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吳敬璉:社保基金如何亡羊補牢?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日前指出,腐敗分子之貪污挪用受益人保命錢的活動之所以能得手,體制上的原因在于行政主管機關持有對社會保障基金的收繳、保管和發放全權處理的權力,既不向受益人報告,也不受他們約束。而這種基金管理體制的延續,正是腐敗分子得以濫用權力、貪污挪用受益人“保命錢”的活動能夠得手的體制上的原因。良好的制度是防微杜漸、不給腐敗分子可乘之機的基本保證。所以,亡羊補牢之道,只在于實行改革攻堅,建立具有硬約束和能夠有效運轉的新社會保障體制。
二、瞿曉華:加息成了經濟不能承受之輕
上海外國語大學瞿曉華教授日前表示,中國經濟幾年來持續高燒,絲毫沒有降溫的跡象,而至少還有一件最厲害的武器沒用上,那就是“加息”。由于在對經濟進行主動降溫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是大部分人愁,小部分人樂的情況。而之所以有貨幣當局能夠“一意孤行”,違背大多數人的意愿,通過加息等措施來緊縮通貨,促使經濟降溫,全賴歷史教訓及通貨膨脹曾經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回憶所起的警示作用。如果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侵害到了大部分人的利益,那么通過加息等舉措來緊縮經濟自然是順理成章之事。因此,為了長遠的利益,不妨節制一下當前的欲望,這成了一個成熟經濟體中大部分人的共識。
三、張維迎:房價高漲非地方政府之錯
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日前指出,地方政府與房地產商哄抬房價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前一段時間很多人說房價太高,老百姓買不起房,所以中央部委出了好多政策,例如要求70%建90平米以下中低檔房,嚴格土地審批等等。但在我看來,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姿態。既然老百姓抱怨房價,那么我就針對房價制訂一套政策,表明我關心群眾,就夠了。至于能不能解決問題,根本沒有認真考慮。中國的城市化發展飛快,政府還要收緊土地供應,房價怎么能不漲?如果你擔心老百姓買不起房,就應該拿出更多的地來,更多的錢來,專門建廉租房給窮人住。想通過限制富人買房來幫助窮人買房是不可能的。
四、孫立平:國企“冰棍”現象問題不止產權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針對前段時間國企改革大爭論指出,我國國有企業現在是非常規的狀態,不少人比喻國企的處境是一根大熱天的冰棍,不被人吃掉也要化掉。國企問題中當然有產權的因素,但國企在實踐中處于如此困境,絕非僅僅在于國企產權制度本身。其實爭論雙方都存在一定偏差,主張產權私有化的一派主要把有中國特色的冰棍現象與低效率混為一談,并把冰棍現象和產權問題混淆;另一派則證明國企是有效率的,把壟斷企業的利潤作為國企有效率的證明,并拿出中石油、中石化上市公司的利潤說事,這樣卻掩蓋了壟斷國企的很多問題。
五、易憲容:資本市場將加快改革步伐
著名學者易憲容日前指出,中國幾年來借加入WTO之東風,得到了快速發展。從一個較重要的經濟體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經濟強國。特別是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與發展不僅將決定后WTO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也將決定中國經濟的國際化程度及實力。可以說,WTO過渡期的結束意味著中國進入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最后階段,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將邁出更大步伐。而如果沒有一個本外幣可流通的市場,人民幣匯率的有效供求就無法形成,而QDII則是中國資本項目沒有完全開放情況下促使本外幣市場流通的重要方式。當政府對此有足夠的認識時,那么QDII改革開放的步伐也會進一步加快。
六、樊綱:不贊成人民幣大幅度升值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昨日指出,美元必然會不斷貶值,中國目前持有大量美元儲備存在風險。他強調,人民幣匯率應該小幅波動,并且要由市場力量來決定,同時還取決于中國自身的經濟狀況。自去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呈現雙向波動的態勢,目前累計升值幅度約為2.5%。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上月召開的第三季度例會認為,下一步應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并進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發揮市場供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七、林毅夫:新農村建設應2020年完成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日前表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完成時間以2020年為宜。林毅夫表示:“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著手點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然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必要內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完成時,也應該完成新農村建設階段性任務。” 盡管有統計顯示,2020年實現小康目標城市化水平將提高到60%,農村仍然有6億左右的居民。林毅夫表示,數億工作和生活在農村地區的居民,不會因為城市化而不需要公共基礎設施,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市化是并行不悖的。
