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從委托代理的基本模型出發,設立了一個通過讓成員企業參與供應鏈剩余利潤分配的監督一激勵模型來促進供應鏈中的信息溝通與協調行為。該模型通過引入分配系數、通過評價乘數對分配系數進行調整、導入獎懲函數等多種分析方法,從而提高了激勵準確程度,成功的降低了代理成本。
關鍵詞:委托一代理關系;供應鏈;關系協調;監督一激勵模型
由于供應鏈通過成員間的協作能夠產生超額的回報,且這種收益是建立在成員信息共享基礎之上的,因此本文試圖通過讓供應鏈伙伴企業參與供應鏈利潤分配的激勵方案來解決供應鏈中的信息協調行為的監管問題。
一、供應鏈中企業間的委托一代理問題
1.供應鏈企業間的委托代理關系。供應鏈是一個由多個企業組成的供需鏈,通過供應鏈中不同企業執行采購、倉儲、生產、配送等活動,將產品送到最終用戶手里。盟主作為供應鏈的核心組織者和責任人,與成員企業間存在著業務的上下游關系,從而使二者之間具有了委托代理的屬性。盟主作為委托人,委托成員企業完成某些任務,而成員企業則成為代理人。就掌握信息的情況來說,盟主難以掌握所有的信息,而成員企業成為掌握全面信息的一方,因而形成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也就構成了供應鏈中盟主企業與成員企業間的道德風險問題。
2.供應鏈企業間委托代理關系的特點。
(1)供應鏈各企業間是一種合作關系。供應鏈組建的目的是對各成員企業的資源進行集成,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各企業間存在著競爭關系,但同時更強調合作雙贏,各企業間為實現最終顧客滿意的目標而進行協同運作,活動按整個供應鏈運作的需求實行優化,而不是僅僅考慮本企業的利益。研究供應鏈企業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就是要通過企業間的制度安排和設計實現利益分享和風險分擔。
(2)供應鏈企業間委托代理問題是多階段動態模型。供應鏈企業間的合作強調建立一種相對持續穩定的關系,這與傳統的委托代理模型有所不同。在商品交換市場上,供方和需方的買賣交換關系往往是一次性的、暫時的。買賣雙方會采用各種手段實現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而在供應鏈各企業間,活動具有相對的長期性,一次業務的合作常常會持續幾個月,且可能會有多次合作,道德風險問題相對沒有那么嚴重。企業或許有短期行為。但從長期看是不可取的,因為他們發現雖然從短期行為中得到一時好處,但合作關系也會隨之終止,而維持長期的合作關系,所帶來的收益的貼現值會遠遠大于短期利益。正因為供應鏈企業間的委托代理問題是多階段的、長期的,所以供應鏈制度設計與激勵才更為重要和具有實際意義。
(3)供應鏈企業間委托代理是多任務委托代理。供應鏈企業間的委托代理不是一個單任務的委托代理。而是一個由多個任務構成的委托代理關系。由于業務的完成需要各個伙伴企業的合作,因此成員企業除了完成合同規定的自身應承擔的業務之外,還涉及到互相合作以保證整個鏈通暢。由于供應鏈是建立在各個企業主體之間的松散鏈,因此信息的溝通與協調將是保證供應鏈運營績效的關鍵保障,但是由于信息協調共享行為較難度量。所以供應鏈中的委托代理關系主要體現在成員企業與盟主企業在信息溝通和行動不對稱構成的道德風險。因此以下我們研究的重點將集中在解決供應鏈企業間在信息協調方面的道德風險,通過激勵機制的引入,促使成員企業努力促進信息在供應鏈中的準確及時傳遞。
二、成員企業參與利潤分配的信息協調模型
對于委托人如何影響代理人的問題。目前研究大多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激勵合同的設計上,并將之應用到了供應鏈成員間的協作研究上。然而現實中更為一般的情況是代哩人的一些努力可以被委托人觀察到。并可能被其控制,因此這一問題應該在委托代理模型中得到體現。文獻“3”中提出了監督是與激勵相平行的概念,并討論了對銷售人員的監督和激勵問題。本文將同時考慮這兩種影響代理人拘手段,把代理人的努力分為兩個維度,一維是難以觀察的努力,委托人只有通過激勵機制才能影響代理人的努力,稱之為隱性努力維;另一維是可以觀察的努力,委托人可以方便地考察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并能控制其努力程度拘大小,稱之為顯性努力維。這兩個維度的劃分依賴于對顯性努力維進行觀察和控制的成本,其情況類似于文獻“2”中對“對稱信息”和“非對稱信息”的描述,本文的工作在于把兩個維度納人一個模型中,并對僅考慮隱性維或顯嘭維的情況和同時考慮兩維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1.模型假設與描述。因為供應鏈的收益是由所有成員企業及盟主創造的,它不僅取決于各成員自身的作業努力程度,而且和各成員企業(代理人)相互的信息溝通協調有關。正是由于信息的溝通協調,從而使得供應鏈降低了成本,并實現了客戶價值最大化。因此我們考慮通過代理人對信息協調努力收益的參與分配,激勵代理人促進供應鏈中的信息溝通與協調。因為協調行為本身難以度量,所以這里通過考慮對協調努力所得到的增值收益的分配,來達到對協調行為本身的激勵,這實際上是委托人將自己的部分剩余利潤拿出來分享,當然這部分增加的剩余利潤是由委托人和代理人協調溝通行為所共同創造的,這里的委托人指的是盟主企業。
