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平衡記分卡地發展歷程、對我國政府管理的益處、實施平衡記分卡的基礎條件以及我國政府部門實施平衡記分卡的不利條件等方面,論述了目前情況下政府實施平衡記分卡的可行性。
關鍵詞:平衡記分卡;政府改革;戰略管理
一、平衡記分卡在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
平衡記分卡的歷史應該追溯到1987年(Schneider.man,2001),當時,美國的Arthur M.Schneiderman先生為其前雇主——具有25億美元資產、全球4500個員工的中型半導體制造企業——Analog Devices公司制定的《1988-1992公司發展計劃》,成為了平衡記分卡的雛形。這一計劃實施后,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吸引了當時兩位學者。即后來享譽世界的平衡記分卡的“鼻祖” Robert S,Ka,plan和David P,Norton,他們將這一方法形成理論并加以推廣(劉凌冰,2004)。這一新的業績評價系統,在保留財務指標的同時,引入客戶、內部流程以及學習與成長三個方面非財務評價指標。通過評價指標之間的因果關系。平衡了財務因素與非財務因素、組織內部與外部委托人、業績的滯后指標和預測指標之間的關系。
平衡記分卡最初是為企業的管理而設計的,它給眾多企業的管理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收益。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平衡記分卡開始應用在非營利領域。最近一項研究顯示:以平衡記分卡為評價工具的結果導向型管理辦法得到了美國高層政府機關和地方政府的普遍認可。“美國有34%的鄉村(涉及人員達50000人)和38%的城市(涉及人員達25000人),正在使用這種類型的業績評價工具”(Berman and Wang,2000)。
理論上,平衡記分卡應用于政府部門是適用的。Johnsen(2001)在《平衡記分卡:理論和在政府管理中的應用》一文中,從代理理論的角度對平衡記分卡進行了分析,提出并證明了平衡記分卡在非營利組織中應用的理論依據。實踐中,發達國家眾多的成功案例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那么,平衡記分卡應用于我國行政部門是否合適呢?
二、平衡記分卡的實施能為我國政府部門改革帶來諸多益處
其實,對于“平衡”二字,中國人并不陌生,從孔孟的儒家學說到老莊的道家思想,“平衡”的概念無處不在。其實,中國人是最喜歡、最懂得“平衡”的。那么,如果平衡記分卡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和環境下,成功實施的話,它的確能給政府部門帶來諸多益處。
1.平衡記分卡可以幫助我國政府部門明確組織使命。平衡記分卡可以幫助我國政府部門建立戰略管理的基礎構架。對于使命和戰略幾乎是全新概念的我國政府部門來說,平衡記分卡無疑是明確組織使命和戰略的一個強有力的催化劑。
2.平衡記分卡為我國政府部門效績管理提供戰略框架。傳統的員工業績評價方法缺乏實效性,常常是帶有主觀判斷的評分方法,容易受到管理者和職工的私人關系的影響,不利于及時發現和改進工作。而平衡記分卡是將組織的戰略轉化成量化的具有因果關系的科學指標去評價員工的工作表現,使他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門人員的工作熱情。
3.平衡記分卡能夠促進我國政府部門的學習和變革。平衡記分卡將組織的學習和改進提高到組織戰略的高度,使組織成員認識到學習和變革對實現組織成功的重要性。平衡記分卡要求政府部門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職員,讓其在一個不斷改進的組織氛圍中工作,可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是提高作業水平,限制財政支出,最終實現成功的客戶服務和完成工作使命的關鍵驅動因素。
4.平衡記分卡有助于協調我國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政府部門各個層次、平行部門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往往存在著諸多壁壘、分歧和隔閡。溝通不利、各自為政、缺乏合作是影響政府管理部門工作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平衡記分卡通過在部門之間建立相互關聯、相互支持的目標和信息共享,達到了消除部門之間的隔閡,減少跨部門摩擦的目的。
三、實施平衡記分卡的基礎條件
在發達國家,平衡記分卡的出現和成功運用建立在三大基礎之上:
1.發達國家長期以來嚴格、規范、科學的企業管理實踐。自產業革命開始,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刺激了各種現代管理方法的出現。這些方法在企業界經歷了幾百年的歷練,已經非常成熟,由此,規范科學管理觀念在發達國家的整個社會已經深入人心,深深植根于企業之中。
2.管理理論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平衡記分卡深受現代管理思想和理論的影響,平衡記分卡包含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和學習成長四個方面,并且強調它們與企業戰略的緊密關系。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平衡記分卡集成了西方現代管理理論成果,包括:(1)市場競爭加劇而導致的面向顧客管理的理論發展,在平衡記分卡中顧客角度單獨作為一類指標加以反映;(2)股東財富最大化觀念的盛行及其影響,在平衡記分卡中不斷在強調企業應向股東負責的觀念;(3)流程再造思想的興起;(4)代理理論的提出和發展,確立了組織與其客戶之間的關系;(5)人本管理思想的發展和組織學習的強調;(6)戰略管理理論的不斷創新。其實,正像前文所述,平衡記分卡創始人提出平衡記分卡的時候,就是基于一個組織已經有了使命和戰略的假設。