八、蕭灼基:中國的基尼系數并不嚴重
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日前指出,目前我國的基尼系數雖然比較高,應該十分重視,但是也不要感到有多么嚴重、可怕。現在社會上有一種炒作基尼系數的現象,認為基尼系數高了,就要發生動亂。從我國的具體情況來說,這種基尼系數引起社會動亂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我國有很多特殊情況: 總體來說我國經濟處在一個發展上升階段,貧困人口是有,但是總體來說是在下降和減少,廣大群眾生活水平在提高。我國還有三條保障線,一個叫貧困線,一個叫低保線,還有一個下崗職工的最低補助線,這三條線保障了貧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對不少貧困人員來說,他們也會看到希望,這樣我國能夠保持總體的穩定,不會出現大的動亂。
九、史蒂芬·羅奇:中國對原材料需求下降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日前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中國在推動全球原材料需求上的主導地位可能在2005年已達到最高峰,并可能在未來幾年顯著下降羅奇認為,中國經濟即將出現一個重大轉折,在未來幾年從“高消耗大宗商品”的增長模式轉為低消耗的增長模式。羅奇說。近年來,西方輿論一直指責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對大宗商品的需求胃口龐大,因此抬高了大宗商品價格,向全球輸出通貨膨脹。羅奇對中國實現節約大宗商品資源的計劃持樂觀態度。他認為,中國無須為開發另類能源技術費煞周章,只要把現行的生產技術更新為能夠提高能源使用效益的設施即可。
十、王小廣:房地產暴利消耗經濟潛力
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王小廣日前指出,中國的房地產增長存在問題。如果沒有問題,中央就不會連續出臺三個調控措施。從2003年的土地調控開始,今年已是第四個年頭,我認為一個產業能夠出三個政策,甚至有可能出第四個,這就說明房地產問題確實牽涉到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但目前這個問題所能造成的影響以及可能帶來的后果,很多人都沒能充分意識到。假如目前國內的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到8%,消費不足的問題就會顯現。一旦經濟增長幅度下降,收入增長有所波動,高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就會越明顯。所以就上述三個方面而言,房地產過高過快的增長必須得到調整。三次宏觀調控也是立足于一個長遠的視角而提出的。
十一、許宏強:校正對外經濟需內外兼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許宏強教授日前指出,化解持續高額雙順差帶來的風險,需要內外兼修、標本兼治,既要調整我國的對外經濟政策,更要調整、完善國內經濟政策,尤其是公共財政政策和相關體制,如社會保障體制和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完善。首先,對外經濟政策需要“漸”調。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初確立、并不斷改進的對外經濟政策,是形成持續的雙順差狀況的重要原因。其次,擴大進口和鼓勵企業對外投資對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消耗型的產品不僅要限制出口,而且應該在一定條件下限制國內的產能,鼓勵這些產品的進口。第三,擴大政府公共服務支出和深化相關體制(尤其是社會保障體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
十二、笑蜀:民企原罪源于官家市場化
著名學者笑蜀日前指出,當代中國之資本原罪,完全可稱之為中國式資本原罪。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財富,來路往往不正,這是一個世界現象。作為后發國家的中國,在這點上不僅未能免俗,而且后來居上,讓人觸目驚心。中國式的資本原罪,最大特色,與其他時代其他國家之資本原罪的最大區別在于,資本往往與權力形成程度不同的共謀關系、分贓關系。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迄今仍未得到國際社會的公認。主要原因,就在于權力對于市場經濟進程的干預。相關產業的席位永遠有限,想進軍相關產業的人則近乎無限。這就注定了尋租成本的居高不下;注定了高踞產業上游的權力之手,與奔走于產業中下游的民營企業家之間絕對的不對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