對于成員企業。其作業的努力行為可以分為日常的作業努力X'與供應鏈信息協調與共享的努力行為X兩部分組成。X'即前面論文所論述的分包合同中考核指標所體現的活動。X的努力行為我們可以通過伙伴用于信息共享的資金數量、人員配置、信息系統建設狀況及與盟主信息平臺連接狀況、突發事件的溝通傳遞等指標或行為加以反映。
f(X')代表成員企業作業努力的收益,G表示業務的外包費用,由于成員企業接受盟主企業的外包業務而從事業務,因此,f(X')=G,是一種基本固定的報酬。
假定信息協調努力的收益由兩部分組成,即由委托人(盟主)的努力收益和代理人(成員企業)的努力收益共同組成。假定合作伙伴的信息協調努力水平直接影響供應鏈的收益,因此,設成員企業的收益函數為f(X)=kX,K為信息溝通協調對供應鏈收益影響系數,k>0,C(x)為成員企業努力成本,c(x)=0.5yx2為費用系數,盟主企業監督及進行協調的努力成本為C(v)。供應鏈通過盟主與成員企業間進行信息協調努力獲取的總收益為R(X)=k(X+X')+O。
O表示外界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對供應鏈的影響,服從正態分布。
我們在這里設計a為信息協調努力收益的分配系數,盟主讓成員企業參與由于協調行為而產生的增加利潤的分配,用以作為對于供應鏈成員伙伴企業努力的肯定和激勵。在一般的運用委托代理模型的激勵機制設計中,我們經常看到對于分配系數a的設立,考慮到我們討論的供應鏈的特性,僅僅運用a來調節利潤分配,會有失準確和全面,因為至少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需要在模型中加以考慮,
(1)與成員企業間的信息溝通和協調。首先是信息共享行為并不僅僅是盟主與當事伙伴之間的互相交流,而是與其它成員緊密相關,因為相關數據的共享與傳遞直接發生在兩個相鄰伙伴之間,以保證整個鏈的通暢,所以對于每個伙伴與盟主的信息協調的利潤分配方案中必須體現信息共享的相關方緊鄰伙伴的意見,否則對于成員企業道德風險的規避評價不夠全面,這點可從圖l對于信息協調努力的圖解可以得到反映。因此我們設計了一個新的評價因子β表示其它成員企業對當事成員企業在信息溝通傳遞方面的努力的評價。
β=φ(f(X')),我們可以成立包括盟主企業以及其它成員企業及第三方在內的小組對于當事企業的績效進行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包括企業的合作態度和能力、信息共享能力和范圍、對供應鏈柔性的貢獻等。β=φ(f(x))是一個分段評價函數,其值根據績效的評估范圍區間得到相對應的數值,β隨f(x)的增加而增加,0<β≤1。
因此盟主支付給合作伙伴的報酬為:
(2)信息系統建設程度。信息系統是供應鏈成功運作的關鍵要素之一,成員的信息系統完善程度及與盟主系統對接情況直接關系到成員間及成員與盟主間信息溝通協調情況,因此信息系統建設情況是除伙伴間信息溝通意愿外消除道德風險的重要手段。信息系統建設情況是容易為盟主所掌握的,因此屬于顯性維。為了充分激勵成員企業提高信息系統建設程度,我們考慮使用獎懲函數的方法。盟主規定合作伙伴MIS建設程度至少要達到m(0<m<1),如果MIS建設程度未達到塒。則盟主將會對合作伙伴進行懲罰,如果超越m,則會對合作伙伴進行獎勵,因此設立獎懲函數為:
2.模型建立及求解。設整個項目的總額為H,采用一般研究文獻中通常對委托代理當事人屬性的假設,盟主企業為風險中性的,成員企業為風險厭惡的,且風險厭惡度(風險系數)為一常數p,因為委托人是風險中性的,可以認為委托人的期望利潤等于期望收入,所以有:
合作伙伴的期望收益為:
三、成員企業參與利潤分配的信息協調模型分析
1.對分配系數的分析。
結論1:分配系數的設定能實現對于成員企業信息協調行為的激勵。
由式(4)得:
這表明當收益分配系數增加時,成員企業對于信息溝通協調方面的努力行為會增加,因此分配系數的設立,將會促進成員企業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和增強在信息溝通協調方面的努力。
結論2:合作伙伴的信息協調努力對供應鏈收益影響越大,則合作伙伴的收益分配系數也越大。
由式6可得:
