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門前有一塊低凹的田,它是大伯家的。在我的記憶里那塊田從來沒有過好收成,種出來的稻子總是病懨懨的。大伯也常因此感嘆自己運氣不佳,種上這樣的田。確實,這塊田地勢不好,水排不掉,雜草叢生,怎么能長出好莊稼呢?
去年,村里重新劃分了承包田,這次那塊田分給了叔叔家。當(dāng)這霉運降臨到叔叔家的時候,叔叔認(rèn)為與其整天抱怨,不如多付出一些勞動試試看。于是,他想辦法挖了一條小溝排水,勤快地拔草、施肥、打藥水。奇跡出現(xiàn)了,水田里的稻子和別人家的一樣精神抖擻地長起來了。一樣的種子,一樣的水田,雜草沒有了蹤影,病懨懨的稻子變成了一片碧波,枯黃變成了翠綠,瘦弱變成了茁壯,只不過是多挖了一條小水溝,多了一份勤快而已。
展銷會對于農(nóng)村人來說是非常難得的,幾年才一次。去年鄉(xiāng)里開展銷會時,我陪著母親去購物,集市上買的、賣的、閑逛的,人來人往,絡(luò)繹不絕,大家都在精心挑選著各自需要的東西。走了一會兒,忽見一個攤位前圍滿了人,擠過去一看,是賣核桃的,標(biāo)價:35元一斤。在鄉(xiāng)下,核桃是昂貴的東西,大家擠在攤前討價還價,見攤主絲毫沒有讓價的意思,便紛紛散去了。走過幾個攤位,又見到賣核桃的,這里也擠滿了人,且攤主忙得不亦樂乎。我心想:生意這么好,肯定比先前的便宜得多吧。正想著,聽到攤主在吆喝:老不欺,少不瞞,三塊五一兩,快來買啊!我一聽,愣了,那還不是老價錢35元一斤嘛!但圍觀的人你稱二兩,我來半斤,你爭我搶,生意好得不得了。同樣的食品,同樣的價格,卻一個門前冷落,一個買者如潮。看來做生意還有一份看不見的智慧和技巧在里面。
每年新學(xué)期開始,總有一些老師歡喜,一些老師憂。喜的可能是因為班里有幾個尖子生,品學(xué)兼優(yōu),能力強,還能協(xié)助老師管理班級;憂的可能是因為全校聞名的問題學(xué)生在班里,不但成績差,品行更是不行,搞不好會帶壞一批學(xué)生,這樣的班級管起來怎么能不擔(dān)憂呢?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rèn),有時,A老師帶出來的全校聞名的文明班級,到了B老師那里卻成了紀(jì)律松散的“垃圾班”;有時,C老師怎么也教不好的“垃圾班”,D老師接手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xué)管理,卻成了人人羨慕的“先進(jìn)班級”。同樣的班級,同樣的學(xué)生,在不同教師的帶領(lǐng)下,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
因為,教育,只要像勤勞的農(nóng)民管理水田那樣,懂得挖條小水溝,多除除雜草,該施肥時施肥,該打藥水時打藥水。也要像那位成功的攤主一樣,看對象做生意,懂得運用智慧和技巧。這樣的教育,才會少一份憂愁和無奈,多一份歡喜和實在。
(作者單位:浙江省桐鄉(xiāng)市龍翔中心小學(xué))