3.先進的科學技術保障。先進的IT系統和操作人員技能,也是保證平衡記分卡實施效果必不可少的“硬件”。平衡記分卡之所以能夠科學有效地實施管理功能,與其和先進地科學技術相結合有著直接地關系。數據統計軟件的應用和信息共享技術支持等,是成功實施平衡記分卡的基礎設施。
由此可見,平衡記分卡決不是一種評價方法簡單地改變,而是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平衡記分卡在發達國家的企業界沐風歷雨了十余年,這一思想已經融于其組織文化血脈之中。在此基礎上,平衡記分卡進駐非營利組織也是順理成章的,符合其發展的規律。
四、我國政府部門目前實施平衡記分卡的不利因素
1.政治制度的不健全阻礙平衡記分卡建立。政府與企業平衡記分卡的主要區別就是:政府平衡記分卡非常強調使命的重要性,并將其置于平衡記分卡上方,用以指導這個平衡記分卡的實施。什么是使命呢?林俊杰博士(2003)認為:使命(Mission)是“一家公司/組織利益相關者的期望或價格觀一致的目的。”換句話說,使命就是組織的定位,“組織為什么存在,為了誰,要做到什么”,筆者將它記為使命的3W(why,Whom,What)。我國政府的機構設置和民主監督體制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有所不同。目前,很多政府部門在實際工作中仍采用“集中多于民主”的管理方式,政府有較多的權力,較少的義務。這使政府在確立和實際履行組織使命時,存在矛盾,到底是服務的角色還是管理的角色?如果政府在建立平衡記分卡時,弄不清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接下來的一切都是空談。
2.經濟條件的落后制約平衡記分卡的實施。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起步和快速上升階段,與經濟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政府需要大量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各政府機構的預算相當緊張。建立一個像平衡記分卡這樣的業績評價項目所要投入的從購買軟件到人員培訓全部費用成本足以震懾政府的預算。除非具有相當的規模和雄厚的資金,否則,政府只能望“卡”興嘆了。
3.人員整體素質低下使平衡記分卡的全面實施缺乏技術保障。我國的絕大多數政府存在技術落后、IT系統薄弱的問題。很多單位可能只有財務管理系統,而沒有實施ERP、CRM、HRM等管理系統。另外,盡管近幾年來很多政府機關也正在積極地引進高學歷人才,但是,總的來說,我國政府工作人員的整體受教育程度遠不及發達國家,很多人員甚至高層領導文化素質低下。另外,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和激勵機制等原因,人才流失和浪費嚴重。所以,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國政府在采用平衡記分卡時很可能遇到技術和人才方面的麻煩,比如一個部門上了一套平衡記分卡系統的自動化軟件,可是,一些對業績評價負責任的關鍵主管人員卻根本沒有電腦和不會使用電腦軟件。這使得匯集數據和討論結果變得非常困難。
4.社會文化差異無法發揮平衡記分卡的效力。社會文化和生活方式對人的行為方式有非常重大的影響。由于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影響。人們傾向于服從上級的指示,獨立性和主動性較差,過于注重人際關系。這就必然也增加了政府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在很多政府中往往存在一個相互依賴的巨大關系網。上下級和不同部門之間的壁壘和隔閡嚴重。由此,導致很多政府部門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公平競爭機制,腐敗滋生,一些行政部門嚴重缺乏責任機制和社會公信度。
我們討論一項制度的有效性時不僅要研究其在理論上的依據,不僅要了解有多少成功的例子,不僅要看到別人實施這項制度獲得的好處,還要看到這一制度成長和發展的歷程以及它能夠成功實施的條件。通過前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國政府在當前的內外部環境下,還不具備建立平衡記分卡的條件。換句話說,現在我們如果急于引進平衡記分卡的話,不但不能發揮平衡記分卡在提高公共行政執行有效性方面應有的作用,恐怕還會因為打破原有的平衡而使其結果適得其反。古人云:“欲速則不達”。我們的政府改革牽動著社會的安定,決定著黨的執政地位,關系著百姓的生活,必須要謹小慎微。走錯一步將給執政者的形象帶來危害,同時給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平衡記分卡的提出和應用是管理學界一項重大的成果,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的貢獻我們有目共睹。但是,在不具備應有的實施平衡記分卡的條件時,中國政府在改革中千萬不要“有病亂投醫”,切記平衡記分卡不能“包治百病”,有些“良藥”對于身體狀況不適合患者來說,可能變成“毒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