這表明當某些成員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反饋對供應鏈的收益影響較大時,如某些起到承上起下組織作用的核心成員企業,可通過增大其收益分配系數的方式促使成員企業加強信息溝通協調的努力。
啟示1:在供應鏈成員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通過信息系統的建設實現信息共享和及時進行協調溝通能夠充分實現成員間的資源共享。從而能夠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降低成本,能夠為供應鏈帶來更大的收益,收益系數k就反映了信息協調努力帶來的收益。因此設計合理的信息平臺能夠增加供應鏈收益,從而提高成員企業進行信息協調努力的積極性。同時β的設立使得成員企業在關注自身作業的同時,也不得不加強與伙伴企業的溝通協調,從而能夠促進整體生產率的提高。
提高信息共享水平意味著供應鏈具有更大的獲益潛力,但與此同時也必須考慮與之相隨的風險。因為信息系統的建設需要較大投入,而MIS項目本身有許多不確定性,如MIS建設成功的不確定性、MIS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MIS投資成本的不確定性、合作破裂的不確定性等,因此具有一定的風險。而且隨著風險的增大,如信息系統投資增加或信息系統對接造成的數據泄漏等風險,成員企業的風險回避程度增加,因此相應的偷懶行為增長。所以應減少對于成員信息溝通努力行為的依賴,即相應減少其利潤分配份額。由此可以看出,盟主企業設計的信息共享方案所需要的投入水平及方案是否具有普遍適用性將是成員企業是否愿意加大信息共享努力的關鍵。
2.獎懲機制對信息協調努力的影響分析。
結論3:獎懲機制對合作伙伴的信息協調努力也有影響,獎懲力度T越大,合作伙伴進行信息溝通協調的努力程度也會越高,對信息化建設投入力度越大;如果合作伙伴進行信息溝通成本越高,投入信息系統建設代價越大,即r越大,那么合作伙伴對信息協調的投入就會越小。
由式(4)得,
結論4:隨著獎懲系數增加,收益分配系數反而減少,這表明盟主企業為了激勵合作伙伴投資MIS建設。可以綜合地利用監督機制與激勵機制。
證明:由式(6)可得:
啟示2:盟主企業督促合作伙伴投資MIS建設應綜合利用激勵與監督機制,包括:(1)MIS建設對供應鏈收益影響較大的合作伙伴,應該增大其利益分配系數。減少固定報酬,這樣,可以促使此類合作伙伴更積極投資MIS建設:(2)對MIS建設狀況較好的合作伙伴給予獎勵。對MIS建設狀況未能達標的合作伙伴給予懲罰。
3.引入評價乘數和獎懲函數的貢獻。本文所設模型是在委托代理模型的基礎上,通過引入新的評價乘數和獎懲函數來調整分配系數,為了更好的反映模型的特點。以下通過對這兩種未經調整模型作用結果的比較來得出模型修整后的優點。
模型l:不引入懲罰函數,則得到如下模型:
模型2:不引入評價因子β,即不考慮其它伙伴企業的評價,則得到如下模型:
(1)分配系數的比較。
模型計算出的分配系數小于模型1和模型2計算出的分配系數,這表明模型通過評價因子口和獎懲函數的引入,全面考察了成員企業進行信息溝通協調的努力效果,從供應鏈整體角度考慮了成員企業的收益分配,實現了對成員企業的真實激勵。
結論5:模型通過口和獎懲函數的引入,增加了激勵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保證了利潤分配的準確性。
(2)代理成本的比較。當盟主不能精確觀測代理人的努力水平時,存在兩類在信息對稱條件下沒有的代理成本,則兩類成本之和構成了總代理成本。一類是無法達到帕累托最優風險分擔而產生的風險成本,另一類是較低的努力水平所導致的期望產出的凈損失減去努力成本的節約,稱為激勵成本。
由于盟主的風險中性假定,當成員企業的努力水平可觀測時盟主承擔全部風險。意味著盟主的風險成本為零。當盟主不能觀測成員企業努力水平時。成員企業承擔的風險便構成了風險成本。激勵成本為兩部分之差:一是由于成員企業行為不可觀測導致的成員努力水平下降造成的期望產出損失:二是由于成員企業努力水平下降帶來的努力成本的節約。
首先計算激勵模型中的代理成本:
風險成本為員工風險成本,
通過比較我們發現,論文中使用的激勵模型相對于模型一和模型二,因為考慮了成員企業間關系和信息化水平,其代理成本都要低,所以對于分配系數的調整,起到了減少代理成本的作用。
結論6:模型通過評價因子的引入和獎懲函數的引入,有效的降低了代理成本。
不同模型的分析比較結果見表1。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從委托代理的基本模型出發,設立了一個通過讓成員企業參與供應鏈剩余利潤分配的監督一激勵模型來促進供應鏈中的信息溝通與協調行為。該模型通過對分配系數的引入以及引入評價乘數對分配系數進行調整和獎懲函數的引入,提高了激勵準確程度,成功地降低了代理成本。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