益是B,企業i的投入成本為Ci,所獲取的收益為
(2)承擔的風險。假設企業最多只以投入的全部資源承擔風險。則企業所承擔的風險Ri,應該是風險發生的概率Pi和風險可能造成損失值Li的函數,即,R1=P1Li。其中Lj=Cixa(Gi為企業I投入的全部資源,a為風險損失率),Ri=Ci×a×Pj只其中,發生風險的概率和風險損失率是可以根據企業的歷史數據和經驗進行預測和估計的。按照企業所分配到的收益應與其所承擔的風險成正比的原則,企業I所能獲取的收益為:
(3)信息的價值。信息價值是比較難以定量計算的,它涉及的評價因素比較多,而且評價過程中有比較多模糊性問題。因此考慮采用基于模糊數學的樹型分級多目標評估方法解決信息價值的評估問題。要實現信息價值的綜合評判,就必須確定評價等級,評價因素,模糊隸屬函數,最后進行各因素的綜合評判。各因素具體分析如下:
①參與綜合決策的因素集。如圖1,本文根據信息對整個供應鏈的貢獻和對提供信息的企業本身的影響兩個方面考慮信息價值。信息對供應鏈的貢獻方面主要考慮信息的時間價值,即信息的傳遞是否具有時效性,可以以天、小時等為單位進行度量;對供應鏈收益的貢獻程度主要通過一些財務指標進行體現,例如對毛利率的提升等;知識含量主要體現信息的加工程度,是粗糙的還是精練的信息,這可以根據各種不同類型供應鏈的特點通過等級劃分進行判斷;在對提供信息組織本身的影響方面,主要有信息的獨占性,體現所共享的信息是否是由該組織所特有的:一些信息的提供可能使企業犧牲一定的獨立性和控制權,這也是在收益分配中必須考慮的,但該指標比較難以量化,必須通過歷史經驗的判斷或者通過企業間的談判達成共識:獲取信息的難易程度衡量企業獲取信息的過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
②等級的劃分。為了較好的反映評價結果,一般取評價論域U=[差,較差,一般,較好,優]。因為上述的評價等級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將各評價等級進行模糊化,從而得到與評價論域相對應的取值論域,即W={0—2,2-4,4-6,6-8,8-10}。
③模糊隸屬函數的確定(用于判斷確定評價因素所隸屬的等級)。
對于每一個評價因素取值x,(3)式中的模糊隸屬函數存在: 能夠反映評價因素的模糊過度狀態的特性。
④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參照歷史經驗或者征求各企業的意見,根據各評價因素的重要性確定這些指標所占權數:
⑤綜合評價的確定。通過模糊隸屬函數實現評價結果的模糊映射,如式(4)所示,表示所考慮的評價因素U對評價等級Vj的隸屬度。
最后綜合評價結果如式(5)所示
組織間可以經過協調,確立不同信息價值等級之間的收益分配比例,使各等級間的收益分配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如pl=a·p2,然后根據綜合評價結果,在收益分配中。對提供信息的企業進行信息價值分配。
⑥最終收益分配結果。在分別考慮按投入資源分配,風險補償,共享信息價值這三個因素后,按照一定的方法確定這三個因素在供應鏈收益分配過程中所占權重,進行加權平均就能夠獲得最終的收益分配結果。確定這三個因素權重一般可以采用判斷矩陣。假設三個因數的權數確定為D=(d1,d2,d),Bij表示企業i在考慮j因素中的最優分配結果,則企業I的最終分配結果如式(6)所示。
該模型的重點在于按照什么樣的標準對信息價值的幾個因素進行評價。供應鏈管理是供應鏈企業協調合作的過程。因此信息價值的評價也需要通過企業間相應的談判、協商機制來完成。企業間的協調可以用三種形式來概括,即有優勢企業的協調,標準化的協調,談判式的協調。因此信息價值的評價也可以相應的以三種不同的方式實現。在有核心企業的供應鏈中,信息價值判斷的標準可能很大程度上受到核心企業的影響,而朝更有利于核心企業的方向發展:通過聘請第三方專家團根據供應鏈特點進行信息價值標準的制定可以實現標準化,客觀的判斷標準:信息價值標準的確定也可以通過供應鏈企業間的談判完成。
四、結論
供應鏈企業間的利益分配是供應鏈成功的關鍵因素,也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在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中,信息系統實現了供應鏈經營管理信息化,信息在供應鏈協作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趨勢和電子商務環境下收益分配的特點,確定收益分配的主要因素及其定量關系,通過數學建模,為構建供應鏈企業間的收益分配機制提供參考。但是由于風險和信息價值因素的評估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如何通過企業間的協調達成一致。減少核心企業的作用,實現公平的收益分配是需要進一步分析和研究的地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